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为了什么而证悟空性?
现在再反过来观察我们自己。佛经中讲人是由五蕴组成的。我们都知道,人的肉体是由肌肉、骨骼、皮肤等构成,这些都是可以分解的。除此之外,便是精神。所谓的精神,是指意识、神识(或心)。如果毁坏了眼、耳、鼻、舌、身等五根,相应的五识就无法存在,这时意识能否存在呢?它也不可能单独存在。这怎么可能呢?我们以前一直认为,心在思维,心在接受,心在排斥,而肉体则像意识的佣人一样,意识怎么安排,它就怎么去做。比如说,意识命令肉体去接触火,虽然火会将肉体烧毁,但是如果心愿意,肉体就必须听从它的指挥。那么,我们不禁要问,意识(或心)的本性究竟是什么呢?各种各样的仪器能否直接测量意识呢?不能。当心中产生喜怒哀乐时,人的大脑等器官就会受到这种情绪的影响,而仪器只能通过测量人体的生理变化来间接推测心的状态。然而,这种方法根本无法找出心的本性。其实,心的能力是不可思议的,所以这个问题最好还是问它自己。怎么问呢?就是当心平静下来以后,再去观察心到底是什么,也就是用大圆满的方法来寻求答案,这样就能发现其中的真理。虽然除此以外还有其他的方法,如中观的逻辑推理等,然而它们都不是十分有力,故而最佳的选择就是反问自心。但是,在具备出离心和菩提心之前,我们不用问,即便问,它也不肯回答;而具备出离心和菩提心之后,只要一问,它就愿意立即显露出自己的本来面目。精神世界比物质世界还要复杂、细微,有不易测度而逐步深入的层面,以及难以想象的超级功能。所以,自人类有史以来,除了佛陀以外,没有一个人能真正了解到精神的内幕,所有的智者都被弄糊涂了。可惜,精神世界中绝大多数非常奇妙的东西,都封锁在修行人的境界和一些特别的书籍之中,普通人虽然从无始以来就没有离开过精神世界,但对它的真正面目和神奇力量却一无所知。真理告诉我们,浩瀚无垠的宇宙是仅仅依靠一种细微神奇的内在力量而生存的,当这种力量完全消失的时候,所有异彩纷呈的现象便会在一瞬间灰飞烟灭。这一切,真是不可思议啊!
有些人在打坐中,刚刚略微接触到空性时,一看到“我”不存在,就立即害怕了。因为我们以前一直认为“我”是存在的,而现在突然发现,“我”的确不存在了,所以就开始害怕了:若“我”都不存在了,那现在坐在这儿的到底是什么呢?那该怎么办呢?其实不用害怕,对钝根者而言,这是正常现象,是已经开始有一点点接近空性境界的表现。譬如,手很接近火时,会感觉到它的温度;如果离火很远,即使火燃得再旺,也没有感觉。同样,虽然佛经上讲了那么多的空性,但是如果不学不修,它对我们自身的影响就是微乎其微的;而在打坐中比较接近空性时,我们就开始有了一些反应,害怕便是其中一个反应。这只是一种临时的恐惧,很快我们会超越它。若能继续修学就会明白,“我”的本性本来就是这样,不是现在才没有“我”,而是无始以来始终如此;但“我”还是活下来了,“我”是显空无别的,所以也不用害怕。现在我们可以知道,不但物质世界不存在,包括精神世界也不存在。而世俗谛仅仅是由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组成的,一切都包含在这两种世界中,它们都不存在了,还能存在什么呢?这就说明,没有一物是存在的,就像六祖所说的“本来无一物”。目前,我们虽然知道这两种世界是不存在的,但这只是意识的肤浅感觉而已,不是真正地体会空性。
空性(胜义谛、实相)和现象(世俗谛)从来就不矛盾。前面提到过,有些人读过《金刚经》、《心经》后就误认为胜义谛的空性与世俗谛的现象是矛盾的。若是空性,就不可能有轮回;如果有轮回,就不可能是空性。但这只是他们自己的见解,实际上二者一点也不矛盾。如前所举的例子,如果反过来观察,则是由真空开始,直至夸克→原子→分子等一系列不同层次微尘的聚合,就形成了羊毛;而很多羊毛又可纺成毛线,很多毛线又可织成布、做成衣服。其实,无论分解不分解、组合不组合,布的本体都是一样的。组合起来,叫做世俗谛;分解至不存在,叫做胜义谛。布的本体从未离开过胜义谛,但是在世俗谛中,布又是存在的,它可以做成衣服穿在身上,这两个是不矛盾的。所以,前面才会讲到,每一种物质都可以分出世俗谛和胜义谛。那么,以上所讲的是否仅是理论呢?并非如此。这不是仅供嘴上言说的理论,而是要依照前面的道理去实现二谛双运的。怎么实现呢?目前,我们要先从世俗谛着手,把出离心、菩提心建立起来,还不急于修空性。在出离心、菩提心的基础扎实以后,我们每一个人都能轻轻松松地进入空性状态;反之,若没有出离心、菩提心,即使求的灌顶再多,见的活佛再多,参加的法会再多,也很难证悟。学法修行,关键不是外在形象,而是要于内心寻找一种非常安全的出路,然后再努力地走上去,这样才有可能成就。
就外缘而言,没有哪一个人能够超越佛的大慈悲和大势力,如果外缘可以强迫我们解脱,那么今天我们就不可能在轮回里了,佛肯定会想尽一切办法帮助我们脱离苦海。实际上,虽然佛为我们指点了许多解脱之道,但由于我们自己没有精进努力,所以至今仍是凡夫,仍在轮回中流转。综上所述,首先我们通过学习二谛,了达了一切万法既是空性又是存在的道理,从此以后,我们就再也不会有“既然佛和众生都是空性,为什么我们还要成佛、发菩提心”之类的疑问,可以安心地修持了。在修好出离心和菩提心的基础上,再去实修空性。实修的具体方法是,先要学会前面所讲的理论以及中观的很多理论,之后再反复思维,这样就一定能深深体会到、感觉到一切都是空性。那时不是因为经书上说是空性,所以觉得应该是空性;而是无论经书上怎么讲,自己去观察的时候都会有一种深深的体会,这种体会叫做解悟,这是一个初步的见解。然后再想办法将体会的时间延长,这叫做修心。当然,体会的时间越长越好。因为在证悟前,我们在二十四小时里都处在执著的境界当中;在证悟以后,若证悟的时间越长,则执著的时间自然就越短了。
空性有很多层次,证悟也有很多层次。前面所讲的,是最初的一种境界。若能在此之上不断发展,最后就可以证悟真正的空性境界,那时就可以彻底推翻我们原有的执著。因为无我的见解和有我的执著是水火不相容的,无我的见解发展、稳固了,自然就推翻了有我的执著。最后必须要注意的一点是,我们为什么要证悟空性呢?从小乘的角度讲,证悟空性是为了自己得到解脱,是为了解决自己的生老病死;但是,从大乘的角度讲,证悟空性的目的不在于此,而是为了更好地利益众生。因为,如果不证悟空性,就始终有我执,若是这样,即使我如何努力地,无自私、无条件地付出,自重他轻的念头还是不能彻底放下,还是会或多或少地存在。那么,它必然会阻碍我无自私、无条件地奉献,所以我要把它推翻。推翻了它,我执就不复存在,它就再也无法控制我去谋求自利,我就可以自由自在地利益众生;到那时,我唯一的工作就是度化众生。所以,大乘菩萨不是为自己得解脱而证悟空性,而是为了能更好地利益众生而证悟空性。明确证悟空性的目的,是很重要的。结论就是:大乘菩萨既超越了六道轮回,但又不脱离六道轮回。为什么说超越了六道轮回呢?因为他不在六道轮回的范围内,他不受六道轮回的影响,一尘不染。因为他虽然证悟了空性,已经达到了最高境界,但他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更好地利益众生,所以他没有脱离六道轮回,永远都在轮回中度化众生。这就是最后我们要趋入的境界,要达到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