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池秘境
莲池秘境

​不要让业力主导你的人生:女子受殴打辱骂不起嗔念转生为天神

2019-10-16 莲池秘境

亲! 等您很久了...

繁体 地图 目录 教程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重塑佛教徒的思维
前段日子我收到两个女子的留言,一位是被电信诈骗,达百万之巨。
另一位是被网恋男子所欺骗:
“师兄,我遇到渣男了!昨天确定我的男朋友是个骗子,他在外面欠了别人很多钱!当初跟我说工厂要资金周转,拿着我的信用卡一共刷了10多万!
有两笔明天后天最后一天还款日,共8万块!他现在人跑了,丢给我一句不要烦他,就对我爱理不理了!我催他还信用卡也不回应!我急死了,我没钱给他垫付呀!
这个情况我该怎么修法效果更好?催他还款!还有你能不能帮我发动朋友圈的师兄们也帮我修法催还款!时间紧急!明天就到期了,麻烦师兄给我帮助好吗?谢谢!”
经过简单的沟通,我发现,她和那位自称经营鞋厂的男子,仅网恋一个月,于是见面……
她有三个观念:
1、我这么相信他,这是不是业障啊?!
2、我以为学佛的,天天念金刚经,护法神会给我把关。
3、他说经营的鞋厂资金周转不过来,经常拍视频给我。
倾莲池:我以前收到过一些女子被骗的反馈。大多是投资不正规的金融项目,以图暴利,一亏再亏;或通过网恋,征婚的方式,感召来所谓的渣男,被骗了十几万到几十万,身财两失。

苍蝇不叮无缝的蛋!

第三点,拍视频,说经营鞋厂就当真?一个鞋厂的打工仔,拍下视频也可以自称老板。资金周转不过来,这是太常见的套路了。

他们被骗之后,往往会固有地认为,是不是业障的原因,业障太重了!
业障,指业即障,比喻人的罪孽,三障之一,又作业累。谓众生于身、口、意所造作之恶业能蔽障正道,故称业障,如五逆十恶。
广义来说,业障指阻止众生修行解脱之障碍,或者工作生活上的障碍。
很多人在世间法上遇到问题,一律归因于业障,一个模糊笼统的概念,在表相上忏悔,然后没有自己什么事了,这样的见地并不圆满。
为什么?比如一个人在工作上不顺,家庭不和,如有太重的业障思想,未必是好事。
这个人的工作不顺,可能是因为能力和经验的不足,他不从提升能力下手,而是转向忏悔一个笼统的业障概念,已是南辕北辙,根本问题没有解决,在世间法上何以出类拔萃。
佛法中,有三障之说,业障、烦恼障、报障之说。烦恼障即贪嗔痴习气,也就是愚痴、贪小便宜、嗔怒等习气。
很多人天天忏悔业障,是值得赞叹,但忏悔烦恼障的却没有几个。
以前见一些人投资什么暴利的金融项目,血本无归。有些人觉得自己天天诵经持咒,没有做过什么坏事,怎么还这样?而反思自身的贪小便宜习气者甚少。
至于说天天念经有护法神把关这些,这个也是自己的一厢情愿而已。这种想法很容易引发盲目、感性的抉择,不基于理性,容易被骗和吃亏。
人生在世间,常面临很多逆境,甚至遭遇重大挫折,护法神在加持我们度过危厄上,常起到极大的作用。
但是除非你与护法神有一定的相应经验,且不是盲目性的,否则认为念经了如何如何,是不切实际的想法。
在逆境面前,如果将一切都归为业力,纯粹以业力来解释人生,那属于业感缘起的范畴,也就是你今生的祸福喜乐,都是业力决定了。
大乘的赖耶缘起则更为深入,你的人生是由心念和业力共同决定,且第六意识的思维、名言分别,能引导、主导业力的走向。
如果你的人生至今一事无成,屡屡失败,不能一口咬定是业力让你这样,这和完全找借口、推卸责任没有两样。
业力,是可以让你感受到苦乐得失顺逆,但是主导每一个境遇走向的,还是在于名言分别,也就是第六意识。你没有把握自己的思想和思维方式,心随业转,把自己带向无数次失败的深渊。
最简单的譬喻,打扑克时,业力决定你拿到好牌和烂牌,但是怎么打好这副牌,却是由你的心来决定。

现实中,有无数人把一手的好牌打得一塌糊涂;也有很多人把一手烂牌打得反败为胜。
如果你用纯粹的业力来解释和引导人生,不完整也不究竟,因为忽略了心的能动性。
哪怕在最残酷、残暴的境遇下,一个人如能调伏他的内心,亦决定了未来在三界六道中的命运走向。

婢女转生为天神
下面,列举一个南传经典里的故事。
人应该说实话,不可忿怒,即使自己拥有的不多,仍然应该布施给乞求的人,
        
能够做到这三件事的人,可往生诸天。(偈224)
 
马哈摩嘎喇那尊者有一次在天界看见很多天神住在舒适的华屋中。他请教他们究竟做了什么善行,能够往生天界。
他们的回答各自不同,其中一位说,他所以往生天上,不是因为布施或听闻佛法,而只因为他总是实话实说。
另一位女天神则说,虽然她的主人殴打辱骂她,但是她不生主人的气,心中没有任何的瞋念。她说控制自己的脾气,涤除恨意使她往生天界。
其他天神则说他们在能力范围内,用自己的方法,为他人的利益而布施。
马哈摩嘎喇那尊者回到精舍后,请教佛陀,一个人说实话,不发脾气或只布施少量微不足道的东西,就能往生天上吗?
 
佛陀回答他:你不是亲眼目睹,亲耳听闻那些天神的说辞吗?你不该有任何的怀疑。即使少量的功德也能使人往生天上。
摘自《小部·法句经·忿怒品》
倾莲池:婢女受女主人殴打辱骂,这是她的宿世业力,但是她没有生起任何嗔念,以此心境境界,感召的是生天之果报。
这个公案可以进行深入地解读,婢女在被女主殴打辱骂的极端情况下,仍然能无怨念,可想而知,在平常的生活中,在一切境遇事相中,也会持有一颗平静平和之心。
落叶知秋,由一而知全部,通过这种局部小故事,可以推知她生平的为人和心境。

一个人在极端情况下被欺压仍心无嗔恚,投射出她的整个人生至少不会随意起各种怨念、嗔心,故临走往生天道。
这也说明了修行就在平常的起心动念处,就在平常的用心,而非在远方。功夫就在每一天的用心处。
大般若经之般若理趣分中,佛说过一段话,若是一个人能调伏自心的贪嗔痴等烦恼和随烦恼,即使杀光三界中的一切众生,依然不堕入恶道,能超越一切恶趣。

这对于大众来说,是很难理解的,怎么可能呢?而以佛眼观之,这正是轮回因果之根本。

心决定业力的走向

《华严经》云: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

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六道轮回之苦乐,实为众生心性之投影。

《占察善恶业报经》中,地藏菩萨说:现在苦乐吉凶等事,缘合故有,缘尽则灭。业集随心,相现果起。不失不坏。相应不差。

一切的苦乐吉凶之事,都是因为各种因缘条件和合而显现,如果条件不具足,果报也不会成熟。

如一个人虽然前世杀过人,但是至诚念佛往生了乐极乐世界,由于缘起不具,业果就无法成熟,冤亲债主、仇家不可能跑到极乐世界去找他算账。
我们可以通过增加善因善缘,减少恶因恶缘,从而影响缘起,使得善果成熟,恶果消失,最少能大幅度减少。

地藏菩萨所说的业集随心,说明众生的业力运作和显现,是由心来决定的,心决定业力的走向,而不是由业力决定心。

有些人将人生全部交给业力,忽略了最根本的要素,没有了这颗心,业力何以聚集和成熟?

业集随心,一切业力的聚集成熟,都是随着心转,你的心负责调控指挥业力的方向。这也是为何古德一直强调注意起心动念的原因。

业集的具体细节如何?请看《佛说业报差别经》中佛的开示:

1、复有业作而不集:若有众生。身口意等。造诸恶业。造已怖畏。惭愧远离。深自悔责。更不重造。是名作而不集。

这是说造作了恶业,恶业却没有聚集,没有形成果报。因为他造了恶业之后,非常怖畏这种行为,感到惭愧,深深地忏悔自责,发誓不再造作。这是忏悔法门中经常提到的。

这样的人,即使造了恶业,因为他的心发生了逆转,真诚忏悔这种行为,发愿决不再造,佛说即使造了恶业,业力也不会成熟。

修了善事功德也是,若是修了之后后悔,导致未来果报转瞬即逝,不能长久受用。有些人先富后贫,即是此类。

《佛说业报差别经》云:
若人造重罪,作已深自责,
忏悔更不造,能拔根本业。
2、复有业集而不作:若有众生。自不作业。以恶心故。劝人行恶。是名集而不作。

没有造作恶业,却有恶业聚集形成恶果,原因是自己虽然不去造恶,而是以邪恶的心去劝人造恶。虽然不是自己亲自去做,未来也会遭受恶报。
如有些人自己不杀生,不堕胎,但是劝人杀生堕胎,或者协助人堕胎等,都有恶报形成。

3、复有业亦作亦集:若有众生。造诸业已。心无改悔。而复数造。亦劝他人。是名亦作亦集。

造作恶业并遭受恶果。因为造恶业后,心不忏悔,还继续造恶,且劝人造,恶业聚集,必有恶报。

4、复有业不作不集:若有众生。自不造业。亦不教他。无记业等。是名不作不集。

自己不造业,也不劝人去造,自然是不作不受报。
业集随心,相现果起。何运用地藏菩萨的这句金刚语来指导我们的修行呢?
如果你造作过某个恶业,“造已怖畏。惭愧远离。深自悔责。更不重造,”对你对行为罪业感到恐惧、忏悔、忏悔,发愿不再造,即使造了恶业也不受恶报或者少受报(看忏悔的力度),因为恶业无法聚集成形。

这是一门转心的功课,你对自己的恶业,产生一种忏悔、自责、忏悔和怖畏的心,转变你的各种邪恶、嗔怒、害人之心念,会转变你的业力聚集之方向,令它们无法成熟,你的人生就开始转变。

业集随心,业力跟随着心念在转,把握好自己的这颗心,就是修行的重中之重。
用在善业上,有些人天天诵经放生、供养三宝,却可能作而不集。也就是你虽然造了这个善业,善业却未必聚集形成善报。
虽然在表相上造作了诸多功德,绕塔、放生、供佛等,经常做,但是依然长期低迷,运势低落,作而不集。
为什么呢?
还是因为这颗心虽然表相修善,但是心念上,却是有各种我慢、嫉妒、邪淫、嗔怒、邪见,业力主要跟着你的心在转。
你的心充满了贪嗔痴习气,即使表面上每天诵经修福报,却作而不集,善业做了没有聚集成形,就无法形成果报。
若是心念的负面、贪嗔痴过重,虽然外在修法,依然是恶业聚集,各种恶业优先显现。
从业集而不作上,也可以知道,你劝别人念经、放生,你自己却不做,也会形成善报,你会获得这个果报。
劝一群人念金刚经、供僧,你自己却不去做,虽然是不作,但却有善业聚集形成果报,你得到受用。
这也是法布施之殊胜,反之,你不做恶事,但是劝人去造,也会受报。
修行的根本,还是在这个心上,你的起心动念会影响到这个果报的形成,一念善恶,主导善恶业的聚集和成形。
如果造了不少善事,若是这颗心还是恶念充斥,善业依然无法聚集,恶业先聚集成形,就出现现在很多人修了不少功德善业,却依然倒霉不顺的现象。
临终时为什么强调一定要正念分明?因为临走的情绪、善恶念,直接决定哪部分的业先聚集。
如阿育王生前虽修大量的功德福报,临终一嗔怒,直堕蟒蛇身,原因是嗔怒令恶业聚集,形成恶报,堕入旁生。
幸好有耶舍阿罗汉的教导,堕为蟒身的国王心生正念,忆念三宝,善业聚集成形,迅速舍报转生为兜率天人。
《法句经双要品》:心为法本,心尊心使,中心念恶,即言即行,罪苦自追,车轹于辙;心为法本,心尊心使,中心念善,即言即行,福乐自追,如影随形。
《佛说骂意经》云:作百佛寺,不如活一人。活十方天下人,不如守意一日。人得好意。其福难量。 
《佛说未曾有因缘经》云:夫人祸福。随心而起。心念善故。受报亦善。心念恶故。受恶果报。心念苦乐。受报亦尔。
如人饿死。则作饿鬼。苦恼死者。受苦恼报。欢喜死者。受欢喜报。安隐快乐。果报亦尔。汝今云何。于苦恼中。求欲灭罪。望善报也。幸可不须。于理不通。
由此推之,大家同样念诵地藏经、地藏圣号,但是有的基于利他、慈心三昧、菩提心而修,功德肯定会比仅仅为了自己而念要大,也会令善业迅速聚集形成果报。
而有的人虽然念诵,但无诚心,还有各种口业,心中恶念堆积,即使精进,依然是作而不集,善业还未聚集形成果报,自然就是常说的,为什么没有见效果?
以前见过一个人,天天勤放生,修诸功德,虽然懂得的似乎也不少,但是现实却窘迫到了吃不上饭的地步,我也不明其原因,但是有次见他辱骂僧人……我就大概知道了。
这就是作而不集,心如此傲慢自负,还看不起僧人,这种恶念,导致善业难以聚集成熟。当然放生的功德不会消失,但不聚集,则在未来甚至来世、未来劫才可能成熟。

图为南宁的南湖公园
因此请大家记住地藏菩萨的叮咛语:
缘合故有,缘尽则灭。
业集随心,相现果起。
修行、改变命运、实现人生理想,从把握你的心念开始。
不要将人生的不顺都推给业力,而是要用此心来引导业力。业力犹如心之仆人,心为主人。

现在很多人,将仆人当成了主人,将失败都推卸给了业力,将应该承担的责任都推向了模糊的业障,然后自己也不怎么改过、转变习气。

如此何以成就世出世间事业?!

愿吉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