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身一世,名號常居
浮身一世,名號常居
名號常居
浮身一世
01
年輕時曾閱《後漢書》,讀到“方術列傳·費長房”之典故,其中有一畫面,常常浮現眼前,雖然過於奇幻,卻一直心嚮往之。
說到費長房,我們首先想到的大概就是“懸壺濟世”,這當然是很美好的寓意。
不過我最嚮往的不是懸壺濟世的夢想,而是那個懸掛著的“葫蘆”。對,也可以說是“不知你葫蘆裡賣什麼藥”的那個葫蘆。
費長房是汝南人,現在河南省平輿人。這裡有一位賣藥的老人,他的攤位上方懸掛著一個葫蘆樣的空壺,白天就是一個裝飾,到晚上就成了房子,當然樣子還是壺的樣子,依舊高掛在攤位上,但是老人卻能跳入壺中,安心地睡覺。
不過這樣神奇的一幕,其他人都沒有看見,只有站在高處的費長房看到了,驚喜萬分。
第二天就去找老人,並奉上美食,老人當然深知他的來意,是想探究他的神蹟,於是就把他也請入壺中。
在我們看來平平常常的一個葫蘆裡,裡面卻別有洞天,玉堂華麗,壺中不僅是藥,而是應有盡有,美食佳餚從滿其中,如果吃完了,還能隨意有出現,簡直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這真是一個令人神往的壺啊!若有這樣一個壺,每日掛在腰間,一生行走天涯,衣食住行,再無憂慮,甚至也不必擔心生病,反正葫蘆裡也能掏出各種藥。
雖然外表只是一個壺,卻甚過世間無數,一生追求的房子、美食等,盡在一壺中,一壺在手,天下暢遊,多麼美好的畫面啊!
這樣的畫面,以前覺得書中記載過於玄幻,太不可思議,不可能真實存在。
後來念彌陀了,才發現這樣的事蹟,在經中顯得過於稀鬆平常。
02
凡夫有“我”的局限,有大小、高下之分,在聖者的境界裡,沒有了“我執”的局限,一切障礙,都不存在,大小遠近,皆能無礙轉換,介子亦可納須彌,方丈之間含藏世界。
維摩詰有一石室,一丈見方,很小,大概十平米,稱為“維摩方丈”,但就是這方丈之地,卻有無盡廣闊天地。
有一次,維摩詰示現生病,釋尊派弟子去問候,但諸大聲聞弟子都不敢去,擔心被維摩詰問難。後來由文殊菩.薩帶領八千菩.薩、五百聲聞、百千天人前去問慰問,來到丈室。
這只是一間十平米左右的石室,這麼多人如何擠進去呢?
但是維摩詰境界不可思議,這上萬人,就這樣浩浩蕩盪地排著隊,自自然然地就進去了,完全沒有擁擠的感覺。
不僅如此,他方國土亦有900萬大菩.薩,也紛紛從各國土前來。其中32000菩.薩還帶著獅子座,每個獅子座高八萬四千由旬;又有八萬四千毘耶離人、諸天神,都來到了維摩詰的丈室。
小小的丈室,這麼多人,一擁而進,卻毫無障礙,還有剩餘的空間。
大小、多少是一個量的概念,“量”是娑婆世界眾生心的一個院牆,不管多大,只要有量,就被局限。
如來不可思議境界,沒有量的存在,沒有多少、大小等分別觀念,是“無量”的境界,超一切有量的世界,不被量所局限,不落在量當中,不以量來思維,不以量來衡量。
在無量的世界中,一就是多,多就是一,一跟多沒有差別;大小、前後、來去、久暫,也是融通無礙的。無量如虛空,空無所有,一切量入中皆化為無。
凡夫的我們是有量的眾生,我們也只能理解有大小、多少的概念。了度化我們這樣被量局限的眾生,只能這樣示現罷了。
03
其實這樣的境界,我們也可以身在其中,只不過不自知而已。
我們念的這句名號,也是簡簡單單的六個字,卻容納了虛空法界一切國土、光明,含藏了十方國土一切妙法、功德,包含了彌陀萬德。
一句六字名號,就是整個極樂國土。我們嚮往的安樂故鄉在哪裡,就在這句六字名號裡,簡單的六個字,就有極樂的一切。
一句六字名號,就是彌陀的樣子。我們思念的慈父,不再遙遠的十萬億國土,就在我們稱念的名號裡。
這句名號有慈父的心,
這句名號有慈父的口,
這句名號有慈父的耳,
這句名號有慈父的眼,
這句名號有慈父的手,
這句名號有慈父的足,
這句六字名號,簡簡單單,平淡平常的六個字,就是我們思念的安樂故鄉,就是我們想看見的彌陀慈父。
這句名號就是我們的如意寶,亦是我們的阿伽陀藥,只要稱念六字名號,不管走在娑婆何處,就是居住在名號裡,居住在故鄉中,光明攝取,彌陀陪伴,聖眾相隨。
今生浮身濁世,居無定所,雖如浮萍,隨業飄零,世間茫茫,終究還在六字之內,有名號常居。
一句名號在口,無常世間亦可逍遙行走,有彌陀相伴,光明護念,總能無常不懼,往生無憂。
回首遇見
最後一生,要如何過
慈父來信,六字家書
因為有緣,所以相見
餓就吃飯,苦就稱名
業力太強,我們很弱
人生煩惱,皆有解藥
你
有一種愛,十劫等待
難過之時,有四句話
不等明天,速念名號
稱名一生| 華開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