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萧山区野生动物保护协会
杭州市萧山区野生动物保护协会

熊猴

2019-10-17 杭州市萧山区野生动物保护协会

亲! 等您很久了...

繁体 地图 目录 教程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熊  猴

 我是熊猴

    

中文名称:熊猴

拉丁学名:Macaca assamensis

别名:蓉猴、山地猕猴、喜马拉雅猴、阿萨姆猴,属于猴科(Macaca assamensis)。

英文名:Assam Macaque

外形特征

熊猴个体略大于猕猴,雄性体重8-15千克,体长55-65厘米;雌性较小,体重5~9千克,体长42-62厘米,尾长17~23厘米。体长500-66O毫米;尾长170-230毫米,不及体长的M分之一。通体棕褐色,头顶上有一“旋毛”,顶毛从这一中心向四周辐射;肩部的毛较背部的毛长;尾毛蓬松。面部较长,吻部突出,颜面呈肉色。其憨态可搁,体胖如熊,性情粗暴,故名熊猴。与一般灵长类不同,熊猴的皮下脂肪较多,抗寒能力也比其他猴类要强。体毛蓬松棕黄色,面部呈肉红色。与猕猴相比,其头大、面长、吻部突出。头顶具“发旋”,从中间向四周发散,头、颈毛发为淡黄色,体毛稍具光泽,臀部周围多毛。尾下垂,其长近体长的一半,毛稀呈褐色。

地域分布

熊猴共分化为2个亚种,在中国均有分布,其中指名亚种分布于缅甸、泰国、马来西亚、印度东北部阿萨姆和中国的广西、贵州、云南北部地区;喜马拉雅山亚种分布于包括中国西藏在内的喜马拉雅山南麓一带

生活习性

集群

熊猴大多生活在山地常绿阔叶林中,种群相对较小,每群约10-15只。其中包括雄性,雌性和青少年。然而,也观察到有高达50只个体的群体。熊猴群体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和占统治地位的猴王。雌性一直保持到它们出生白家族群中,而雄性一旦达到性成熟就会被家族驱离。白天喜在河谷两旁的坡崖上活动。 熊猴群中雄猴间的“等级”分明,大群里还分开小群,以优势的雄猴为中心,雌猴和小猴以及软弱屈从的雄猴大多散居外围。大雄猴似乎具发号施令的权威。 Assam macaque (Macaca assamensis)

社交

猴群的社群关系既复杂又有趣。熊猴和其他猕猴一样,能作出多种表情,发出相互间联络的信号。仅叫声就有二、三十种不同声调,还有很多面部表情和姿态动作。例如软弱的个体把后半身对着优势猴,就算是屈从认输;朝着作这种姿势的对方竖起自己的尾巴,便表示优胜。摇晃树枝表示要进攻。遇惊时先爬上树顶,再下落地面,然后隐匿到草丛中。一群熊猴的活动范围约为七、八平方公里。群与群间的活动范围虽可相互重叠,两群相遇则会有争斗。但弱势的猴群往往避不与占优势猴群冲突,所以一般很少殴斗。熊猴的活动亦并不保持在一个固定的范围。

活动

熊猴在林中比短尾猴更喜树上活动。每日在树上的活动时间明显多于地上活动时间。熊猴与叶猴会同时在一处出现,能和睦相处,但不混群。 在熊猴的日活动节律中,觅食活动表现为逐渐增强的趋势,最高峰值出现在下午15:00,休息活动在中午出现一个小的高峰,其日活动节律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差异,主要表现为旱季大部分时间段的觅食强度均高于雨季,且早上7:00-10:00出现一段长时间的休息,而雨季里长时间的休息则发生在中午12:00-14:00;在活动时间分配上,熊猴平均花费39.6%时间用于休息,33.2%用于移动,18.3%用于摄食,5.1%用于理毛,2.4%用于玩耍,1.4%用于其他行为,其活动时间分配也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差异;与雨季相比,在旱季熊猴明显增加用于觅食的时间,而相应地减少用于休息的时间。

食性

熊猴用手指在树干和树枝间捕捉猎物或摘取果实。主要以野果及植物的鲜枝嫩叶为食物,也食部分昆虫、两栖动物、小型鸟类和小型脊椎动物,包括蜥蜴。秋季或冬季偶尔下山去偷吃农作物。 

叫声

熊猴的鸣叫声与猕猴不同,很像狗吠,但又带有嘶哑的声音。

生活环境


熊猴为喜马拉雅山区和印度支那地区的特有种。热带和亚热带海拔1000-2000米的高山密林中,尤其喜欢在高大乔木上生活。主要栖于季风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或高山暗针叶林。熊猴的栖居生境和习性与短尾猴等有些相似之处,但熊猴栖居生境相对较高,在西藏东南部和云南西北部,栖居生境的海拔多在2500米左右,更具耐寒性,而且分布的纬度偏北。


爱自然,爱野生动物,保护我们的自然朋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