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中国是被神仙眷顾的国度。华夏文明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儒学底蕴,有“狂放不羁,豪迈大气的”侠者,有“对月赋诗,以抒情怀”的文人墨客。更有超越地心引力,白日飞升的修仙之士,为中国文化增添了一抹浪漫而神秘的色彩。南公怀瑾有云: 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诗酒田园,是古代诸多在仕途不得意的文人所选择的归途,在寂静美丽的乡村,寻一僻静之地,种种花,种种庄稼,做做日光浴,或戴月荷锄归,或悠然见南山。如东晋的陶渊明,自感在官场不得志,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自以心为形役”,所以辞官归去,“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追慕那种“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的归隐生活。起初,一个生长在华夏大地的人,如果对红尘、世间生起出离心,他们会走修仙的道路,以期成为天仙,或者地仙,得不死之身,朝游碧海,暮宿苍梧。李阿是四川人,好几代人都见他不老。李阿常常在成都街上乞讨,但却把讨来的东西又 都散给了穷苦的人。他夜晚离开成都,第二天早上又回来,人们不知他住在什么地方。如果问李阿什么事,李阿从来不回答,但只要看他脸上的表情也就明白了。如果李阿脸露出高兴的样子,那么问的事就是吉利的;如果李阿满脸愁容,那么问的事就是灾祸,如果李阿听后微笑,就一定有大喜事;如果李阿轻轻叹口气,那问事的人一定会有很大的愁事。就这样向李阿问事。结果都十分灵验。有个叫古强的人,怀疑李阿不是凡人,就经常侍候李阿,并试着跟李阿走,才知道他住在青城山里。古强打算跟李阿去山中修道,但自己没有道术,怕遇 见山中虎狼,就偷偷带上他父亲的一把大刀。李阿就很生气地对古强说,“你和我一同走, 还用害怕虎狼吗?”说罢夺过刀摔在石头上,刀就断了。古强见刀坏了,心里很犯愁。第二天早上古强跟着李阿出山时,李阿问道,“你是不是为刀坏了而发愁?”古强说实在是怕回去后被父亲责怪。李阿就取来断了的刀,用左手把刀放在地上敲了一下,刀就又恢复原状 了。古强跟着李阿回成都时,在城外遇见一辆飞奔的马车,李阿把脚放在车轮下,结果车轮 子硌坏了,李阿的脚也被压断,倒在地上死去。古强吓坏了,守着李阿的尸体,李阿突然翻 身爬了起来,用手揉了揉压断的脚,脚立刻完好如初。古强十八岁时就看见李阿有五十来岁,古强八十多岁时,李阿仍然是五十岁的样子,一点也没变。后来李阿对人说昆仑山的神仙召他,马上就去。李阿去昆仑山后,就再也没回来。 东郭延,是山阳人,从小好道,听说李少君得道,就去求见,祈求成仙之道。他见到李少君时,就磕头请求做服侍李少君,做饮食起居、洒扫房室的杂役,非常恳切,李少君就同意了。
后来李少君见到东郭延做杂役非常用心,恭敬,笃诚谨慎,觉得是大材,在离开之时,就秘密传授他五帝六甲左右灵飞之术、游虚招真十二事,并告诉说,这是修仙之要道,你秘密修持,也可以成仙。传授完口诀后,李少君就把他打发回家。他回到家,开始按照师父的口诀勤加修习,服用神药,能夜里无灯而看书,在卧室内身生光明,知吉凶,不论是谁,不论是否认识,他都能知道此人之事。
他又能役使鬼神,收摄虎豹,神迹无数,住在乡里四百岁而不老。在汉建安二十一年的一天早上,有几十个人乘着虎豹来迎接他,周围的邻居街坊都见到了,他就与乡村父老道别,说去昆仑台。临别之时,将神丹方、五帝灵飞秘要传授给尹先生,从此不知所终。沈文泰获得江众神丹土符还年之道,服之有效,可以长生不死。他想到昆仑山休养两千年,临行时,就将自己的平生所学,传授给李文渊。并说,土符之法,如果不如法服药,行道无益。以上的三个故事,都提到了昆仑山。昆仑山在华夏文明里,特别是神仙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昆仑山,又名昆仑虚,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山,为万山之祖,亦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人文始祖伏羲的王都。古代典籍中的昆仑山又号昆仑丘,因山体呈碗状又称宛丘;因傲立于群山,像一个柱子通向天空又称天柱;因对应北斗星,又称璇玑玉衡;因传为天帝下都,并盛产玉石又称玉京山。《山海经·海内西经》云:海内昆仑之虚,在西北、帝下之都。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上有木禾,长五寻,大五围。面有九井,以玉为槛。面有九门,门有开明善守之,百神之所在。《淮南子》云:昆仑之丘,或上倍之,是谓凉风之山,登之而不死;或上倍之,是谓悬圃,登之乃灵,能使风雨;或上倍之,乃维上天,登之乃神,是谓太帝之居。”干宝《搜神记》卷十三云:昆仑之墟,……其外绝以弱水之深,又环以炎火之山。山上有鸟兽草木,皆生育滋长于炎火之中,故有火浣布。王嘉《拾遗记》卷十云:昆仑山有昆陵之地,其高出日月之上。山有九层,每层相去万里。有云气,从下望之,如城阙之象。昆仑山的仙主是西王母,掌管不死神药,在众多古书中记载的“瑶池”。传说在昆仑山顶,有金台、玉楼,为神仙所居,即昆仑圃,是上古神话中最高天帝——黄帝的花园和居所,悬于空中。植有各种神树异草。也称玄圃。后泛指仙境。“至四月戊辰,帝闲居承华殿,东方朔、董仲君在侧。忽见一女子,著青衣,美丽非常,帝愕然问之。女对曰:我墉宫玉女王子登也。向为王母所使,从昆仑山来。语帝曰:闻子轻四海之禄,寻道求生,降帝王之位,而屡祷山岳,勤哉有似可教者也。从今日清斋,不闲人事,至七月七日,王母暂来也。昆仑山在中国古代,一直被誉为是神山,诸神仙栖居之地,上有不死神药,那里必然是一个极美仙境之所在,而凡夫肉眼,无法见其究竟。上面的神仙故事中,他们皆有师传之法,不然你想修仙,怎么修,就是一个问题。而修仙之口诀,最初从外丹、仙药等,逐渐转为了宋明的内丹之修持。
按照道学一些人的说法,如果仅以食物仙药、导引服气等方式成仙,还不是最高的,据说还有仙劫。宋代时,特别是张伯端,将禅宗的明心见性和内丹修学结合起来。
张伯端起初在开悟的禅师处参禅有悟,《佛祖统记》说他“尝遍参禅门,大有省发”,他自己亦声称“仆得达磨、六祖最上一乘之妙旨,可因一言而悟万法”。他真有在禅宗有悟入,故明朝的莲池大师对他亦是认同,清帝雍正崇禅贬道,唯独对张伯端推崇有加,原因就在于対其“三教归一”思想的“深契”。于是下旨重修天台山紫阳道场崇道观并御笔亲书《崇道观碑文》,敕封张伯端为“大慈圆通禅仙紫阳真人”,将其《悟真外篇》收入《御选语录》。并亲自为之作序,盛赞“篇中言句。真证了彻。直指妙圆。即禅门古德中。如此自利利他。不可思议者。犹为希有。如禅师薛道光。皆归依为弟子。不亦宜乎。”按照道家的说法,若是想修成天仙,特别是那种肉身直接拔宅飞升的,必须有仙人授仙诀不可,但是丹经千千万,真正的口诀却是秘而不传,隐而不出,故成仙本就极其稀有。汉朝时,有个人叫庄伯微,从小就好道,志在成为神仙,但是毕竟没有什么神仙师父,他也不知道如何修仙。于是每天在太阳下山时,他就面向西北,闭目握固(类似佛教的金刚拳),观想存思昆仑山,日日无间断,坚持达三十年。有一天见到了昆仑山的神仙,神仙传授他金液方,服用后亦成仙。庄伯微能用三十年的时间,天天默想昆仑山,可见他志向的坚定和意志力。昆仑山上的仙人,若无明心见性,则如佛教中的五通仙人,即持明仙,神变自在。他每天下午黄昏,都忆念神山,神山上的诸神仙,自然以神通而知道他的存在,然后亲临,授予口诀,度他成仙。
明朝的莲池大师在《竹窗随笔》中,对这个故事进行点评:他这种方法,仿佛与净土法门十六观中的日观相似。只是他所想的属妄想,不是修正观。然而久积妄想,以精诚之极,尚且得遂其所见,见到昆仑仙人,何况一心正观,三昧成就,哪有不往生西方净土的呢?日观、落日观:即十六观门中的日想观。据《观无量寿经》云:“当起想念,正坐西向。谛观于日欲没之处,令心坚住,专想不移。见日欲没,状如悬鼓。既见日已,闭目开目,皆令明了,是为日想。”
中国最初那一批避世的高级知识分子,要么选择走陶渊明的田园归隐路线,要么如归向老庄玄学的竹林七贤,要么是走向修仙之路。自佛教传入中国,特别是净土宗的弘扬,很多知识分子开始选择求生净土,最著名的当是东晋的刘遗民居士。有人评论说,陶渊明错过慧远大师(净土宗初祖)之邀,真乃千古憾事。晋朝的陶渊明,本来是跟从庐山慧远大师学佛,然而后来陶渊明自己对慧远大师说:我还喜欢喝酒,首先就违反了佛的大戒。远公大师说:“他人不能宽恕,但你能来念佛,就特别宽容你。”陶渊明最后还是徘徊离去。最终,慧远大师邀请诸贤者,白莲社123位修行者,皆往生了极乐世界。而陶渊明失之交臂。
但是陶渊明后世或许成为净土宗行者,念佛往生了也不得而知,毕竟慧远大师已经将念佛之种子植于他的心中。即使他未能往生,也因为与大师的结缘,未来劫会得到大师的救度,当然这个时间,可能会很漫长,甚至是多少劫之后。前面说到的庄伯微,其修仙之成就,源自他的一心存思,每天太阳下山时,就默想昆仑山,因为这个精诚,感召了昆仑山上的神仙降临,授予口诀。当然,也算是一种殊胜的世间悉地了,类似佛教中未开悟而服药的持明仙人。莲池大师的评述,是基于究竟解脱和净土法门的不退转来说,故他推荐的,当然是修净土宗十六观,精诚所致,三昧成就,一定可以往生极乐世界。
而庄伯微那种刻苦,一心求道的精神,却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他三十年就修昆仑观,还真见到了神仙。假如一个普通人,三十年,日日修一个法门而无间断,亲见本尊,或者有一定的悉地,或者临终往生净土,都是有可能的。比如,每天念诵1~2小时的观世音菩萨、地藏圣号,天天坚持,雷打不动,久之必有效验。这也是在家居士的解脱之路。在《净土圣贤录》中,记载了很多一生念佛,诵金刚经、法华经、大悲咒等,往生极乐世界的事迹。特别推荐大家常阅读此书,会令你对坚持修法,以及未来与人世的离别,有一个明确的方向。一位师兄送我的《净土圣贤录》,内容非常精彩和有启发性,如有些人念佛、做功课一辈子,见到天神,或者佛菩萨,或者圣者来告诉自己,哪一天去极乐世界。这是净土法门成就之验相,预知时至,往往在梦中或者现实中,被告知往生时间。或者有的遇到疾病,难题,见到天神、护法神等,告知修什么法门。总之此书非常好,非常推荐大家阅读。因为它我们展示了很多人一生做功课的成果,有的一辈子念佛,有的一辈子诵金刚经、法华经等,结果都非常殊胜。当然,他们都生起了坚固的出离心,志在净土,不求世间法。而现在很多师兄,诵不空罥索神咒、地藏经、药师经等,则摄世出世间法,即你的功课之功德,会在现世就显现,就会富饶、健康、长寿等。同时因为功德的累积,在你命终之时,观世音菩萨、地藏菩萨会来接引你。
至于《净土圣贤录》,我觉得原文也不难读,当然如果你不太喜欢读文言文格式,可以寻找已经翻译的白话文阅读。不过似乎白话版的翻译不完整,似乎比我看原文的少来不少故事,毕竟完全译出,工作量极大。以下为摘自 《净土圣贤录易解》(慧律法师白话文整理)的内容,以作分析。陶氏。江苏常熟人。陶氏自从丧夫后便一人独居,平日时常持诵普门品,曾经梦见观世音菩萨以莲华授之。又梦见梵僧传授给她一卷经典,打开来看,乃是《阿弥陀经》。醒来后,取出《阿弥陀经》来持诵,宛如宿世以来就曾经学习过一样。有一天晚上,陶氏的房中有光,其光明照耀如白天一般,而阿弥陀佛就现身站立于经典的封套上。陶氏因此更加虔诚地持诵《阿弥陀经》,后来经卷上竟然迸出舍利子,总共超过十分之一升。(佛祖统纪)倾莲池:这种见到本尊之相,在藏传的大成就者传记中,亦有记载,本尊出现,或授予悉地,或作授记。李氏。上虞(浙江)胡生的妻子。丈夫逝世后,每日持诵佛名及《阿弥陀经》,日以继夜,声音响彻房屋的内外,如是达十多年之久。有一天,李氏正端坐著念佛,突然有一位僧人现前,以粉红色的宝盖覆盖在她身上,并说道:十五日子时,你将会往生。李氏于是辞别诸亲好友。到了十五日的那一天,奇异的香气芬芳浓厚,光明照耀整个室内,李氏则正身端坐安详地往生。经过七天后火化,其牙齿、舌头及眼睛都没有损坏,并获得舍利子无数。隔天,火化的地方生出一朵白色的花,大小约二寸多,但不知此花的名字。(佛祖统纪)倾莲池:如果你今生志在净土,我希望你要做的一件事,就是通过发愿、精进,直到出现往生净土之验相。这也是密宗的一种观察方式,密宗证悉地之前,皆有种种验相。而往生极乐世界,乃是了生死之大事,岂能无验相呢?若是仅仅停留在临终时,手忙脚乱,靠临终的至诚念佛来祈求,那是非常有风险的。吴瞻楼,不清楚他的名字,太仓(江苏)人。晚年,将家事托付给两个儿子,从此专志修行净土法门,一心一意求生极乐世界。吴瞻楼每日持念佛号万声,并诵念《无量寿经》、《阿弥陀经》及往生咒,兼作西方观,除此之外,不再混杂其他修行的方式。如此修行经十二年如一日。西方净土的圣境,累次地显现于其眼前。床前时常会涌现白色莲华,大如石臼,连小孩子也都看见。年七十多岁时,安然坐化往生。后来,其子孙成为学佛的世家。(现果随录)吴秉信。字子才,明州(浙江)人,南宋高宗绍兴年间,在朝廷任官。因为与秦桧意见相违,被贬斥为平民。于是回到故乡在州城的南边建筑一间小屋,日夜寂然地静坐修行。叫人做一个棺木,夜里则在棺木中睡觉。每到天亮时,就叫童子敲叩棺木并唱曰:吴信叟,归去来,三界无安不可住,西方净土有莲胎,归去来!吴秉信一听到童子唱歌,即起来习禅课诵。经过很长一段时间后,秦桧死去,因此又被朝廷召为“礼部侍郎”,不久后又出任常州的知府。绍兴二十六年,被召回京城,经过萧山驿站的旅舍时,吴秉信静坐休息,才过一会儿,即叫他的家人仔细静听,大家都听到天乐之声。吴秉信即说:在清净法界的本性中,因为失念而来到此世间,金台既然已经到了,我也该走了!说完之后即安然往生。(佛祖统纪)阎邦荣。池州(安徽)青阳人。中年时,曾经遇到僧人劝他修行净土法门,并持诵往生咒,阎邦荣因此断绝荤腥血肉之食。从此以后,每天早上面向西方诵咒千遍,并率领家中男女一起同声持诵,如是修行达二十年之久。南宋光宗绍熙元年正月初一,阅读《大般涅槃经》而感叹地说:人生只不过是梦幻罢了!我有什么可眷恋的呢?三月初一,闻到异香芬芳浓厚,经过一日仍不消散。而他的儿子则梦见阿弥陀佛,放大光明,遍照整个屋子及厅堂,都呈金色。过了五日,早晨起来,按照平常课诵完毕之后,回头向家人说道:我今日要走了!慎勿来挠乱。于是面向西方闭目,正身端坐。太阳刚过了正午之后,突然欣喜地站起来说:我去也!接著便起立行走数步,舒展双手结手印,面带微笑而站著往生。(乐邦文类)左伸。天台(浙江)临海人。依从神照法师受菩萨戒。后来,听闻大乘的法要,而豁然开悟。从此以后,严谨地奉持戒律,并恭造西方三圣之像,早晚虔诚地礼拜供养,发愿求生极乐净土。左伸一生持诵《法华经》共三千四百部、《金刚经》二万卷。宋哲宗绍圣二年秋天,生病,请他出家的儿子净圆,唱诵《法华经》的经题。不久,左伸梦见三位庄严雄伟的人,站立在江边的高地上,召唤左伸上船,然后突然快速地往西而行。左伸于是知道再过一段期间就可往生西方净土,因而请僧众诵持《阿弥陀经》。不久突然说:我已见到佛光。随即沐浴更衣,并告诫其家人不要哭泣,也不要靠近我的面前。然后端坐,结手印而往生。(法华持验记。佛祖统纪)闻启初。字子与,法名大晟。与黄承惠是同乡里的人,从小就时常生病,后来立志要出离生死的轮回。于是前往云栖山学习念佛法门。当莲池大师圆寂时,憨山清公(即憨山大师)前来吊祭,闻启初对清公作礼禀白说:愿剃发出家为师父的弟子。清公说:佛性是不受四大的限制,毛发哪里能成为修行的执碍呢?更何况你双亲还在,所以尚不可以出家。不久之后疾病发作,自己说:我应当直往西方啊!疾病对我来说是无关紧要的。’等到病重之时,神志不清,不能自己提起正念,心中起大恐惧,于是急忙命家人请僧人来唱念佛号。如此过了一天,神志依然昏乱,闻启初再次惊觉说:各人生死不同,不是他人所能救拔的。于是站起来盥沐穿衣,对著佛像焚香、燃臂供佛,并且至诚恳切哀苦忏悔,彻夜礼忏毫无懈怠。忏悔后回到座位时,神志转为安定,净土终于现前。于是剃发披上袈裟,向大众辞别而往生。憨山清公听到这件事,因而赞叹地说:勇哉!闻生,可说是志气刚烈的大丈夫啊!(憨山梦游集)倾莲池:这位往生净土的贤者,其他他在病重之际,神志不清,是非常危险的,甚至有可能往恶道去。他和前面的诸位贤者不同,别人是预知时至,有各种往生的验相,但是他没有,说明他那时修的功夫还不到那个程度。《楞严经》云:“若我灭后。其有比丘发心决定修三摩提。能于如来形像之前。身燃一灯。烧一指节。及于身上热一香炷。我说是人。无始宿债。一时酬毕。长揖世间。永脱诸漏。虽未即明无上觉路。是人于法已决定心。若不为此。舍身微因。纵成无为。必还生人。酬其宿债。如我马麦。正等无异。”据宣化上人的解释,佛说:若我灭度后,有比丘发菩提心决定愿修正定。他如果能在如来形像之前,把身中肉割开,注满油来点灯,或把手指烧去一节,或在身上燃一炷香。 我说这个人,就会即时还清无始劫以来的宿债,和永远脱离有漏三界,跳出生死苦海。虽然对于无上觉道还未十分明白,但对于真正佛法,已决定不会退心了。如果舍不得在身上点灯或燃香的微因,来忏除业障,纵然得到无漏无为,但还要回来人间,偿还人的宿债,好像我在毗兰邑中食马麦之报一样。因为他最后时刻,燃臂供佛,能疾速地净障集资,加上极大虔诚地念佛,最终净土境现。
现实中,以前有位师兄的父亲,患重病,是在寺院去世的。当时由于太疼了,他父亲是自己喊着佛号中离去的,但是是否往生净土,真是未确定。不论找人观察,还是占察,均未有在净土之相。当然观察和占察毕竟也是凡夫来说,是否如实也不好说。而她自己也没有父亲在净土的梦验之类。具体我们也不好断言,但是如果看净土圣贤录,有一个特征,就是他们几乎都是几十年如一日地修行,而不是一两天,也不是几个月,因为这种长期地累积,达到了相应,故能够预知时至。
如果你想往生净土,我还是建议要做一个长期的修持准备,不能放在晚年,而是要确保往生的验相出现,然后预知时至,甚至无疾而终,这才是最稳当的。否则有的一生未信佛,临终被助念超度,出现各种瑞相,而被断言往生净土的,我始终不太相信,当然不是不可能,只是往生善道、天道也会有瑞相。
张爱专念金刚经,被阴差阳押着神识到山东投胎,他一路上不断念金刚经,又被遣返回泰山府君处。他说自己不想投胎,想往生净土,还说到了十念往生之事,在那个中阴境界中,他当然知道至诚念佛,但是泰山府君还是把他遣送还阳,说他功德还不够。张爱还阳后,继续精进诵金刚经八年,才预知时至,往生极乐世界。另一位造业的僧人,死后到地府准备被投入狱中,他据理力争,说临终念佛就能往生之事,他怎么能入地狱呢?但是他还是没能直接往生,而是被地府遣送还阳,好好念佛。这与密宗的理趣是一致的。密宗认为一个本尊咒语,你要相应,需要去闭关修持的,或者不断修持。相应到什么程度,要看你的福德因缘和根器。而不可能你没怎么修,仅仅念念就成就。毕竟念佛法门,其实和本尊的法门很类似,都是他力法门,也都是由佛菩萨的本愿而显现。故若欲往生净土的,我还是建议在菩提心、信愿的摄持下,走那种精进修持的路线,直到往生之验相出现。
沈咸。字稚咸,吴江(江苏)人。年少时聪颖杰出,二十岁考取秀才。生性极为孝顺,后来父母相继辞世,沈咸因悲伤至极而形销骨立。有一天,偶然间看到《阿弥陀经》、《楞严经》等诸大乘经典,心中有所领悟。沈咸参访拜谒云栖大师(即莲池大师)回来后,就断除荤腥血肉之食,并退隐居住县城的水西庵,专修净土法门,每日诵念佛号五万声,不论寒暑不曾中断。沈咸后来又恭敬书写《楞严经》,以此功德用来拔度其母亲。沈咸曾经与僧渊鉴,组成净土会,县城中的人大多遵从而受化度。有一天,忽然告诉他的媳妇说:我世俗的尘缘已尽,承蒙西方净土阿弥陀佛来接引,我要随佛往生去了!不久之后,面向西方端坐而往生。时为明神宗万历三十九年。其儿子沉宏,也修行净业,曾经刺血书写《金刚经》。(章梦易撰沈居士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