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念不捨彌陀佛名
念念不捨彌陀佛名

淨草法師開示|不斷煩惱得涅槃分

2021-05-20 念念不捨彌陀佛名

亲! 等您很久了...

繁体 地图 目录 教程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不斷煩惱得涅槃分-淨草法師

       《大乘莊嚴寶王經》云:觀自在菩薩摩訶薩出師子國,而往波羅奈大城穢惡之處,彼有無數百千萬類蟲蛆之屬,依止而住。觀自在菩薩為欲救度彼有情故,遂現蜂形而往,於彼口中出聲作如是云:「南無佛陀耶」彼諸蟲類隨其所聞,而皆稱念,亦復如是。由斯力故,彼類有情所執身見雖如山峰及諸隨惑,金剛智杵一切破壞,便得往生極樂世界,皆為菩薩,同名妙香口。於是救度彼有情已,出波羅奈大城,而往摩伽陀國。

       觀世音菩薩離開師子國,前往波羅奈大城穢惡的地方,要度無數百千萬蟲蛆類的眾生,觀世音菩薩要如何度化波羅奈城穢惡之處這些無數的蟲蛆類眾生呢?

       《普門品》云:眾生應以何身得度即現何身而為說法。所以觀世音菩薩化現為蜜蜂的外形,教導這些蟲蛆類的眾生念「南無佛陀耶」。這些無數百千萬蟲蛆類的眾生,聽到觀世音菩薩所化的這只蜜蜂,稱念南無佛陀耶,也隨著稱念南無佛陀耶。這些蟲蛆類眾生因為念佛故,所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成為菩薩,皆同名「妙香口」。這些蟲蛆類眾生之所以能往生極樂世界,是因其所念的「南無佛陀耶」即是「南無阿彌陀佛」。

       最近,2019年的東非蝗災,蝗蟲數量達四千億隻,而今地球人類總數僅七十億,何況還有其他類之眾生。可知,人道眾生的數量,佔整個眾生界的比例,連恆河之一沙的比喻都不足以形容人道眾生數量之渺少。是故佛言:『得人身如爪上塵,失人身如大地土。』

       然而阿彌陀佛救度的對象是十方眾生,所以《大阿彌陀佛經》言:『諸天人民,蜎飛蠕動之類,聞我名字,莫不慈心,歡喜踴躍者,皆令來生我國。』而蜎飛蠕動之類,雖有煩惱,但是並沒有感覺煩惱存在的困擾,他們只有吃喝拉撒的反射動作,以及選擇適應生存的本能反應。儘管如此,但仍是阿彌陀佛救度的對象。

       然世尊來此世界,化現人身說法度眾生,主要還是人道眾生為對象,故說法的內容,必須以人道的標準與環境為主。而人道眾生,身處五濁惡世,皆是煩惱熾盛凡夫,相對於煩惱的覺知,感受就特別的強烈。所以世尊說法四十九年,講了種種修行法門,就是為了對治人道眾生煩惱。

       修行如同是天平上的兩個秤盤,一個秤煩惱,另一個秤涅槃,聖道門的修行是把能否解脫的成就,完全建立在煩惱的多寡,當煩惱少了,感覺修行好像有了重量,解脫好像有了把握,天秤就向著涅槃一邊傾斜;可是當煩惱一來,馬上跌到谷底,對修行完全失去信心,所以煩惱與涅槃兩個秤盤,永遠在比重與成份上拉鋸,在高低起伏上分判。

       但是,淨土法門的修行天平,只要一邊放上「南無阿彌陀佛」六字名號,另一個秤盤上的煩惱,不論有多重,都不會起任何作用,也不會有高低起伏。

       因為六字名號是圓滿的涅槃功德,是絕對的重量。

       所以,念佛與煩惱無關,在六字名號面前,一切的煩惱對往生而言都得歸零,一切的煩惱都不能減損名號的涅槃功德。我們只要念佛當下就已經乘上佛的願力,搭上佛的願船,就能領受彌陀六字名號的功德,所以念佛是不論煩惱的多少,只論名號的功德。

       有一則『黑暗與光明』的寓言:

       有一天黑暗帶著滿腹的委屈與不滿,來到上帝面前投訴:

       上帝,請您為我主持公道。

       上帝說:好,請說。

       黑暗說:為什麼,不管我在哪裡,光明一來,就要把我趕走,而且只要有他的地方,我都要繞道,不能直行通過。請上帝評評理。

       於是上帝召見光明,把黑暗投訴的內容,告訴了光明。

       光明聽完之後,向上帝報告:

       上帝,不是這樣的,不管到任何地方,我從來都不會趕走黑暗,我也從來沒有拒絕黑暗經過我的地方,請上帝明察。

       上帝聽完光明的陳述後,做了宣判。

       上帝說:黑暗!你的存在,是必須依附寄託在沒有光明的地方,所以為了證明你的存在,你必須自行遠離光明。然而光明的存在,是不需要依靠黑暗的襯托。由此可見,問題不在光明這邊,是在黑暗你自己身上。

       光明如同「南無阿彌陀佛」六字名號,黑暗就是煩惱,黑暗與光明不僅不能同時並存,黑暗也不能阻擋障礙光明;如同煩惱與涅槃不僅不會同時存在,煩惱也不能減損涅槃功德。雖然,念佛時心有妄想雜念,煩惱不斷,但這些都不能減損名號的功德。因為名號是無為涅槃的真實果德,不受有為有漏的任何造做所影響。

       所以,曇鸞祖師《往生論註》言:

       「有凡夫人,煩惱成就,亦得生彼淨土。三界繫業,畢竟不牽,則是不斷煩惱,得涅槃分,焉可思議?」

       曇鸞祖師深入阿彌陀佛的無緣大慈,體悟彌陀無條件救度十方眾生的悲心,才能站在末法濁惡眾生根機與環境的立場,唯恐凡夫因為無力對治煩惱,而對往生極樂淨土產生退卻之心。所以才特別強調:『不斷煩惱,得涅槃分』

       知此,才能享受「安心念佛四重奏」:

       第一重:名號即信心。

       第二重:信心即念佛。

       第三重:念佛即往生。

       第四重:往生即成佛。

       雖然分成四重,其實是一氣呵成,從第一重的名號直接貫穿到第四重的成佛,沒有中斷,毫無間隔。


2020/4/1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