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律在家备览-导读》:弘一法师编辑《在家备览》为什么还要列出家宗致呢?
[问]:
出家宗致(1)与出家宗致(2)主要阐述哪些内容呢?
[答]:
“ 出家宗致 ” ,就是讨论出家的宗旨,为什么要出家?
“ 致 ” 是指最后的去向、果报,出家之后有什么殊胜的果报与功德?这课很实用,常常有佛教徒,或者想发心出家的人,会问出家需具足什么样的条件?在这课当中,将会详细的说明。
问:
今辑在家备览,何以最后列出家宗致门耶?
答:
凡俗士尚未出家,而欲出家者。须先了知出家之后,如何发心,如何苦行。自量己力,以定可否?若其力有未能,应即知难而退,不须率尔出家,免致将来忧悔。
这段小字的说明,是弘一大师的自问自答。
问:今辑在家备览,何以最后列出家宗致门耶?
弘一大师编辑在家备览,主要就是将律藏中适合在家人的部分摘录出来,作为在家众持戒的轨范,为什么最后还要列出出家宗致呢?
答:凡俗士尚未出家,而欲出家者,须先了知出家之后,如何发心,如何苦行。自量己力,以定可否?以是之故,出家宗致,为在家者所应预知。因以此门,殿于卷末焉。
出处:《南山律在家备览》别行篇:问答:
第八课:出家宗致(1)
问答所在页数:86页上数2行至86页末行
弘一法师遗著
良因法师导读
[ 问 ]:
弘一法师编辑《在家备览》为什么还要列出家宗致呢?
出家应该如何发心呢?
[答]:因为在家居士学了佛之后,会有想出家的念头。想出家固然好,但是必须要先知道,什么是真出家?出家如何发心、如何修行?
为什么要了解这些呢?首先先谈谈出家如何发心。
有些人觉得出家之后,好像悠游自得,蛮清闲的。实际上,出家之后有可能很忙,至少刚出家前几年,必定要多培福。
就像我以前大学时代参加斋戒会,觉得这样的生活实在太好了。就觉得出家之后,应该也像斋戒会一样,整天解门、行门规律的用功。却没想到出家之后,非常忙,后来体会,这是善知识为了调我们的心、帮助我们培福,作为未来修道资粮所施设的方便,所以不是为了清闲、悠游自在而出家。
或者有的人觉得在家很苦恼,家庭不和、孩子不听话、事业失败、感情受挫,所以想要出家,这也不行!
如果只是因为在世间受到一时的挫折,对佛法并没有真正的欢喜好乐之心,出家之后还是痛苦,甚至更痛苦。
就像以前有居士问我:
法师,你是不是因为感情受挫才出家?
我说:感情受挫,不要说出家。来佛寺住一天都住不下去。
各位如果有机会到实修的道场住几天,应该就会知道,过几天出家修道的生活,倘若内心不清净,如感情受挫等,本身佛法的善根又不够,在这样清净的地方住,又用不上功,内心将会更加烦躁不安,简直度日如年,更何况一辈子过这样的修道生活呢!
就像世俗人说:水清则无鱼。清净修行的僧团,就像清水一样,内心浑浊的人很难待下去的,甚至有的人连留下来吃一餐素斋都不行。
所以,因为在世俗受到挫折才来出家,或者只是感到世间很痛苦想出家,而本身佛法解、行的善根不够。都是不行的。
感觉到世间的苦恼,只是具足出家的一半因缘,并不代表就能够喜欢寺院的生活。
尤其刚出家都是做护持佛寺的净人,净人阶段的目的就是为了尽快忏悔业障、积累福、慧两种资粮,因此常常要做种种劳役之事以炼心。一天花很多时间工作、出坡,还要听训。
甚至净人之间因为彼此烦恼还很粗重,还要接受彼此习气的相互碰撞,互相磨练得更成熟稳定。同时刚出家时,师长必须调教弟子,弟子则必须要老老实实地接受。不同世俗人,大家可以坐下来讨论讨论,怎样民主、合理,如何才人性化……这些都是为了使修道人更加成熟稳健,具足资粮,作为未来修道的基础。
所以刚出家就要把自我放下,又能够吃苦,这就必须具备对佛法的善根,以及对佛法相当的信心。
如果只是觉得世间苦,并不是真的发起求解:之心而来修行,结果将从一个苦恼的环:跳出去,又跳到另外一个苦恼的境界。到了寺院,一样觉得很苦,甚至更苦。
所以为什么要出家,该如何发心、修行,要先弄清楚,才不至于到时退悔,甚至因此对佛寺产生不好的想法。
出处:《南山律在家备览》别行篇:问答:
第八课:出家宗致(1)
问答所在页数:87页上数1行至88页上数9行
弘一法师遗著
良因法师导读
请此法宝可长按或点击“阅读原文”
欢迎转载 自利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