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素食日丨 听师父说为什么越来越多选择吃素?
·国际素食日·
国际素食日(或国际素食节),是一个自1986年开始来源于印度的一个节日; 定于每年的11月25日!渐渐发展为一个世界性节日。这一天世界各地许多屠房停宰、饭堂医院监狱等会供应全素食品。
NO.1
隆相大和尚: 吃荤和养生没有必然联系
谈到杀生,人们自然会想到吃荤与吃素的问题。其实吃不吃肉还是第二步,最主要的是在于杀不杀生。有的居士说,我可以不吃肉,但是我的孩子正在长身体需要吃肉,说的也很在情理,所以在生活当中有很多事我们不能去纠结。
就吃荤与吃素而言, 你认为吃素好,就多吃素少吃荤,并不需要高深的道理。如果你想吃荤呢,也不需要找那么多可以吃荤的理由。就怕你想吃肉,尤其是到饭店里专门去点你喜欢吃的肉食。从心里来说,是有很大差别的。以前有好多居士问我能不能吃荤这个问题,我一般不予回答。如果我说能吃,罪过都是我的;如果说不能吃,他又不能接受。有一个故事,说一位禅师在河边摆渡。在冬季,来了一位秀才,对佛教也了解一点,此季河水下降,当船靠岸的时候,水里的鱼虾就被船冲到岸上。这个秀才看到了 ,就问禅师,出家人不杀生,但是你这样每天摆渡不是很多鱼虾都死了吗?请问禅师:这罪过是您的还是乘船人的?禅师说,这是先生你的罪过!这虽然是禅宗里面的话,但是这种现象在生活里也很常见,有许多时候不要太计较,就像坐禅本身就是要活泼,你如果斤斤计较,你禅也参不好。
杀生肯定是有罪过的,但是起心动念不同,其结果也不一样。如你在坐禅的时候,有只蚊子总在你身边嗡嗡叫,令心烦燥难耐,这个时候嗔恨心生起,一定要把蚊子打死,此时你若把蚊子打死,与你无意间打死蚊子 ,这两种结果是不一样的。从现实法律的定罪角度来说也是有区别的,一个是故意伤害,一个是过失罪,这两者有天壤之别。问题在生活中,有的人不只是 要吃肉,而且是死的不吃,专要吃活的,这个区别就非常大。
杀生也有开缘,如从大慈悲心出发,杀一恶人以救众人,也是大担当。
谈到养生,吃荤和养生没有必然联系。我们见到很多素食者身体都健康且长寿。问题在于迷而不觉。在《地藏经》中,地藏菩萨说:“我今对佛世尊,及天龙八部,人非人等,劝于阎浮提众生,临终之日慎勿杀害及造恶缘,拜祭鬼神,求诸䰣魎。何以故?你所杀害,乃至拜祭,无纤毫之力利益亡人,但结罪缘转增深重。……” 主命鬼王也说:“或已生下,慎勿杀害,取诸鲜味供给产母,及广聚眷属,饮酒食肉,歌乐弦管,能令子母不得安乐。……”佛教告诉你,种恶因必得恶果,不要违背这个规律。比如这个电,你不碰不会吃苦头,如果你去碰了,侥幸没有死,我相信你就再也不想去碰电了。问题在于我们往往不去理会这一切的后果,只有佛陀站在最高层,通观三世才知道来龙去脉,告诉世人问题出在哪里。但是,即使世人知道,又有几人能接受奉行?这就是众生之迷。不净的东西说是净的,明明是迷的东西,却又自认为是聪明的 ,佛教说这叫颠倒。
奉劝一句,想吃荤也好,不想吃荤更好,别找理由。酒肉穿肠过,要有那个本事!另外,有人说动物生来就是给人吃的,这是知见错误,人有贪生的念头,动物再低级,再苦,也有求生的欲望。我们能不能通过这种现象唤起内心的慈悲,如果看到他人及众生的痛苦还生不起慈悲心,这才是我们的问题所在。动物从形体上与人有区别,从佛教角度来说佛性是一致的,只是形体不同而已,要有一个正确的思想观念,绝对不能说它是动物生来就是给人吃的。
前几天我看到一个视频,两头豹子追两只鹿,一只母鹿,一只小鹿。以母鹿的灵敏与速度,完全可以逃走,但为了救小鹿,母鹿放弃逃跑,被豹子吃掉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动物呵护子女的心与人是一样没有区别。现在很多人也能感受到动物的灵性而不忍心再吃它们。
在汉传佛教中,从梁武帝开始不吃荤而吃素,这是有经律论依据的。当然佛教中也有方便的一面,比如南传佛教,他们自己不生火煮饭,靠乞讨为生,乞讨到什么就吃什么,没乞讨到就挨饿,因此其生活环境决定不能有太多的选择,否则会给护法居士们带来更多的麻烦。佛陀当年托钵,一个孩子抓了一把沙子,佛陀还要接受呢。藏地也是因为生活环境,早期游牧生活中没有蔬菜,延续下来以荤食为主的饮食习惯,但是他们死了以后都会选择天葬。在他们的观念里,既然活着吃过众生的肉,那么死后也应让众生吃自己的肉。所以,不要把人吃肉当作天经地义的事。很多事情并不是我们表面上看到的那样简单,其中往往有更深的原因,这需要我们运用智慧加以认识明辨。
人不一定非要吃荤的,不管站在哪个角度,人在动物中是万物之灵,但破坏自然也会受到自然的惩罚 。生活在农村的人都知道,年头越好老鼠越多,过去“除四害”的时候,其中有灭老鼠,但是老鼠也没有灭绝。依科学研究老鼠繁殖能力极强,现在人不再捉老鼠了,你看到农村老鼠有泛滥吗?动物界与自然界有自我调节能力,而不是靠人为的做法。还有一个故事,西方人做了一件当时认为是好事的事情,在一个草原上,有狼和野兔生活,考查人员看到野兔很可怜,于是就申请把狼运走保护野兔。过 了几年后,人们惊奇发现兔子不仅长得肥头大耳,还有了各种疾病,寿命也比以前短了,这可不是他们想要的结果,于是又申请把狼运回来。所以说我们还是要尊重自然法规,不要高估了自己的聪明。
NO.2
星云大师:吃素的真正意义!
早年前,台湾佛光山星云大师在“人间卫视”,接受知名主播李晶玉访问时,就分享了关于饮食的习惯与观念。对话如下:
李:请问大师,您吃素几年了?
星云大师:我自己从出生下来到现在都是素食者。我从小生长在乱世里,家乡经济非常落后,在粮食极为短缺的当时,我吃过麦渣餬粥,我以地瓜当饭,每天三顿,吃得都怕了起来。十二岁出家后,寺里仍是以稀饭代替干饭,经常一个月吃不到一块豆腐,或一些素菜。有些豆腐渣我们拿到锅里去炒炒,如果没有柴火,就放在外面晒晒,连麻雀也来吃,甚至留下大小便,所以吃到里面常常有虫蛆,不过总好歹也有点咸味。
很多年都是这样过去的,也没生多大的病。我在想,大概是我们每天吃饭前都要念供养咒,有佛祖的加持保佑吧。
李:现在素食似乎已经慢慢变成一种流行文化,其涵盖范围除了中华文化圈,也延伸到欧美国家。能不能请大师谈一下素食文化。
星云大师:现在举世流行素食文化,很多人藉助素食来保健、美容。根据医学研究,素食有益身体健康,而且可以培养耐力,养成温和的性格。一些吃素食的老和尚,他们每天早起到晚,整天莫不精神奕奕,究竟原因何在?素食最主要的是长养慈悲心,从心灵的净化来减少瞋怒,达到内心的安然、祥和。
对于西方素食文化,据我所知,在美国有一个市区只准卖素的不准卖荤的,他们也不是佛教信徒,全然是基于健康的立场而推广吃素。
佛教虽然是最早倡导素食,但是最初佛陀时代并非素食,因为当时是靠“沿途托钵”的方式乞食,信徒给甚么就吃甚么。中国佛教之所以提倡吃素的原因有二:
儒家所谓“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
佛教经典中提到,要不断大悲种,慈悲而不杀害动物生命。
另外有人说,植物也有生命,也有感情,若说不杀生,应该既不杀动物,也不杀植物才对。其实植物的生命是“生机”,生长的机能的意思,跟生命不同。生命是“有心”,你看猪,马、牛、羊要被宰杀的时候,会产生恐惧;而植物是“无心”,虽有生死的反应,但没有苦乐的感觉。所以杀生的界定,在于是否“有心”与“无心”。
吃素,除了出自慈悲心之外,最重要就是尊重生命。
李:吃素,除了帮助身体健康外,还有甚么好处?
星云大师:你看现在目前一些人吃荤吃肉,吃出很多的花样来,甚么活鱼三十吃、海鲜十吃等等变态的吃法,就会让人养成变态的心。
有时父母带小孩子出去玩的时候,都会弄些小螃蟹小鱼给孩子玩,有的会把鱼倒掉起来,有的将螃蟹壳剥开,一直虐待到死。这会让孩子从小就不尊重生命,不知生命可贵,将来长大以后对人也会不尊重,甚至杀人之类的恶行都会引发出来。
佛教并不鼓励人一定要吃素,但却主张不要杀生,可以买现成的来吃,但自己不要去杀生。父母教导孩子,从小就要养成其尊重生命的可贵,爱惜小生命、小动物的习惯。
所以我是觉得,今天的家庭教育首先要孩子尊重生命,让儿童爱惜生命,对未来的社会风气才会改善。
李:在一篇杂志的研究报告甚至指出:如果世界上每个人吃素的话,世界就不会再闹饥荒了。大师您的看法如何?
星云大师:我吃素几十年来,深刻觉得吃素的人比吃荤的好。吃素的人会慢慢减轻杀业,现今台湾的杀业好重,我都觉得很忧心。现在的社会,猴脑蛇胆生吃活烧,如此杀生造业,社会风气怎么会善良美好呢?
李:对于不同的宗教背景、不同地域的人,就会产生不同的饮食文化。比如说回教徒不吃猪肉、印度教不吃牛肉等等,对于素食在不同宗教文化之间的差异性,在此请教大师的看法。
星云大师:素食与宗教之间,本来就很难统一。不过我觉得,基本上各宗教要能做到尊重生命、爱惜生命进而保护生命。
李:如果不是真的很习惯吃素,是不是有循序渐进的一种方法,象是有些人就吃肉边菜或是吃三净肉之类的,这两种饮食方式能不能请大师讲解?
星云大师:妳讲得很对。为了以渐进的方法来吃素,可以选择初一、十五日,或六斋日吃素,或平日只吃肉边菜、三净肉也可以。
肉边菜: 像禅宗六祖惠能大师顿悟之后,为了避开四处争夺衣钵的人,在猎人队中藏身了十五年之久。逢到猎人们把打来的野兽升火煮食的时候,惠能大师就到荒山野谷找些可以吃的树叶、野菜回来,放在锅里煮;人家笑他有肉不吃,他就说:“我只吃肉边菜!”因此,惠能大师才是真正懂得吃素的意义,真正懂得修行的人。所谓真正的慈悲,不一定是在形式上吃甚么,不能吃甚么,素食的意义是不断大悲种,因此,学佛不只是吃素而已。
三净肉: 没有见到杀生、没有听到被杀声音、不是特地为我而杀,这就叫做“三净肉”。
● 他是新中国首任副总理 素食五十年却高寿
● 周一请吃素:佛教高僧素食观
● 价格虽然便宜营养不低 秋冬滋补 素食养颜三宝
● 素食女的自白:要嫁就嫁素食男的七个理由
基于微信平台的改版,特向广大的微友们征集关于学佛类的文章和摄影、摄像作品。欢迎您记录下您学佛的故事,或者是您对栖霞寺的印象,感受和体会。同时,也可以是您对佛教的认识和学佛的心路历程。
征集要求:
1、健康向上,主题突出,内容翔实,观点正确,结构完整;
2、征文题材不限,可以采用散文、诗歌、随笔、议论文、文言文等。同时,也可以是优秀的摄影摄像作品;
3、征文来稿要保证原创和事迹真实。
投稿邮箱:652454891@qq.com
编辑丨公子扬
责编丨法 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