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每一粒米,是对袁老最好的致敬
一粒米在很多人眼中,谈不上有什么价值,但你想过吗,它需要多少因缘才能成就为一粒米,再至你的手中呢?育种、播种、插秧、灌溉、施肥、收割、晾晒、碾米、出售……
《悯农》的诗句想必大家耳熟能详,乳气活鲜的孩童都能背诵两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可没经历食不果腹、饥火烧肠之苦,又怎知刻骨铭心之痛?!
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遭遇三年自然灾害,饿殍遍地,能活下来的人,大多数是啃树皮,吃草根熬过来的。彼时,袁隆平先生(下称“袁老”)正值青年,他立志用农业科学技术战胜饥饿,让人民吃饱饭,不饿肚子。他深知,粮食能够拯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
为了实现让人民吃饱饭这个殷切愿望,袁老用一颗赤诚的心,融化在天地间,为了守护百姓的饭碗,他鞠躬尽瘁魂萦稻田,把一生都贡献给了农业建设。他研究并育成的杂交水稻使世界水稻产量总体提高了20%,我国水稻产量更是提高了50%,养活了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如今,袁老走了,举国哀痛。
袁老的成就举世瞩目,但他生活非常俭朴,戴的是价格低廉的手表,穿的是破旧的鞋子,衣服也就二三十元一件,一穿好多年,家中极其简洁。一直以来,袁老下田地做实验,大多是骑自行车。后来因年纪大了,身体越来越不方便,才购置了一辆不到十万元的车。
袁老将人民的饭碗,当作自己永恒的战场。每提升一点亩产量,都是无数个日日夜夜奋斗而来的心血结晶。对于科研人员来说,如果看到他们费尽心思提高产量的粮食却被白白浪费掉了,犹如承受扎心之痛。
有了种子,经过农民辛勤劳作,加上阳光、雨露等各种助缘,再经运输、烹饪等各个环节,我们才能享用碗中的米饭。
但是,在人们看来,一切都似乎来得太容易了。据统计,全球每年有13亿吨食物被浪费,而我国每年餐饮食物浪费量高达1700至1800万吨,相当于3000万至5000万人一年的口粮,多么惊人的数字!诚然,如今大部分人已衣食无忧,可不要忘了,世界上还有很多人在忍饥挨饿!
笔者认为,我们对袁老最好的哀悼和致敬,不是双手奉上的一束束鲜花,不是朋友圈转发的一张张图片,不是一时感动而流下的眼泪,而是从内心深处和行为上真正向袁老学习, 向这位质朴的国士致敬!
当你奢侈浪费时,想想那个曾呕心沥血,几十年如一日顶着烈日、冒着风雨蹲守在田梗的老人。
当你倒掉饭菜时,想想农民汗滴禾下土的那份辛勤,还有其中蕴含的自然资源、科技与劳作。
我们对袁老最好的致敬和感恩,就是珍惜盘中餐。让我们一起用“光盘行动”来向他致敬吧!
——END——
撰稿:葵心
编辑:对白云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