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念不捨彌陀佛名
念念不捨彌陀佛名

善导大师会采用汇集本十八愿开宗立教吗?

2021-03-06 念念不捨彌陀佛名

亲! 等您很久了...

繁体 地图 目录 教程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善导大师会采用汇集本十八愿开宗立教吗?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莲友问:前几天在其他群里听了一句话,心里不明白,说善导大师引用《无量寿经》的十八愿用的是康僧铠的本子,那是因为当时没有会集本的缘故,如果当时有会集本善导大师会不会用会集本的十八愿呢?


解答:这个问题要想明白,首先要明白善导大师净土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本愿称名,本愿这两个字是哪里来的呢?《无量寿经》佛说:【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 皆悉到彼国 自致不退转 。】阿弥陀佛的本愿,是什么呢?就是闻名欲往生。就是以名号救度十方众生。龙树菩萨本愿取义文说:【阿弥陀佛本愿如是,若人念我,称名自归,即入必定。】本愿是什么呢?称名。称名之外没有提其他的。天亲菩萨:【观佛本愿力,遇无空过者,能令速满足,功德大宝海。】这个本愿是什么呢?能令满足,功德大宝海。就是这句万德洪名。遇无空过。善导大师本愿提到的更多:【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虽然观经介绍了定善、散善,可是阿弥陀佛的本愿就是要众生称念这句名号。只要专称名号,万修万人去。全摄佛功德成己功德。所以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呢?就是本愿成就的佛。所以法藏比丘因中发愿说:【我若成正觉,立名无量寿,众生闻此号,俱来我刹中。】阿弥陀佛因地发愿的时候祂要成为什么样的佛呢?就是要以名号救度十方众生。即是十八愿。【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只要称念名号,你不往生我不成佛。这就是阿弥陀佛。


为什么阿弥陀佛被称为诸佛中之王,光中之极尊,就是因为阿弥陀佛的本愿超越十方三世一切诸佛。阿弥陀佛说:【我建超世愿,发愿逾诸佛,斯愿不满足,誓不成等觉。】这个愿就是以名号救度十方众生。阿弥陀佛是救度众生的佛。是本愿成就的佛。是以名号救度十方众生的佛。这才能成为佛中之王,光中极尊。这就是十八愿的核心含义,本愿称名。阿弥陀佛以本愿名号万德洪名救我们,我们专称这句名号就可以了。就把阿弥陀佛的无量功德摄为自己的功德。这样就往生了。在名号之外不见任何一法有往生的功德存在。往生的功德全在这一句名号之中。这就是本愿名号的含义。


明白了本愿名号的含义,我们进一步,善导大师说:【一切善恶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弥陀佛大愿业力为增上缘也。】善导大师这么说的意思是:善恶凡夫,肯定是凭名号往生.恶凡夫是凭名号往生,善凡夫还是凭名号往生。就像会游泳的人坐船是靠船力,不会游泳的坐船当然还是靠船。这就是本愿。阿弥陀佛就是要以这句名号的功德救度十方众生,不管你是善凡夫还是恶凡夫,只需要称念名号,你往生极乐世界绝对是靠名号的功德,不是靠自己的能力,这就是本愿称名。也就是十八愿的含义。


说了十八愿,不得不提十九愿,十九愿是什么愿呢?【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愿生彼国,临寿终时,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不取正觉。】那么这条愿是阿弥陀佛为哪一类众生发的呢?疑惑佛智的众生。他不能明信佛智,不能完全相信这句名号法尔具足了十方众生往生的功德,不知道名体一如。这句名号和阿弥陀佛的本体就是阿弥陀佛的法身、报身、应化身,阿弥陀佛的无量功德当下就是这句名号。十方众生往生的功德当下就是这句名号。不知道机法一体,机,就是众生之往生,法,就是弥陀之成佛,是一体成就的。即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你称念这句名号当下就得到往生的功德。那么如果不能完全相信,这类众生对名号怀疑怎么办呢?他肯定是想通过自己的能力,因此发了菩提心,就去修功德。那么这类众生佛就为他们另外发了一条愿。就是说你们把自己的修行的功德回向,回向以后我阿弥陀佛临命终时来接引,我不接引你们我不成佛。前提是要回向,这个回向《观经》解释为三心,三心具足者必得往生,三心若差一个心就不能往生。就是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自己修行功德的人,自力修行这个法体本身就很难具足三心,自力修行的法体所旨归的结果,就不是极乐世界。就和他力救度的这种理念是相违背的,所以很难具足三心。因此怀疑佛智,自己修行回向被善导大师判为杂行。


《观经》有二教:要门教、弘愿教。杂行的人是十九愿摄受的对象,属于要门教所摄。弘愿也就是第十八愿,明信佛智,专称佛名,这就是弘愿。在《阿弥陀经》里面也是如此。把要门教的人,也就是十九愿摄受杂修、杂行这些根基的人,被称为少善少福,排除在外了。直接摄方便归真实,执持名号,一心不乱这种人,百分之百往生。六方如来舒舌证明,专称名号必然往生。证明的就是十八愿的根基这种众生。也就是弘愿教所摄受的念佛之人。


明白了这两条愿,十八愿、十九愿,十八愿就是本愿。明信佛智,万修万人去。专称名号,称名必得生。而十九愿,不能明信佛智。不能完全相信这句名号的功德,他怎么办呢?只能是靠自己了。自己去发菩提心,修功德,你真的能发出菩提心,能修出功德来,具足三心,也能往生,可是,很少有人能做到这一点。因此善导大师说;【修杂不至心者,千中无一。】杂修的人不能达到三心,一千个一个往生的都找不到。这就是善导大师的教法。十八愿、十九愿、三部经这种理念是完全一致的,都是突显本愿,突显这句名号的功德。


讲了这么多要归到居士的问题上,假如善导大师时代有会集本,善导大师会不会用这个会集本呢?会集本的十八愿是怎么说的呢?【我做佛时,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然后加了八个字【所有善根,心心回向】,这八个字加进去我们体会一下,这个味道就变了。所有善根心心回向,这意思很明显了,称念这句名号之外还要加上自己修行的这些善根再回向,很明显这个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本来就是十九愿的意思,那把这个回向自己的善根这种理念,把十九愿的理念加到十八愿里边,这十八愿还称其为十八愿吗?还能达到我若成正觉,立名无量寿,众生闻此号,俱来我刹中吗?还能达到万修万人去吗?也就是说,会集本的十八愿,我们一看就知道,除了念佛之外还要修自己的功德,还要修善根,回向求往生。在念佛之外再加上这些,这就成了杂行了。这和十九愿有什么差别?这么一加十八愿就名存实亡。阿弥陀佛以名号救度众生的这条愿,就在会集本这个十八愿里显示不出来了。就等于没有了,灭了。“本愿称名”这四个字在会集本消失了,于是现在学习会集本的念佛人不知道本愿称名,不知道名号本来就圆满具足十方众生往生的功德,他不敢相信,所以自己再去修很多的善根去回向。本来好好的十八愿消失了。都变成十九愿了。这就是会集本的十八愿。假如说当时有会集本,善导大师是阿弥陀佛再来,祂看不清楚看不明白吗?阿弥陀佛就是以名号救度众生的。就是本愿成就的佛。就是以名号救度众生的佛。祂怎么还会说在名号之外再加上所有善根心心回向呢?


说到这里,这个问题就很沉重了,如果很多人都按照这个会集本的十八愿加上这八个字以后,去修行的话,就导致修杂不至心者,千中无一。本来是万修万人去,变成了千中无一。这个性质就非常的严重。佛经啊!佛经是不可加一字减一字的,所以《华严经》说:【离经一字便是魔说。】岂止是华严经这么说,就连我们的《无量寿经》的原译本,有两个原译本,后汉的原译本,还有吴译本,最后都有这样的经文,佛说:【我具为若曹道说经戒慎法,若曹当如佛法持之,无得毁失。我持是经以累若曹,若曹当坚持之。无得为妄,增减是经法。】很明白,不要妄自增减。增,是增加,减,是减少,这是佛经啊!不要随便增也不要随便减。同样,《无量寿经》的吴译本也说;[我持是经以累若曹,若曹当坚持之。无得为妄,增减是经法。】若曹就是你们的意思。 这是佛咐嘱弥勒菩萨的话,说得非常清楚。就是世尊将《无量寿经》托付给弥勒菩萨,希望他能始终如一地受持守护《无量寿经》,不得妄自增加和减少在《无量寿经》经所宣说的佛法。这是咐嘱弥陀菩萨的话。同样,在其他的经典,例如:《大般涅槃经卷第九》说:【善男子。我涅槃后正法未灭余八十年,诸恶人虽复诵读如是,灭除如来深密要义,安置世间庄严文饰、无义之语。抄前着后,抄后着前;前后着中,中着前后。当知如是诸恶比丘,是魔伴侣。】什么意思呢?就是把经文前面的抄写下来放在会集本的后面,把原经后面的抄写过来放在会集本的前面,把中间的摘录下来放到两边,把两边的摘录下来再放到中间。然后佛说:诸恶比丘,做这样事的人就是魔的伴侣。魔伴侣就是魔。魔才做这种事情。说的很严厉了。


所以说,对于这种抄了前面放后面,抄了后面放前面,再加再减,加加减减就把佛经搞乱了。这一搞乱,就不是原来的佛经了,这是什么呢?这是灭佛经了。


我们刚才分析了十八愿,原译本的十八愿明明是本愿称名,万修万人去。我们按着会集本的十八愿去修就是杂修啊!千中无一。其结果就是令大家不能往生,万修万人去的法门变成了千中无一的法门。就这么严重。

就讲到这里。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