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史因果录
二十四史因果录

北宋名臣的特别修行方法,善念不起、恶念不生

2021-04-15 二十四史因果录

亲! 等您很久了...

繁体 地图 目录 教程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赵槩(同“概”),北宋名臣。

 

公元1027年,赵槩以进士身份(17岁中进士)参加殿试。这一年的状元是王尧臣、榜眼是韩琦、探花是赵槩,他们三人后来全部官至副相、宰相,而这一榜中还有文彦博(官至宰相)、包拯等人,他们日后都成为北宋名臣。因此这次殿试也被誉为“宰执榜”。

 

赵槩还是进士时,涟水太守邓馀庆,聘请赵槩为家庭教师。但邓馀庆做了许多不法之事,赵槩于是毅然辞职。后来赵槩出任涟水太守,因此有人在他当年教书的地方挂上匾额,上书“豹隐堂”,有三十多人为之写赋。涟水有一年饥荒,赵槩规劝、诱导富户人家,筹得万石大米,救活的人不计其数。(《苏轼《赵康靖公神道碑》)

 

赵槩任洪州(今南昌)知州时,洪州西南临近章江,经常洪水泛滥。赵槩筑河堤长二百丈、高五丈,从此水患解除。赵槩任滁州知州时,山东流寇李二过境,却对别人说:“我是山东人,赵公曾在青州任职,爱民如子,我不忍侵犯。”随后率众离去。

 

后来赵槩被朝廷召回编修起居注,但此时著名的欧阳修崭露头角,朝廷想破格使用欧阳修,又不好越过赵槩提拔。赵槩知道后,竟主动放弃了这个机会请求外放……(《宋史·赵槩传》)

 

赵槩平时为人敦厚、沉默寡言,文采绝世的欧阳修开始很看不起他。后来又以赵槩没有文采为由,将他排挤为天章阁待制,但赵槩却丝毫不介意。

 

多年以后,欧阳修的外甥女犯淫乱罪,并且牵连到欧阳修。宋仁宗震怒之下,无人敢替欧阳修说话,此时赵槩却挺身而出为欧阳修说情:“欧阳修以文章而成为天子近臣,不可以用闺阁暧昧之事轻易污蔑他。我和欧阳修素来疏远,欧阳修待我也冷淡,但我今天也要顾惜朝廷的大体!”宋仁宗听后很不高兴,而赵槩却淡然如常。欧阳修最终被贬职,从此认为赵槩是真正的仁厚长者,二人也因而成为知己好友。(《宋史·赵槩传》、司马光《涑水纪闻》)

 

还有一次,谏官郭申锡因进谏惹恼了宋仁宗,宋仁宗要治罪于他,赵槩又挺身而出说:“陛下当初还当面训示郭申锡,让他不要表面顺从,现在却要罢免他,这样拿什么向天下人解释呢?”宋仁宗于是作罢。

 

赵槩曾经举荐渑(miǎn)池县令张诰,但张诰后来因贪污逃亡海上,赵槩受牵连被贬职长达六年之久。但赵槩从未怨恨张诰,反而在张诰去世之后,悉心照顾他的家人。赵槩在郓州任职时,前任知州冯浩侵占公款三十万,判决让冯浩用自己家的田租偿还。赵槩得知冯浩家里贫穷后,替他偿还了欠款。而类似的事还有很多……(《宋史·赵槩传》)

 

赵槩退休后,曾在家中摆上三个容器,一个装黄豆,一个装黑豆,还有一个是空的。人们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赵槩解释说:“我平时有一个善念生起,便装一粒黄豆;生起一个恶念,便装一粒黑豆,用这种方法来自省。一开始黑豆多于黄豆,渐渐黄豆多于黑豆。近来善念、恶念都忘记了,也就没有豆子可投了。”(南宋·叶梦得《避暑录话》、南宋·徐度《却扫编》)

 

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赵槩去世,高寿88岁,追赠为“太子太师”,谥号“康靖”,世称“赵康靖公”。赵槩一生为人秉性和平,与人没有怨仇。虽然许多时候像是什么也没说,但暗地里却做了不少利益他人的事,人们都把他比作东汉名臣刘宽、唐代名臣娄师德……

 

著名文学家苏轼在《赵康靖公神道碑》的末尾,高度赞叹了赵槩的仁德品行:“赵公平易近人,气度雄伟不同凡人。他一生跟人交往,是真正地从没有怨恨恼怒过谁,而不是假装不挂在脸上而已。他一心致力于宣扬别人的好处,忌讳谈论别人的过错,用恩惠去回报别人的仇怨,这些都是发自最真诚的内心,不是勉强而为,因此天下人都称赞他。至于那些推崇友情、安葬死者、抚养孤儿的事迹,大概数都数不过来……”

 

史料出自《宋史·赵槩传》

史料出自苏轼《赵康靖公神道碑》


富以能施为德,贫以无求为德,

贵以下人为德,贱以忘势为德。

——清·金缨《格言联璧》

校对:闫飞师兄、如烟师兄

超摹:广超师兄

 

部分资料原文节选——

尝置黄黑二豆于几案,自旦数之,每兴一善念为一善事,则投黄豆于别器,恶则投黑豆,暮发视之。初黑多于黄,渐久反之。既谢事归南京,二念不兴,遂撤豆,无可数云。(叶梦得《避暑录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