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余莉
刘余莉

“顺”做到有什么好处?

2022-04-19 刘余莉

亲! 等您很久了...

繁体 地图 目录 教程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故以孝事君,则忠;以敬事长,则顺。忠顺不失,以事其上,然后能保其禄位,而守其祭祀。盖士之孝也。《诗》云:‘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

出自《群书治要》卷九《孝经》。


士如何行孝?“资于事父以事母,而爱同;资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故母取其爱,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资”,是取的意思。侍奉父亲和母亲,亲爱之情虽然相同,但恭敬之情不同。父子之间这种关系被称为天伦,是一种天然的伦理关系。父母爱儿女,儿女爱父母,他们有一种自然的、天生的亲爱,不学而能。


所以,侍奉母亲和侍奉父亲的爱是相同的,用侍奉父亲的心来侍奉母亲,其中的亲爱是相同的。侍奉父亲和君主恭敬之情虽同,但是亲爱之情却不同。在家怎么样尊敬父亲,就要用同样的尊敬事奉君主。因此说用侍奉父亲的心来事奉君主,其中的恭敬是一样的。侍奉母亲,采取的是亲爱,事奉君主,采取的是恭敬,而侍奉父亲,则是亲爱与恭敬,两者兼而有之。这个“兼”是“并”的意思。


侍奉母亲无论什么时候,无论什么地点,都要竭尽爱护之情。例如,母亲有好事,儿女要和母亲一样欢喜;母亲不开心,要想方设法地令母亲欢心;有了好东西,要让母亲先享用;母亲有了危险,作为儿女的要奋不顾身地去保护;自己有了好事情,也首先要分享给母亲;自己心里不高兴、有苦闷,也要首先告诉母亲;房子之中好的房屋,好的屋子,要让母亲先住;母亲的心愿要帮助母亲完成;不能辜负母亲对自己的期望等,这都是对母亲的爱。


而当自己到国家事奉君主的时候,要采取一个“敬” 字,竭尽尊敬。就如同你在家里尊敬父亲一样的态度尊敬君主、尊敬领导。但是,现在问题在于,现在的孩子在家里就不知道如何恭敬父亲,所以到工作单位也不知道如何恭敬领导。


周公有一个儿子叫伯禽,伯禽和他的叔叔一起去见周公,结果去了三次都被周公给打了出来。伯禽很奇怪,去向很有学问的商子请教 :“为什么我去见了父亲三次,都被父亲打了出来?”商子启发他说,“南山的阳面有一种树叫桥树,北山的阴面有一种树叫梓树。你去分别看一看,就明白了”。伯禽到了南山的阳面,看到那里的桥树长得又高又大,树冠是向上昂着的。而北山的阴面,梓树长得又矮又低,树冠是向下俯着的。


伯禽回来之后,向商子报告。商子说,“从桥树我们看到了父道,而从梓树的姿态,我们看到了为人子应该有的态度”。伯禽一听很受教。下一次再去见他的父亲周公的时候,一进门就赶快小步快跑,以示恭敬。一入室就赶紧跪下向父亲请安。周公看了很高兴,说:“你这是得到有德行、有学问人的指教了”。


由此可见,儿女对父母亲应该恭敬有礼。“孝”,最重要的是要养父母之心。而养父母之心首先要恭敬父母。恭敬父母要做到“色”——就是《弟子规》上所说的“怡吾色、柔吾声”。所以有弟子来请教孔子什么是孝,孔子说“色难”,就是对父母保持和颜悦色是最难能可贵的。除此之外,要养父母之心,还要让父母对自己的所作所为全都放心,不要让他为自己感到担忧,做到“父母唯其疾之忧”。你的父母仅仅为你的疾病而担忧,完全不必要为你任何其他事情而担忧,这才是一个真正的孝子。


作为卿大夫,如果结交了一些不三不四的朋友,崇慕虚荣、骄奢淫逸,结果因为贪污受贿、违法乱纪而锒铛入狱,就会让父母蒙羞,这是大不孝。


海南省三亚市原人大常委会有一位党组成员,在跟一些老板接触的过程中,看到他们挥金如土,处处享受着高档消费和服务,思想的天平发生了倾斜,开始贪慕虚荣,认为金钱至上。结果思想价值观一改变,行动上也随之一泻千里。他慢慢开始贪图回报,热衷享乐。他将手中的权利用到极致,不放过任何利用职务便利谋取私利的机会。可以说是调到哪里,就贪腐到哪里,最终事情败露。贪和悔成为他最刻骨铭心的两个字。他因私欲膨胀,导致贪婪无度;又因贪婪无度,导致悔恨终身。


作为卿大夫,如果能够守住这一个“孝”字对父母,让父母事事对自己放心,并且用这种心来对待、恭敬自己的君主,替自己的君主、领导来办事,就是“移孝作忠”。所以这里说,“故母取其爱,而君取其敬”。


对于父亲应该是什么样的态度?兼之者,父也”。就是以对母亲的纯爱以及对君主的纯敬。兼有这两者来侍奉父亲。也就是说,对父亲既有爱又有敬,是两者兼而有之。


故以孝事君,则忠;以敬事长,则顺。忠顺不失,以事其上,然后能保其禄位,而守其祭祀,盖士之孝也”。作为臣子,最重要的是尽忠。《孝经》中体现了一个很重要的精神,就是“移孝作忠”。侍奉父亲,要对父亲尽到孝道,拿对父亲尽孝的这一个“敬”字来事君,就是以孝事君。对于事君来说,要讲一个“忠”字。如何做到“忠”?这个“忠”古人解释为“尽己”之谓也。是你竭尽全力地把自己的本分、职责做好,让领导放心,这就是尽忠。这个君,在古代是君主,在现代是领导,在位的领导者,你能够处处、事事“竭忠尽智”,把他们交代的事办好,让他们放心。这就是尽到了忠心。


以敬事长”的“长”是兄长。在家,弟弟要尊敬兄长。在家里如何敬重自己的兄长,把这种敬重兄长的品质用到社会上,尊敬外面的长者,就是“以敬事长”。在外面工作的时候,遇到比自己年纪长的人,要把他当做家里的哥哥来看待,做到一个“敬”字。“敬”要怎么敬法?这里强调一个“顺”字,即恭顺。那些年长人说的话,不要偏偏跟他提出反对的意见,否则就是不顺。


古时候,一般人看到年纪比自己小的人都懂得爱护,无论是说话还是做事,都懂得关照年幼之人。相对而言,年纪小的人,对于年长之人都懂得顺从。所以年长人说的话,他指导做什么事情,要顺从,要听他的话。即使这个年长之人所说的话,在你看来不是很恰当,你不能认同,你也可以姑且听之。听了之后,也不必非要提出一个相反的意见来辩驳,不需要。这就是“以敬事长,则顺”。


“顺”做到有什么好处?你在外面做事,一切顺遂。当然“顺”不是一味地讨好巴结、谄媚别人,是你从内心尊重别人,所以别人自然地会爱护你。自己做什么事情与别人来往,一切都会非常顺利,没有那么多的障碍和困难,没有人来故意找你的麻烦。“顺”字不是一个贬义词,而要做到“顺”,就必须恭敬他人。用侍奉父母的孝心来事奉国君,就能做到忠诚;用侍奉兄长的敬心来事奉上级,就能做到顺从。

现在企业都在讲执行力。怎么样才能有执行力?《弟子规》“入则孝”,前面有四句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一个孩子在家里孝顺,尊敬父母,他走上社会也自然地表现出这种恭敬和孝顺。他也能做到“老师呼,应勿缓;老师命,行勿懒;老师教,须敬听;老师责,须顺承。”走上工作岗位,也能做到“领导呼,应勿缓;领导命,行勿懒;领导教,须敬听;领导责,须顺承”。还有比这更高的执行力吗?中国人从家庭教育开始就已经教导孩子,如何在社会上为人处事、事奉领导了。所以中国人特别重视孝道,从对父母的态度中培养起对领导、对长辈的恭顺态度。


欢迎转发点赞
▼关注查看更多文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