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不是宗教,不是迷信,是佛陀教育
(净空法师)
我们称孔子"至圣先师",
也可以称佛为"至圣本师"
印度人讲佛,中国人讲圣人。佛是什么意思?觉悟的意思。圣是什么?圣是明白的意思。明白不就是觉悟吗?觉悟不就是明白吗?所以它是一不是二。我们称孔子"至圣先师",我们也可以称佛为"至圣本师",意思是"根本的老师"。这样称呼,大家就不会觉得迷惑,不会再误解儒家和佛教是宗教。(第一集)
佛是什么意思?(佛)是具有圆满智慧的人、对于宇宙之间一切法无所不知的人,他觉而不迷,是个大智慧的人、大觉悟的人。所以我们供奉佛(的)这个殿堂叫大雄宝殿,也称为大觉殿。佛告诉我们,大智大觉是每个众生统统都有的。《华严经》上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你的智慧、你的能力(“德”是能力)、你的相好是平等的,跟一切诸佛如来没有两样。现在为什么变成这样子?一句话说破了,“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这(是)《华严经》上说的。我们今天有妄想、有分别、有执着,所以你的智慧失掉了、能力丧失了。 换句话说,我们能够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能力不就恢复了吗?问题不就解决了吗?所以,佛法的修行没有别的,就是看破、放下。看破是智慧,放下是功夫,放下就是。大乘教上告诉我们,放下执着,对世出世间一切法不执着,你就证阿罗汉;放下分别,分别是尘沙烦恼,执着是见思烦恼,放下分别你就是菩萨;放下妄想,妄想是无始无明,你就成佛了。 (第三百一十六集)
佛法是什么?佛法是教育。教你什么?教你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那就是看破。彻底了解宇宙人生是怎么回事情,搞清楚、搞明白了,这就看破。看破之后自在。为什么自在?你不再贪着,你就得大自在。世间人不自在,是因为有贪瞋痴慢疑,他不自在。你搞清楚、搞明白了,贪瞋痴慢疑全没有了,一扫而光,怎么不自在?就得大自在,彻底放下了。放下之后,确实契入佛菩萨的境界。佛菩萨的境界就是自性的境界、自性性德的境界。这些东西没学过,虽没学,他统统表现出来。像中国古人所讲的五伦、五常,自然现前,没人教你,全都会了。对父母会尽孝,对国家民族会尽忠,对朋友讲信用,对一切众生都有爱心,他自然出来了,没人教他,没学过,全出来。六祖惠能大师的万德万能,他有学过吗?没学过,没人教他过。他在生活当中,在处事待人接物当中,在以后正式剃度出家弘法的一生当中,所表现的,完全是性德自然的流露。(第四百九十五集)
佛事,经典上说的一定要懂得,不是经忏佛事,不是超度亡灵。佛事是教学、是教育。佛是智慧、是觉悟。我们求智慧的事情,求觉悟的事情,叫做佛事。佛菩萨天天给我们上课,每天示现做出榜样来给我们看,那叫佛事。他的日常生活是佛事,他的工作是佛事,他待人接物是佛事,没有一样不是佛事。要明白这个道理,不能搞错了。“佛事者,指诸佛之教化”。这个地方最好加个字,“正指诸佛之教化”,这叫佛事。现在“佛事”这个名词被大家曲解。(现在)什么叫佛事?法会是佛事,经忏超度叫佛事。错了!经教里面讲的佛事是教学。“化”是教学的成就。用教学的方法,让接受教学的人化迷为悟、化恶为善、化凡为圣,这叫化。化是教学的成就,教学的目标达到了。对于根性利的上上根人,标准是化凡成圣。对中等根性的人,化迷为悟。对下根人,化恶为善。所以佛教是佛陀教育,它不是宗教,这个我们一定要搞清楚,否则的话我们学佛就学错了、学偏了、学邪了。学偏是学到小乘去了,不偏是大乘。学邪了那就跟佛法相背弃,那不是佛法,自己以为是佛法。这个在佛门里面也很多,不少,误会,把佛菩萨当神明看待,天天求佛菩萨保佑升官发财,错了。那是学邪了,不是学偏了,比偏还严重。偏是偏离大乘,邪是连小乘都偏离了,换句话说,错了、误会了,他根本不是在学佛。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要不能够分辨清楚,我们学佛肯定走弯路。弯路,先是偏,后就是邪。最后结果?结果到三途去了,你说冤不冤枉。学佛学到饿鬼、畜生、地狱去了,这真叫冤枉!所以这个地方错不得。
底下一句话,“亦即一切有益于佛道之事”。佛道是什么?成佛之道。一切帮助我们、成就我们向佛道、成佛道的事就叫做佛事。八万四千法门,都是帮助我们成佛的,帮助我们断烦恼,帮助我们明心见性、见性成佛。(第三百五十七集)
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为我们所示现的,三十岁开悟,叫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开悟之后就开始教学,七十九岁圆寂,经论里面常讲“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四十九年教学。佛事是讲经教学叫佛事,就是帮助众生觉悟的事情。我们用这样的解释,大家就好懂。佛对于一切众生无量的恩德是什么?是帮助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这真的,一点都不假。众生的苦,六道众生苦,从哪来的?从迷来的。因为迷,我们把许多事情看错、想错了,于是就做错,感得来的苦报。他要是觉,不迷,他就不会想错、不会说错、不会做错,他怎么会有苦?自然就离苦得乐。 佛法里头没有迷信,所说的全是宇宙之间的真相,给我们讲六道,给我们讲十法界,给我们讲华藏世界、讲极乐世界,给我们讲遍法界虚空界十方诸佛刹土,样样都是真实。我们觉悟,我们明了,我们才知道自己应该怎样生活,应该怎样工作,应该如何处事待人接物,这里面有真正的乐。佛家讲离苦得乐,是事实,不是一句空话,真叫你离苦,真叫你得乐。我们讲得比较现实一点,在这个世间你有生老病死苦,除这个之外你还有求不得苦,还有爱别离苦,还有怨憎会苦。这些苦,不论贫贱富贵,统统都有。愿不愿意受?不愿意。不愿意,但是离不开。佛把这些理事因果详细给我们分析,说清楚、说明白了,我们真正觉悟,就回头了。一觉就回头,就知道应该怎么做,就会确定自己一生的方向、目标。我们一生有正确的方向,有正确的目标,无论是顺境、逆境,善缘、恶缘,我们都是非常顺利地通过,提升自己的境界。这里头其乐无穷!为什么?逐渐逐渐学会了个本事,不受外面环境的干扰。这是本经里头所说的,真实智慧、真实之际、真实利益,这叫佛事。所以佛事不是现在这个经忏,这个不是的,这两个字我们一定搞清楚。(第三百八十二集) 释迦牟尼佛的学生,皈依三宝,这是来正式拜老师的学生
从世尊一生的行谊来看,佛教就不是宗教。世尊在学习当中,他什么宗教都学过,也可以说他的学术是集宗教之大成,集印度学术之大成,他全学了。最后在菩提树下把所学的也都放下,这才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了。他这一个示范,意义非常之深,我们要能体会到。我们要想学佛,就得学他这个方法,走他这个路子,我们会有他一样的成就。他没有分别、没有执着,对于一切法平等看待,而且都非常认真地学习,所以他没有一样不通。在教学的当中,他确实是教学、是教育,他不是宗教。
释迦牟尼佛的学生,皈依三宝,这是来正式拜老师的学生。当年印度许多宗教徒、宗教的传教师,都跟释迦牟尼佛学,佛都接受,都是弟子,一律平等。所以佛教要用现代的话来说,它是多元文化社会教育。譬如《地藏经》的婆罗门女,那就是婆罗门教的,那就是有宗教信仰的,她皈依佛门,没有改变宗教。宗教是侍奉天神的,婆罗门教是大梵天,他们的教主是大梵天王,没有叫她改变宗教信仰。到佛这里来学什么?到佛这个地方来学定、学慧,最重要是学智慧,要遵守佛的规矩,就是戒定慧,因戒得定,因定开慧。(第五百六十三集)
佛教传到中国,建立的寺院庵堂是天天上课的学校,因此佛教是佛陀教育。
佛教传到中国,建立的寺院庵堂是天天上课的学校,因此佛教是佛陀教育。古时候中国传统教育,儒家的教育由宰相来抓,宰相底下有个教育部,专门管这个事情,从前叫礼部,礼部尚书就是教育部长。中国的政治一切为教育服务,它以教育为核心,这个我们不能不知道,你知道你才真的是赞叹中国人的智慧,中国人确实了不起。 佛陀教育传到中国来,谁抓?皇帝亲自抓。从汉明帝把佛教请到中国来之后,一直到清朝末年,佛陀教育都是皇帝抓的。 在中国还有个道教。皇帝下面有两个机构专门管这个,一个叫僧录司,一个叫道录司。道录司管道教的,僧录司管佛教的。所以道场称之为寺。寺是什么?寺是皇上下面一级机构,办事的机关。你们到故宫去看就可以看到了,它跟宗教不相干。庙是宗教,宫、观这是宗教,寺不是的。所以佛家是寺院庵堂,这不是宗教,这是教育。 佛教从教育变成了宗教,历史不超过三百年,很近。你想想看,乾隆、嘉庆时候还是学校,变质应该是嘉庆以后。真正变质,我想可能是由于慈禧太后。慈禧太后是清朝的冤家对头,她的出现是来灭亡大清帝国的,她是来报仇的,这(是)冤冤相报。可是报的是私仇,我们这么多人受害,她不能不背这个罪孽。你们私人恩怨,你叫这么多人受痛苦,这是错误的。 (第一百四十五集) 佛陀教导你什么?教你戒定慧三学。戒是守规矩,是伦理道德,这是做人的基础
释迦牟尼佛是什么身份?用现代人的说法,他是多元文化社会教育家、多元文化社会教育的义务工作者,他教学不收学费。他提倡多元文化,他不分国籍、不分种族、不分信仰,无论信仰什么宗教,跟他学习,绝不改变宗教。那就是说,宗教信仰跟他学习是两桩事情,没有冲突。好像你是宗教徒,你在大学里面学习、上课不妨碍。 佛陀教导你什么?教你戒定慧三学。戒是守规矩,是伦理道德,这(是)做人的基础。定是个枢纽,你能不能开悟,先要得定,定的时间久了则豁然大悟。悟什么?这一悟,对于整个宇宙、对于自己完全了解,要达到这个目的。所以这是一门大学问,是一门真正把自己本来面目找回来的(学问),它不是搞别的。(第五百六十五集)
释迦牟尼佛灭度之后,这些弟子们四面八方去推动这个教育
释迦牟尼佛一生教学,三十岁开悟之后就开始教学,一天也没有放松。教了一辈子,七十九岁圆寂,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这是释迦牟尼佛。如果用现在的话来说,它不是宗教,把佛教看作宗教,是冤枉。用现在的话来说,他是什么身分?他是一个社会教育家,本身一生是个多元文化社会教育义务的工作者。他教学不收学费,没有收人供养。他吃饭,每天出去托钵。一生没有道场,没有房子、没有土地,过的是流浪的生活,晚上树下一宿。上课,大家都坐在地上,自己坐在比较高一点的地方。天天讲经教学,没有一天放假。如果有放假,经典上有记载;没有放假,真正是非常认真负责的好老师。所以佛法是师道,我们这就明白了。
释迦牟尼佛灭度之后,这些弟子们四面八方去推动这个教育。这是什么教育?我们用世俗的眼光来看,是福德、智慧的教育,人都求福、求慧。所以佛称之为"两足尊"。我们念三皈依的时候,念"皈依佛,两足尊"。这个"两足尊"就是智慧跟福报满足、圆满,没有欠缺了。学佛的人,福报没有欠缺,智慧没有欠缺,那我们就知道这佛教是什么教育。佛弟子们向四面八方去推动,有些地方一两百年没有了,有些地方三四百年、六七百年就没有了,唯独在中国这一支,这个支派能够维持将近两千年。这什么原因?佛教正式传到中国是公元67年,2067年就满两千年。我们要体会到,要能观察到,佛法是师道,师道一定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这我们就明白了。除中国之外,在全世界每一个地区都把孝道疏忽了,只有中国人重视孝道,特别重视孝道。(第四百三十五集)
现在佛教变成宗教,我们佛门弟子有罪过。我们老师是大教育家,是大圣大贤,怎么给他从宗教挂上勾?宗教是迷信。我们明白了,搞清楚了,在任何地方我们都要告诉人,佛法不是宗教。这个话不是我先说的,欧阳大师先说的。那好像是在民国十二年,我还没出生,他在第四中山大学,就是现在的南京师范大学,做了一次很有名的讲演,题目是“佛法非宗教非哲学,而为今时所必需”,做了这么个讲题。佛教是什么?佛教是佛陀的教育、释迦牟尼佛的教育,这得搞清楚。我们学佛,接受释迦牟尼佛的教育。他的教育教什么?用一句话说,经典里面的话,“诸法实相”。这句话解释开来,宇宙人生的真相,他教我们(的)是这个。具体来讲,不外乎五大项目,这五大项目就是伦理、道德、因果、哲学、科学。五个项目都讲到究竟圆满,太珍贵了。后人把他老人家的教学,这些典籍,就是当时这些教材,称为法宝,有道理!所以我们自己要好好学,要认真地学,要把社会这些误会纠正过来,这是我们的责任、使命。方老师一生很努力地在做,很可惜他走得太早,七十九岁走的。当时我想,老师如果再能够多活五年,效果就非常显著,就能叫社会大众重新来思考,给佛法定位,佛法确实不是宗教。 (第八十二集)
长按2秒识别二维码
聆听佛法,感悟人生哲理
▼
点击“阅读原文”关注查看更多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