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念不捨彌陀佛名
念念不捨彌陀佛名

大千世界 | 古钱币上的启示:孔方兄教你知足

2021-03-25 念念不捨彌陀佛名

亲! 等您很久了...

繁体 地图 目录 教程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大千世界| 古錢幣上的啟示:孔方兄教你知足

淨宗書院 淨宗書院 

古錢幣上的啟示:孔方兄教你知足來自淨宗書院

讀誦|佛依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貨幣的國家之一。中國古代的貨幣,其類型和幣形都經歷了逐漸演變才發展到今天的形態,從最初的自然貨幣到後來的人工鑄幣;從“鏟”“刀”等形狀到今天能見到的“圓形方孔”等幣形。中國的文字也擁有著古老的歷史和傳承,特別是在漢字構造和意象表達上更具有超越表音文字的特點。

而當“錢幣”和“文字”這兩項同樣悠久的事物相遇時,便碰撞出了獨具心意的火花,刻寫著“唯吾知足”的“花錢”便是一例。

“花錢”是古代流通領域之外的一種特殊錢幣,鑄造的形狀、圖案和文字也不一而足,但大抵不出厭勝(舊時中國民間一種避邪祈吉習俗)、祝福等吉祥寓意,或是表明一定的思想意趣與文化內涵。

最早在漢代的錢幣上,便出現了以“唯吾知足”為主題的“花錢”,非常巧妙地利用四個文字中共有的“口”字來進行構思創造,以“隹五矢止”四字共用一“口”,順讀“唯吾知足”、逆讀“吾唯足知”,使人興趣盎然。這樣的一句話鑄在代表財富的金錢上,也好似一個寓意深刻的禪機。

無休止的慾望往往是貪嗔癡“三毒”的根源,人執著於名聞利養、迷失在五欲六塵之中,從而產生無盡煩惱,也成為修行路上巨大的障道因緣。

多欲、不知足為苦。眾生在三界六道裡輪迴,生死死生,受著無窮的苦迫,這都是由貪欲而引起的,故多欲為生死的根本。

蘇東坡說:

人之所欲無窮,

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盡。

《出曜經》說:

 

天雨七寶,猶欲無厭,

樂少苦多,覺之為賢。

科技進步,物質文明並不能令人少欲知足,慾望多了,苦自然也就多了。所以,《佛遺教經》說:

多欲之人,多求利故,苦惱亦多。

在人的心裡,對於這塵勞的世間,永遠沒有滿足的時候。金錢有了一百想一千,有了一千想一萬。有一首不知足的歌,形容一個人“心無厭足”是非常恰當的。歌云:

終日忙忙只為飢,才得飽來又思衣,

衣食兩般皆具足,房中又少美貌妻。

娶得嬌妻並美妾,出入無轎少馬騎,

騾馬成群轎已備,田地不廣用支虛。

買得良田千萬頃,又無官職被人欺,

七品五官皆嫌小,四品三品仍嫌低。

一品當朝為宰相,又想君王做一時,

心滿意足為天子,更望萬世死無期。

總總妄想無止息,一棺長蓋抱憾歸。 

不知足的人,就是像這樣生活在功名富貴永無滿足的慾望世界裡,苦苦惱惱度過了寶貴的人生。

如果我們不想被其所累,必然要超脫出對“慾望”的追求,“知足安分”,內心的煩惱才會慢慢地淡化。

知足,謂對既得之物,不嫌其少,不生悔恨,為守道之根本。世間的罪惡,人生的禍患,都是由於心無厭足而來。

《薩遮尼犍子經》說:

“貪人多積聚,得不生厭足,無明顛倒心,常念侵損他,現在多怨憎,捨身墮惡道,是故有智者,應當念知足。”人生最大的快樂不在獲得多少,而是對於已經擁有的能珍惜幾分。

明朝金溪人胡九韶,家境貧困,一面教書,一面努力耕作,僅僅可以衣食溫飽。但每天黃昏時,胡九韶都要到門口焚香,向天拜九拜,感謝上天賜給他一天的清福。妻子笑他說:“我們一天三餐都是菜粥,怎麼談得上是清福?”

胡九韶說:“我首先很慶幸生在太平盛世,沒有戰爭兵禍;又慶幸我們全家人都能有飯吃,有衣穿,不至於挨餓受凍;第三慶幸的是家裡床上沒有病人,監獄中沒有囚犯,這不是清福是什麼?”

迦葉尊者在山林水邊塚間,過著頭陀苦行的生活,卻樂此不疲,不以為苦。唐朝大梅法常禪師,以荷葉為衣,松子為實,自得其樂。日本良寬禪師雖是“囊中三升米,爐邊一束薪”,依然是“夜雨草庵里,雙腳等閒伸”,何其悠閒滿足!弘一大師,一條毛巾使用十數年,破爛不堪,仍然愛惜有加,不以為苦。

印祖曾給一位深身陷牢獄的佛弟子寫信道:

世間禍福,相為倚伏,唯在人之善用心與否耳。汝由入獄得聞佛法,乃不幸中之大幸。當作良導想,則更能心得清淨矣。……要知足,獄乃福堂。若不知足,縱富有萬萬,貴極一品,真是日在地獄過活矣。(《印光法師文鈔·复章道生居士書一》)

《佛遺教經》雲:

“知足之人,雖臥地上,猶為安樂;不知足者,雖處天堂,亦不稱意。”“不知足者,雖富而貧;知足之人,雖貧而富。”誠然也!

古人哲思精微,慧發天真,以嗜欲之物啟人天機。孔方兄“唯吾知足”的默默說法,發人深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來源| 網絡

編者| 二一、梁川



(※語音程式因本站網業程式問題語音程式無法照原來樣子轉貼上若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南無阿彌陀佛




您有原創文章,請發到下面投稿郵箱,我們將擇優刊登。

namoamituofo1816@126.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