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宝法王:知足少欲,真正的成功来自内在的智慧!
我在佛教的典籍中找到两个要素,非常有助于理解贪婪是如何在我们心中产生的。其中的一个要素被描述为“现象易变而虚妄的展现”。这是指事物本身能够以无数误导人的方式显现,而且和真正的实际状态完全没有任何关系。另一个要素,则是我们受欺蒙的心。
当这两个状态聚合时,这就非常危险。我们很容易上当,我们的轻信,致使我们相信这些误导人的显相。
要知道这是如何运作的,我们可以再次来看看消费市场。在利用我们的容易上当和现象的虚妄性这两个要素上,这个产业可说是卯足全力,用上了人类全部的聪明巧思。其结果就是以最能诱惑人的方式来呈现消费产品。
过去有许多伟大的修行者,见到感官享乐的追求是毫无意义的,其中当然也包含了消费性产品。他们过着真正出离的生活,完全没有欲望和贪婪。有时我会开玩笑说,只要去想想市场专家们在操控事物的呈现上变得多么经验老到,就知道如果这些修行者如果是活在二十一世纪,他们可能也会有麻烦。
要是有人供养他们智慧型手机,他们钢铁般的意志可能还有办法撑过去。但是,后来可能有人供养他们iPad,刚开始的一阵子他们可能还好,可是一旦听说下一代的新机型有那么多,那么棒的新特点,那时他们可能真的就惨了!
产品的设计就是专为抓住你的目光,迷惑你的心。因为我们总是专注在还有什么是我们要获得的,而不是去看我们已经拥有了什么,我们落入了无止尽的升级游戏中。
“你需要的功能都在下一代机型中!新的设计更加吸引人!还有你最喜欢的颜色!”这些产品或许是大量生产的,但却是专为我们的贪婪和欲求而设计的。它们就是为了以外观来迷惑我们而量身订做。
但是,以我看来,最大的问题在于,我们的心如此容易受骗。这才是让我们在面对事物蛊惑人的吸引力时,这么不堪一击的原因。换句话说,我们自己才是比较大的问题。有时候我们就像小孩子一样,当我们在评估自己的需求时,通常展现不出任何成熟的迹象。
我们可以来想一想,当一个小孩子在哭泣时,要让他停止最好的办法,就是给他一个玩具。我们在他面前晃动着玩具,在他身边摇着它,吸引他的注意力,一直到他伸手去抓这个玩具为止。
当我们最后把玩具给他时,他就安静了。我们的目的只是要让他不要哭,并没有要去满足这个孩子的潜在需求。我们给他某个东西,让他想要得到,然后哄骗他暂时安静下来。
身为成年人,我们也用电子设备和其它消费性“玩具”,来达到类似的目的——让我们从真正困扰我们的事情中分心。但是,就我们的情况而言,我们会说,这只不过是想要一点趣味,一点娱乐。
我们的消费通常都仅限于这种短期的目的,而没有考虑到自己正在养成长期的惯性,或是我们的行为造成的广大影响。我们甚至很少在一开始就问自己,为什么会觉得不满足或是匮乏。
我们必须要认识到:让渴求和贪婪驱使我们这样去消费,这是大错特错的。我们被自己的贪婪所蒙蔽,想要让眼睛睁开,唯有靠我们自己。采取行为。贪婪本身没有任何限度,我们必须自己去认出来,降低它的影响,然后主动地去限制它。
我必须承认,我们周遭有很多力量,在鼓励我们不经思考地就跟着自己的贪婪,它带着我们走到哪里,我们就跟到哪里。我们被广告疲劳轰炸,它们的设计就是要说服我们,使我们相信快乐是倚靠物质的产品而生起的。
今天的全球文化告诉我们,拥有较多这样的商品,是衡量人生是否成功的标准,甚至也是衡量我们身为一个人的价值的标准。这个讯息以许多形式从四面八方向我们逼近,所以我们必须对查如何动作的,有清楚的认知,如此才能保护自己免于被这些力量所欺骗。
然后,我们就能够籍由了解真正的成功和个人价值来自何处的内在智慧,来消减贪婪的力量。如此,就算我们无法去除现象的基本虚妄性,或者消除那些企图去利用它们的社会和商业影响力,我们肯定能够让自己不那么容易为之所欺骗。
藏传佛教 | 汉传佛教 | 大德教言 | 修福增慧
- I get the Dharma nectar -
微信:zangchuanfojiao
点击“阅读原文”浏览更多善知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