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相为体(八)——一切的境界都是我们本性的显现
我们要用智慧来觉照,一切的境界都是我们本性的显现。我们真正有智慧的时候,就不会去分别这个外界环境的好丑。知道一切的境界都是我们本性的显现,都是自性的显现,对一切境界就不执著、不分别。以此不生不灭的清净心,一念回光返照,当下就是圆成佛道。
所以说不起心、不动念就是我们对外在的境界不迎不拒,也就是前天所说的不取不舍。不要抗拒境界,不要说这个境界不好,我很排斥它、我很愤怒。不要抗拒、不要对立,要知道一切境界都是我自心的显现。意思就是说抗拒境界其实就是抗拒你的心。
我们对众生好就是对自己好,对众生慈悲就是对自己慈悲,度众生就是度自己。只有透过真发菩提心来广度众生,才能彻底显发我们本具的福德、智慧、神通、三昧、辩才。如果我们能够永远地宽恕一切众生,不管人家对我怎么样,我都保持一个容忍的心、宽容的心、欢喜的心,我们的心境就一天天地进步。
如果我们动一个念头去排斥人家、去伤害人家,对别人起了一个不高兴的心、起了一个瞋恨的心,对方可能还不知道,但是你自己的内心首先已经染污了,害了谁?害了自己。人家还不知道,你不是自己害自己了?所以我们要永远保持慈悲喜舍的心、柔和忍辱的心。
要知道一切生命的沉浮,上升也好、下降也好;一切生活的苦乐,苦也好、乐也好,其实都在一念之间。把念头转变过来,不管什么环境下我都能够活得很自在。
不单佛教徒如此,儒家的那些有修养的人都如此。你看颜回怎么样?孔子说他:“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生活的环境很差,吃的饭只有小竹篮子一点点。那时候城市里面没有水,人家推水来卖,一天就喝一瓢水;居住的房子又很破烂,遮挡风雨都困难。如果其他人早就是怨声载道、怨天尤人,但是“回也不改其乐”,他能够活得很自在。为什么?因为他的心能够自主,他的心有更高的追求。
我们学佛的人肯定比世间的圣贤要更高明,更加要能够心能自主,这样你就是悟入空性。你的心得到自由,不受环境的摆布,不受环境的控制了,环境的变化不会影响你的心,你就能自主,你就是真正的悟入空性。不是悟到一个什么,什么东西都空掉,不是这样的,所以我们要在念头上下功夫。
在念头上下功夫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主宰自己的命运,不必过那种烦恼痛苦的生活。迷和悟就在一念之间;凡与圣,其实也在一念之间。“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前念著境即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好好记得六祖大师对我们的这些启示和开示,只要我们能够时时刻刻回光返照,烦恼自然就会减少。
我们如果生活不如意的时候,面对生活中间的这些创伤、挫折,不要挣扎、不要觉得痛苦。为什么?该来的总是要来的,你走到天涯海角也是走不脱的,不是说你躲起来,这就会消掉,没有那个事。你的业在那里面,该来的你肯定跑不掉,因果就是如此。所以多余的烦恼和妄想是没有用的。最重要的就是我们要把握当下,保持我们现在的一念清净心、觉悟心、平等心。
----节选自大愿法师《六祖法宝坛经略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