那兰陀寺
那兰陀寺

他是一代文坛巨子,一篇《绿》让仙岩家喻户晓,他为何来温州?又为何会写梅雨潭

2019-10-14 那兰陀寺

亲! 等您很久了...

繁体 地图 目录 教程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北宋皇家寺院古塔—慧光塔

视频:温州仙岩圣寿禅寺

  

      温州被誉为中国山水诗发源地,千百年来,无数文化郡守、文人墨客为这里留下美丽文字和诗篇,其中不乏世界级的“城市广告”!

      要论知名度,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孟浩然的“借问同舟客,何日到永嘉”,和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代大文豪苏轼的“自言官长如灵运,能使江山似永嘉”,令人耳熟能详。

      而到了近现代,为温州做的最有知名度的一则广告,莫过于朱自清先生的散文《绿》了。

     《绿》曾经入选中学语文课本,可以说是影响中国数代人的一篇著作。很多国人由此知道了仙岩梅雨潭。


梅雨潭

  朱自清先生是温州最有名的“外来名师”,为温州带来了“白话文”革命之风。上世纪20年代初,温州虽说也受过“五四”运动的洗礼,社会风气还是偏于保守,省立第十中学里依旧是文言文的一统天下。朱自清先生鼓励学生多读多作白话文,让学生得到了“思想上和文笔上的解放”。他用独特的教书育人的风格,培养出了马星野、苏渊雷、朱维之、赵瑞蕻等响当当的各界人才;

▲原浙江省立十中,现为温八中校门口

     朱自清先生还曾为浙江省立第十中学(温州中学前身)写过校歌,至今仍为人传唱,其中“英奇匡国,作圣启蒙”八字,近年来成为温州中学的校训……

  朱自清先生和温州的渊源竟这么深!

  那么,朱自清先生为何来温州,他又为何会在仙岩梅雨潭留下不朽名作《绿》呢?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担任过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是我国新民主革命时期著名诗人、散文家和爱国学者。他的多篇文章如《春》《背影》《荷塘月色》等曾入选中小学教科书。

  1923年2月,朱自清先生应聘来到温州,担任省温十中国文教员兼温十师的课。这两所学校,是温州中学的前身。

  这一年,朱自清26岁,虽然还没有成名,但在诗坛上已经初露头角。朱自清携眷来到温州时,起先住在离校不远的大士门,不久迁居于朔门四营堂巷34号王宅。

  朱自清先生一共两次来温州,第一次在温州教了一个学期的书,于1924年2月春节过后到宁波省立第四中学执教。第二次来温州是在1924年9月30日,10月3日离开,主要是为接家眷。

朱自清为什么会来温州?

  朱自清北大毕业后,曾在杭州省一师、扬州江苏省立第八中学、上海中国公学、台州浙江省立第六师范教书。他是怎么来温州的呢?大部分资料上只有一句话“朱自清受瑞安周予同介绍、金嵘轩提议应聘来温州”。

  是的,朱自清来温州,得归功于两位温州教育界名人。

  一位是曾经多次担任温州中学校长的金嵘轩先生。1923年2月,由时任浙江省立第十中学研究部部长兼图书馆馆主任、著名教育家金嵘轩提议,朱自清被聘请到该校任教。

金嵘轩先生

  金嵘轩(1887-1967),原名金桐熙,又名金嵘,浙江瑞安人,温州近代教育先驱。金嵘轩先生主张名师兴学。在他治校期间,聘请了国文老师朱自清、夏承焘、李孟楚、伍叔傥等,英文老师马公愚、刘延陵等,数学老师陈叔平、苏步青、谷超豪、陈修仁等,都是各界名师。在此期间,温中可谓人才辈出,造就了众多海内外享有盛誉的英才,如夏鼐、王季思、苏渊雷、方德植等。

  另一位也是一位温州瑞安人,著名的经史学家周予同。

  周予同(1898-1981),原名毓懋,学名蘧,字予同、豫桐。

周予同先生

  周予同可是位不折不扣的“学霸”。1916年从瑞安中学毕业后,他以第一名考取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文部,1920年又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在北京校园里,他受“科学”与“民主”新思潮的影响,与进步学生一起,积极推行“工读主义”实验,相继组织了励学会、工学会和平民教育社。五四运动时期,他作为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师大前身)的爱国学生代表,参加过“火烧赵家楼”。

  1921年,周予同到上海工作,直至1932年。他当过商务印书馆编辑,担任过教育杂志社主编,并一度在上海大学执教。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复旦大学历史系主任、副教务长、历史研究所所长、《辞海》副总编辑等职务。

  而朱自清是在1916年中学毕业后成功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7年升入本科哲学系。在北大期间,朱自清也积极参加五四爱国运动,又参加过北大学生为传播新思想而组织的平民教育讲演团。

  朱自清与周予同差不多同时在北京读书,同年毕业,尽管不是同所学校,但都是积极参与进步学生活动,两人也有不少共同的同学、朋友。周予同与金嵘轩先生是同乡旧交,曾一起在瑞安创办过“知行社”,联络青年知识分子施行普及教育。

  因此,周予同向金嵘轩推荐朱自清,也就顺理成章了。

  值得一提的是,1932年周予同离开上海,回乡探亲,曾一度在浙江省立十中任教。

朱自清为何写仙岩梅雨潭?

  朱自清在温州期间写下了《温州的踪迹》一组散文,以朴素自然的笔触记述了温州的山水风光和民情。《温州的踪迹》1924年2月开始动笔,《绿》是其中的第二题,于8日写出。

     百里坊马氏家族后人、马孟容之孙马亦钊,在和张如元先生写《朱自清和马孟容、马公愚昆仲的交往》一文中,曾这样描述:

  朱自清先生在温时,为描写瑞安仙岩梅雨潭景色,曾先后两次去仙岩游赏。马孟容先生的弟弟马公愚便是他第二次游仙岩的同伴。

▲马公愚正在指导方去疾治印

  那是1923年重阳节前后的事。那天,朱自清先生和马公愚先生等人从马家出发在小南门坐上小火轮去仙岩。

  到仙岩后,先在仙岩寺逗留了片刻,由马公愚先生指点他仔细辨认传说中仙岩周围象青狮、白象的山形,随后拾级而去梅雨亭。

  在梅雨亭,朱自清先生先是端详梅雨潭,后又站在悬崖边上俯下身子仔细欣赏潭水。马公愚先生即制止他说:这样太危险。就把他领过亭下的一道石穹门,让他站在潭边一个小坪上饱赏潭色水光。

梅雨亭

  他对马公愚先生说:这潭水太好了,我这几年看过不少好山水,哪儿也没有这潭水绿得这么静,这么有活力。平时见了深潭,总不免有点心悸,偏这个潭越看越可爱,即使掉进去也是痛快的事。这水是雷响潭下来的,那样凶的雷公雷婆怎么会生出这样温柔文静的女儿。第一次游过后,就有心写一篇梅雨潭的文章,这次回去,是非写不可了。

  他所说的这篇文章,就是《温州的踪迹》中的《绿》,是他离温赴宁波任教前夕,继《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一文后脱稿的。脱稿后他用钢笔字抄了几份分别送给马公愚先生及另外两位同游。

  温州景点众多,朱自清先生为何会写仙岩?


其实,仙岩自古以来便是一处名山胜境
  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朝宋诗人、后来被誉为山水诗鼻祖的谢灵运(385-433),就曾在担任永嘉太守期间,到过仙岩梅雨潭。

  景平元年(423)初夏,谢灵运坐船到仙岩,寻找三皇井的仙迹。他在《舟向仙岩寻三皇井仙迹》诗中写道:
弭棹向南郭,波波侵远天。
拂鲦故出没,振鹭更澄鲜。
遥岚疑鹫岭,近浪异鲸川。
蹑屐梅潭上,冰雪冷心悬。
低徊轩辕氏,跨龙何处巅。
仙踪不可即,活活自鸣泉。
  谢灵运为何会专门寻访仙岩三皇井呢?这应该与这里跻身“天下第十二福地”的记载有关。
  “洞天福地”,指的是道教传说“神仙”所居的名山胜境,“洞天福地”的观念大约形成于东晋以前。
  《虬髯客传》的作者,唐代杜光庭为此编录《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列出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在温州境内就有5处。其中就记载:仙岩山,相传为天下第二十六福地。

黄帝池

  《乾隆温州府志》也记载:“《仙岩志》:梅雨潭上有三皇井,又有丹井,黄帝池。旧传轩辕黄帝修炼于此。”
  从谢灵运的诗中“蹑屐梅潭上”,可见当时此潭已名“梅雨潭”,与千年后朱自清的《绿》中所写之潭一样。

仙岩寺和仙岩书院人文底蕴深厚
  仙岩积翠峰下的圣寿禅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是一座人文底蕴深厚的千年古刹。
  晚唐时期,温州与日本等国的民间贸易日益频繁,仙岩寺与江心寺、雁荡能仁寺、乐清白鹤寺等均有日本和西域和尚来取经习法。
  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吏部姚揆奏请真宗敕赐“圣寿禅寺”额,仙岩寺由此改名为“圣寿禅寺”;熙宁间,神宗又敕赠“昭德积庆禅院”额。后来几经毁建。
  南宋淳熙间,永嘉学派承前启后的领军人物陈傅良,少年时曾在仙岩寺读书,辞官归里后创办仙岩书院,授徒讲学,传授经世致用思想,使浙南学风大盛。他的门生有蔡幼学、曹叔远、木天骏、朱黼、钱文子等,均为当时名士。后蔡幼学、曹叔远等曾主持过仙岩书院,当时对整个浙南地区都有一定的影响力。

陈傅良祠
  相传南宋理学家朱熹,曾到仙岩书院访问陈傅良,写下“溪山第一”、“东南邹鲁”等赞誉仙岩山水人文。
  元代温州画家王振鹏,被誉为“元代界画第一人”。他的名画《江山胜览图》作于1323年,画卷长达9.5米,被誉为元代的《清明上河图》。画作中,圣寿禅寺(仙岩寺)就是一个重要节点,可见在当时,仙岩和圣寿禅寺已经是温州一处重要人文和城市景观。


王振鹏《江山胜览图》

  明永乐八年(1410),仙岩寺的慧心禅师(号鉴空),还曾应召参与编修《永乐大典》,入文渊阁。在南京期间,释慧心多次受到明成祖的接见。书成后仍回仙岩寺,受到御赐紫衣、云履等奖赏。
  晚清时期,孙诒让之父太仆寺卿孙衣言,曾在光绪十四年参与发起重修圣寿禅寺,如今该寺的大雄宝殿里,仍留有他的楹联:“震日一花开,却看龙象高居,指顾仙岩成佛国;曹溪勺水在,未许马驹蹋破,庄严福地接罗天。”

  到了近现代,仙岩声名更盛,成为温州一处声名在外的景点。

  如1922年出版的中国旅游杂志,曾刊登《增订中国旅行指南·温州》,介绍的名胜古迹中,仙岩就是一处推荐的重要景点。
  也难怪朱自清在1924年9月,会以仙岩梅雨潭为题材,写下著名散文《绿》。

上世纪30年代,温州乡贤组织的“瓯风社在仙岩举办雅集。

      现代考古学奠基人、温籍考古学家夏鼐,曾经在日记中提及两次前往仙岩旅游的经历。1949年4月30日去仙岩梅雨潭时,他还提起游人在此濯足沧浪,还携带爆竹到雷响潭燃放,一时“声如雷鸣”的趣事。

参考资料:

《朱自清在温二三事》 卢礼阳 

《我的终身良师在温州》 朱维之

《烈士金贯真之孙追忆:周恩来赞爷爷“浙江革命金龙”》 来源:钱江晚报

《金溟若与朱自清的师生缘》来源:瑞安日报

《朱自清写于温州的小诗》 瞿光辉

《 梅雨潭深 师生情重 ——记朱自清和赵瑞蕻的师生之谊》 林彬

《 朱自清的温州情》 董舒林

《朱自清与温州第一本新诗集》 孟甫

《乱世见友情(附图片) 朱自清家属枫林踪迹》 徐逸龙

《他是温州第一代机械工程师 ——外公朱子取》 陈中

编辑:汤琰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