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食
素食

为什么说“春捂秋冻”,你做对了吗?

2019-10-10 素食

亲! 等您很久了...

繁体 地图 目录 教程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赶快长按二维码,加素食小编微信

 更多素食资讯,身心健康与养生,正能量信息分享给你


俗话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

“一场秋雨一场寒。”寒露过后,暑热几尽,凉风时至,天气渐寒。

“秋冻”是传统的养生之道,因为秋天的气温升降不定,需要靠增减衣物来平衡人体的温度,才不会受到杂病的困扰。

作为夏季和冬季的过渡期,让身体承受一下冷冻,能起到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防御机制的作用,也能防止穿衣过多引起的出汗生病。

“春捂秋冻”最重要的原则,是不“冻”不行,“冻”过了也不行。
夏季穿了几个月的薄衣服,身体产热散热的调节与夏季的环境温度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
适宜的凉爽刺激,有助于锻炼耐寒能力,能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提高对低温的适应力。但是稍不注意,又会着凉感冒。

因此,把握“秋冻”的度就十分重要。
那么,科学“秋冻”,都有哪些值得注意的要点呢?

- 01 -
“冻”对时间
一般当户外早晚温度降低到15℃以下,就应该结束“秋冻”了,否则不但不能预防疾病,还易“惹病上身”。
“秋冻”适用于夏末秋初,晚秋再“秋冻”,不仅对健康无益,还会引发呼吸道和心血管疾病。
日照温度在15℃-20℃时,人们减少穿衣适当“冻”一下,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抵抗力。气温降至15℃以下时,就要穿上秋冬衣服了。
每个人的体质不同,耐受冷热的程度也不同,但要以自己能够接受为限度。
“秋冻”的原则是:使身体略感凉意,但不感觉寒冷。

- 03 -
“冻”对地方
现代医学认为人体下部血液循环较上部为差,易受寒冷侵袭。
头部“秋冻”,易得风寒;
颈部“秋冻”,感冒侵袭;
肩部“秋冻”,抵抗力下降;
腹部“秋冻”,引发腹泻;
腿部“秋冻”,当心关节炎;
脚部“秋冻”,病邪入神;
后背“秋冻”,诱发咳嗽... ...
“秋冻”并不是全身各个器官都要冻,头部、脚部、腹部、脖子这4个部位千万不能“冻”!
轻薄的衣服不必过早脱掉,但是要常用热水泡脚,睡觉时下半身盖厚一点。
“热不马上脱衣,冷不立即穿棉。”
如若过早过快地增加衣服,一旦气温回升,出汗着风,极易受凉。
此外,清秋时节,人们不要穿得太快,谨记“上薄下厚”的穿衣原则。

- 02 -

“冻”要科学

秋冻并非人人适宜。

老年人、儿童和体质虚弱的人千万别尝试“秋冻”,尤其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有胃病的、有老寒腿的、体寒的女性、有糖尿病的的6类患者不要“冻”。健康人群也一定要注意“冻”得适度。

在春捂秋冻的“非常”时期,人们需要在衣、食、住、行方面备加注意,应掌握正确的养生之道:

应注意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建议利用节假日并选择利于出行的天气,合家去郊外旅游踏青,置身于大自然的环抱之中,有利于身心健康;

保持良好、乐观的心态,莫让“悲秋情结”左右自己,避免元气外泄、耗气伤阴;

饮食上要减油腻、多食新鲜蔬菜。

- 04 -

拥抱秋天

“秋冻”不但“冻”出抵抗力,更要“暖”亲友的心灵。

怀抱大自然中秋的气息,在凉凉秋意中出去走走看看,别让这秋高气爽的难得美景,流失于不经意间。

又是一年秋来到,借着秋雨、秋风,也别忘了向身边一直陪伴着你的人们,送去温暖的问候与关怀,不要羞于把这份感动和感恩表达出来。

这份科学的“春捂秋冻”,还有不少朋友都没看过呢,快告诉他们吧,希望每个朋友都有健康的身体!

- END -



图文来源网络,版权属原作者并深表敬意,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妥善处理,欢迎投稿,请发送至邮箱:xm6699@163.com,合作联系微信:veg520com

素食这么好!我想逛一逛!

点击“阅读原文”????

丰富又美好的素食等你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