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己与成人:我为什么选择道家?
点上方播放键收听本文语音版
在修行的路上,很多人会面临一个困惑:优先成己还是优先成人?是在一边专心把自己修好,还是舍己为人、甘愿为众生牺牲?其实人们想多了,这个问题根本算不上问题:当修行者困惑于这种选择时,毫无疑问他应当优先成己;若修行者无此困惑,一心以成人为念,那么他也当先去成己。何故?无它,度德量力耳。人们在修己一身的过程中便有很多种道路的选择,道路或是前人修造的,或是自己开辟的。但是,不论有多少种,人只有一双腿,路最终也只能走一条。这条路是否能通往终点?修行者曾在这条路上走了多远?这条路是否便捷?虽然人们会预设出些答案,但实际上,未到终点前,一切都是未知的——即便不同路径间存在事实上的差距,也非未至者所能辨别。于是,修道者只能先相信自己的选择,并亲身尝试,直到遇见那条对自己可行的路,达到终点。这种思路事实上做了三点预设:一、道是存在的;二、人什么也不知道;三、所有的人都会到终点,即复道。道的存在是一切关于修行的讨论的基础,原始部落的图腾崇拜,或是修行人追求的玄妙至道,或是科学家探索的终极规律,都仅仅是不同人群对于道的不同体认,如果道不存在,那么世界就只是徘徊在无边的黑暗中,荒诞而令人绝望。所以,几乎所有人都相信道的存在,这也是人们生活的意义所在。
至于第二点,主语是“人”,人什么也不知道;若有开悟者,洞悉了一切,那么,他便不再是作为人的存在。神有没有可能把一切晓喻人类呢?不排除这种可能。关键在于,人类并没有足够的判断能力来分辨神与人的智慧,我们只随机地相信,并且大家经常为自己的信念找出种种理由。最后一点包含在第一点之中,当我们相信道的存在时,也就同时相信一切都在它的掌握之中。人类自身也是如此,一直在道之中,与其他万物的差别在于知与不知,即是否有意识地了解道的状态。所以,不论如何,人到最终一定会以某种形态体认至道,即我们所谓的复道。修行就是悟道的过程,而道路是无处不在的,那么,所谓的修行方式的不同不过是便捷程度有所差别而已,并无对错可言。回到最初关于成人与成己的问题,我们会发现,成己是自修的过程,而成人则已经预先假定了自身已经悟道——自己都没有道,拿什么去成全别人呢?所以,当修行者困惑成己还是成人的时候,说明本身修道未成,自然也就不必纠结了。从另一方面说,那些一心以成人为念、思量偌大功德的人,道不能道,德尚未得,这种自带优越感的想法本身便是不知道的明证,不退而自修,尚待何为?再从另一方面讲,每个人在大道中都有他自身的轨迹,每个个体与其周围之间互相有什么影响是无法确定的。人们所期望的尽善尽美不过是一厢情愿,无情的天道既不会因尧而存,也不会因桀而亡。人皆自成,非待他成。如果人们有什么是能为众生做的,便是早日成己。而所谓的示范效应其实是很难实现的:纵观古今中外,堕于红尘中人对得道之士的企羡大多止于表面上的逍遥自在,而非修行者追求的玄妙至道。修行是一件孤独的事,这是它永远不会改变的本质。所以,我选择相信诚恳地把这个道理表述出来的道家,而非那些站在制高点上指点别人应该如何如何的种种家派——当其思量成人时,自家便先个不成了。本文作者:风山道 腾讯道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