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律社
净律社

昌臻老法师:祸福本由心田造,转换只在一念间

2022-04-06 净律社

亲! 等您很久了...

繁体 地图 目录 教程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什么叫心地?心地又叫心田。心像田地,能播种善恶的种子,生长善恶的苗子,最后结成善恶的果实。《华严经》偈语:“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古德解释“心”字是:“三点如星相,横钩似月斜;披毛从此得,作圣也由他。”说明“十法界不离一念心”。

唐代禅宗六祖惠能大师说:“一切福田,离不开自己的心;能从自己的心田去寻找,是没有得不到感通的。”正如种地一样,种什么得什么,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善因结福果,种恶因结苦果。

什么叫命运?

什么叫命运?命运指一个人一生的吉凶祸福、富贵贫贱等现象,就是业因果报的体现。本来我们这个身体就是由业报所生,是来受善恶业报的,所以叫“报身”或“业报身”。一个人的相貌、气质、贵贱、穷富、寿夭等属于“正报”;所处的社会和家庭环境、亲属子女及生活享受等属于“依报”。正报有福,依报自然丰富圆满;正报无福,依报必定贫困恶劣,“依报随着正报转”。

我们今生所受用的正报和依报,都是过去种的“业因”,现世结的“果报”。正如《涅槃经·矫陈品》所说:“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可知一个人的命运,并非由天神掌握,也不由别人操纵,完全是自种因自受果。佛法从根本上揭示“命”和“相”的由来与原理,却不教人去算命、看相,因为这是舍本逐末,徒劳无益的。

佛教不同于宿命论

“命”和“相”算不算都是一样,但佛教又不同于宿命论,认为因果律是活泼泼的,不是什么“铁板数”。所以,佛经说:“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果报),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业因)。”我们在受果报的同时,又不断在种业因,只要改变“业因”就可以转变“果报”;而转变的关键又在于“心地”。所谓“业由心造”、“业由心转”;“相随心转”、“命自己立”的道理。正是“心能造作一切业,由心故有一切果;如是种种诸心行,能生种种诸果报”(《心法念处经》)。

古德偈语说:“行藏虚实自家知,祸福因由更问谁;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儒家也认为:“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而教人“自求多福”。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说得好,人与器皿不同,如笔只能是笔,剑不能变琴。所以它们存在和毁灭时间的长短,是有一定的。人便不一样,因为有的人,昨天还是盗跖,今天可成为大舜;他的吉凶祸福,也便随着改变,很难说得定。

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宋代隐士陈抟(音:团,号:希夷)的《心相篇》说:“心者貌之根,审心而善恶自见;行者心之发,观行而祸福可知。”结尾说:“知其善而守之,锦上添花;知其恶而弗为,祸转为福。”这些都说明:善业恶业,唯心所造;福报祸报,惟人自召,归根到底说明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古代流传的一首《心地与命运之歌》:

心好命又好,富贵直到老。

命好心不好,福变为祸兆

心好命不好,祸转为福报

心命俱不好,遭殃且贫夭

心可挽乎命,最要存仁道

命实造于心,吉凶惟人召

信命不修心,阴阳恐虚矫⑥。

修心一听命,天地自相保⑦。

近代高僧印光大师,对于此诗,深为赞赏,常书写赠人,并说:“此诗于心命二义,发挥周到。果能依之行,则命自我作,福自我求,造化之权不归于天地鬼神矣。”当代高僧星云大师,也高度评价此诗,劝人依此修心,忏悔罪障,不造恶业,广种善缘,培植福德。那么我们的命运必定是光明平坦的。此诗前八句,把心地与命运的关系,概括为四种不同的情况。后八句,揭示“命由心造”、“境随心转”和“祸福无门,惟人自召”的道理,最后指出对待这个问题的两种态度,两种结果。下面分别就心地与命运的四种不同情况,加以说明,并引据事例为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