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朗根彭上师
索朗根彭上师

缺少对自己的慈悲,很难真正对他人慈悲

2019-09-08 索朗根彭上师

亲! 等您很久了...

繁体 地图 目录 教程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立秋

在浊世里

要坚守自己的纯善之心

一心希求佛法只为

解脱生死并利益他人

在世间修出世间法

要敬畏因果

思维轮回的过患

以菩提心来摄持一切善行

耕耘自身的福德资粮

心即是道场,心也是净土

不要让心被妄想杂念左右

要用正知正见来训练心的相续

以此来消除内心无明的黑暗

让佛陀的智慧点亮心灯

照亮他人和自己

时刻观察自己的心

并保持觉醒

要知道痛苦与快乐的变化

只是一念之间的转换

在快乐中不迷失觉性

在痛苦中生起智慧

不贪染浮华的安逸

不放纵习气与毛病

以无碍之心

与人相处圆融

以无求之心

让处处都充满和谐

               ---丹增志美仁波切

佛教徒是决心与自己亲密相处的人。

亲密相处有两层含义:

一是诚实地觉察自己身、口、意的所有活动,

二是柔和地对待自己。

如实观察往往会让我们看到自己的狭隘、冷漠、混乱,我们本以为自己各方面都不错,现在却发现全不是那么一回事。

这大概是许多佛教爱好者信佛多年仍不肯开始真正修行的原因,直面自己的缺点,远不像谈玄说妙、做做表面佛事那样,可以满足虚荣心、带来成就感。

不过,另一些人的做法正好相反,觉察的结果使他们非常沮丧,他们下死心要弄明白自己为什么会这么狭隘、冷漠、混乱。

苛责让他们失去幽默感,变得越来越酸涩,对自己、对他人及周围的一切都感到厌恶。

不往内观照,无法真正消除迷惑;而不心怀温柔,修行便只剩下受苦。

慈、悲、喜、舍都是从内心的温柔中生起的。我们常说要有慈悲心,可是慈悲不仅是针对他人,也针对自己,并且首先是针对自己。

缺少对自己的慈悲,很难真正对他人慈悲。

在开放的心中怀着敬意看待自己当下的体验,尊重自己的洞见,不否认自己的缺点和过失,也不认为自己一无是处而失去内心的庄严。

即使面对自己的狭隘、冷漠、混乱,依然不忘记知足和感恩。

做到这点对修行人来说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我们只有不放弃自己,才会不放弃他人;

只有尊重自己内心的感受,才会愿意去体念他人的感受;

只有相信自己觉悟的潜力,才会相信他人觉悟的潜力,并因此走上大乘菩萨道。 

大乘佛教徒为了一切众生的最终解脱而发愿修行佛法、证得无上正等觉。这种发心称为菩提心。

在轮回里流连日久、被贪嗔痴慢疑训练有素的我们,要生起真正的菩提心谈何容易。

不过,我们还是要发愿,哪怕不是十分的诚心甚至带着疑虑,也还是要表达自己的这个愿望。我们的心有一个特点,就是可塑性极强,只要不断训练,什么假的在我们心里都能变成真的。久而久之,假装发心也能把真的菩提心激发出来。

本文文字资料来自全球生死超越功德藏网站

长按二维码

关注索朗根彭上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