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揭开了世纪谎言,我不忍再看一眼
文章转载自:Sir电影 ID:dushetv
你爱吃肉吗?
听到这个问题,很多人恐怕“爱”字说出口之前,两眼已经放出绿光。
哪怕长胖、三高,也阻挡不了人类对吃肉的向往。
所以才会有那首洗脑的抖音神曲:
♪ 不管~我要吃肉肉~就要吃肉肉~ ♪
♪ 吃饱才有力气和你逛遍这地球~ ♪
然而就在我们愉快用餐的时候,总有人试图说出不和谐的另一面。
比如爱默生曾经说过:
“我们优雅地享用我们的正餐,血腥的屠宰场被精心地隐藏起来。”
还有人把镜头对准血淋淋的幕后。
撕开所谓现代养殖业的美妙糖衣——
《统治》
Dominion
平时,你觉得肉是怎么来的?
在超市货架上。
肉已经被处理好,或被切成方便处理的形状,或腌制妥当。
在宣传片里,养殖场干净清洁,鸡个个长得白白胖胖。
刚生下来的小鸡,还会得到流水线工人的温柔对待,被轻轻放在流水线上打疫苗、检查身体。
然而养殖场的动物全都这样生得健康,死得其所吗?
《统治》用无人机、隐蔽摄像机还有手持摄像机的镜头,记录下澳大利亚各大养殖场和屠宰场实况。
先进吗?
的确。
然而120分钟的纪录片,很多人看了前几分钟,已经受不了了。
弹幕甚至说,像恐怖片。
岂止是像。
恐怖片都没这恐怖。
在这里Sir郑重提醒:
本片内容可能引起不适和对肉类的不良反应。
如果你承受不了,建议就地绕行。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的话,那么做好心理准备,往下看——
这是一条带血的分割线
鸡
经过长期人工基因选择,人类分别培育出生蛋和长肉效率最高的鸡种。
蛋鸡和肉鸡,是两种不同的养殖模式。
先看看我们每天吃的鸡蛋是怎么产出来的。
小鸡孵化后,首先要挑选性别。
蛋鸡场需要的,当然是母鸡。
而那些生错了性别的小鸡,生命的第一天,就是从孵化室走向——
绞肉机。
因为雄鸡既不能生蛋,而且品种也和用于养殖的肉鸡完全不同。
羸弱的母鸡也同样被消灭。
幸存下来的,只有经过挑选的健康母鸡。它们会被送去去喙,以防止互相攻击。
四个月后,等待它们的,就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下蛋任务。
每年大概要产蛋330枚。
每个鸡棚里,一望无际大约养着10万只母鸡,每只鸡的生存空间,小于一张A4纸。
由于地方狭小,天性无处施展。
不能刨土、不能觅食、不能交配,压抑着的冲动让母鸡患上神经系统疾病,只能不停扑腾翅膀,踩在别的鸡身上。
在恶劣的环境中,它们羽毛严重脱落,鸡笼下粪便堆积如山,死去的母鸡尸体相藉。
就是这样的环境下诞出来的鸡蛋,被打上“快乐散养鸡”的标签,走下流水线。
到底是不是散养呢?
养殖场打了一个政策的擦边球——
也算是“散”了。
而在更大的棚内,母鸡身体被掏空,不再适合生蛋后,就会被送到屠宰场。
接替它们的是下一批更年轻的母鸡。
如果说蛋鸡的一生是一场痛苦的马拉松的话,那么肉鸡的一生就是“光明的百米冲刺”。
鸡棚内的灯光昼夜不息。
为的是骗过鸡的生物钟,让它们分秒必争地生长。
只需要35天,一只肉鸡就可以出笼。
分别是一周、两周、三周、四周
公鸡和母鸡都会用于肉鸡养殖,但那些弱小的,预计无法长到标准体重的小鸡同样会被提前消灭。
活下来的鸡也并不好受。
它们最大的痛苦,来自于无法承受的生命之重。
由于基因改造、人造光刺激、大量饲料投喂,肉鸡长得过快,以至于双腿无法承受住自身的体重。
解脱的终点,是一条成熟的流水线。
鸡被倒挂在移动生产线上,来到带电的水池,在这里它们会被电晕,然后在无意识情况下被割喉。
但如果侥幸避过了电击点,就会意识清醒地遭受割喉,最后仅剩的一点意识,便是在滚烫的热水中烫死。
猪
虽然现在,小猪已经成为了很社会的象征。
但你看完真实的小猪,无法献上社会人的掌声。
一窝小猪崽出生在逼仄肮脏的分娩栏中,空间小得甚至不够让母猪翻身。
小猪可能会被稍微移动一下的母猪压死,更可能会死于脱水、饥饿和疾病,被淹没到粪便里。
大约10-18%的猪崽活不过哺乳期。
而被鉴定为“弱猪”(瘦小、患病)的猪崽,则会被猪场工人拎出猪圈,直接摔在地上,确认死亡之后再统一扔进垃圾堆……
熬过哺乳期呢?
受难才刚刚开始。
小猪将会被剪掉牙齿和尾巴,以免互相啃咬;耳朵被剪掉几小块,以作印记。
等到它们越长越大,猪圈也越来越拥挤。
狭隘的生存环境,大概是养殖业的标配。
猪的排泄物无处可排,行走坐卧,都在彼此的屎尿上。
以至于每只猪身上都沾满了排泄物,一旦身上有伤口就会严重感染,没有救治,病痛至死,然后同伴会吃掉它的尸体。
而母猪更因为无休止地反复产仔,身体被掏空,站立起来都异常困难。
严重的甚至器官感染,盆腔和脏器脱落。
从此,你们再夸“高产似母猪”Sir都会心里一颤
等到母猪已经没有用了,才会和其他肉猪一起送到屠宰场。
运输车里的猪,挤挤攘攘,没有水没有食物,一路忍受酷热。
被赶往屠宰间的过程中,它们遭受电棍猛击,不断目睹其他同伴被杀,途中伴着哀嚎声和血腥味。
有意识的时间越长、活得越久,受的折磨就越多。
有的屠宰场会“人道”地先把猪电晕。
还有的会先把猪关进二氧化碳室里。
高浓度二氧化碳会让猪窒息,目的是让它们被运到屠刀之下时失去意识。
经过“人道”的屠宰后,猪的肉同样会被打上“自由放养、天然、有机”的标签,走上超市的货架。
牛
牛是会流泪的动物。
但生而为牛,抱歉,命运就由不得它们了。
除了被吃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使命——
产奶。
牛奶看上去并不血腥,但同样滴滴皆痛苦。
奶牛只有在哺乳期才会产奶,所以想要不停地产奶,就需要牛不停地生。
不过,跟公牛自然交配并不符合工业化情况下快速准确受孕的准则。
母牛的每次强制受孕,都疼痛异常。
工人把它们锁定在铁笼里,再把手臂粗鲁地伸进它们的直肠,找准子宫口之后,射入公牛的精液。
这样痛苦的受孕过程,母牛每年都要经历。
但更痛苦的是生育之后。
因为小牛一生下来,如果是公牛,不能产奶,就会被工人带走。
天性护犊的母牛看到孩子被抢走后,只能跟在绝尘而去的车后面悲鸣、流泪,直到车越开越远,母子分离。
小公牛是没有资格喝奶的,因为母亲的奶,只能留给人类。
离开母亲的小公牛,将会被制成牛仔肉。
而母牛由于被挤出10倍于正常情况的产奶量,通常只能活4到8年(自然条件下可以活20年),如果生了病活奶量下降,就会被送到屠宰场。
成年的牛体型过于庞大,电击已经无法让它们彻底失去行动能力了。
就只能用螺栓枪、来福枪打中脑袋。
在意识微弱的情况下,睁着眼被大刀捅进喉管,开肠破肚;再倒挂着,直至放干血彻底死亡为止。
然而,屠宰场并不是它们短暂一生中最大的痛苦……
因为,它们曾活着的每一天都是灾难。
或许你还会说:
“这只是特例吧,都是黑心作坊吧。”
恰恰相反。
这些养殖场先进、成熟、规模化。
《统治》的片头就声明,这不是什么三无地下作坊,“大部分场景代表西方世界的行业标准”。
但越“先进”,可能意味着越不人道。
追求用更少的地,养更多的牲畜,赚更多的钱,才是养殖业的第一要义。
澳洲的养猪场从上世纪60年代的50000 个,到现在只剩不到1400个。
虽然猪场少了,猪肉出栏量却更大。
这意味着每个养猪场养的猪更多,每只猪的生命周期也更短。
这种大规模的批量上产,与我们熟悉的农场式养殖相去甚远。
比起养殖业,Sir更愿意称其为——
重工业养鸡厂、重工业养猪厂、重工业养牛厂……
对,是厂,不是场
《统治》和2005年肖恩·蒙森的《地球公民》相似,探讨的都是人类对动物统治的合理性。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固有观念——
不同于猫狗、各类野生动物和保护动物,猪鸭牛羊鱼长久以来就是人类的食物。
它们从来不受保护。
生来就是被杀被吃(用)的。
但《统治》却颠覆性地批判了,人类对动物的暴政。
《统治》在呈现事实的同时,也像是一篇激进的宣言:
你才刚吃过饭,然而无论屠宰场是多美小心且优雅地隐藏在数英里之外,你仍是共犯。——艾默生
但话说回来。
吃肉真的有罪吗?
人类真的能够做到不吃肉吗?
在Sir看来,这样的说法恐怕都不太现实。
然而,我们同样很难做到无动于衷。
在古代孟子就说过,“君子远庖厨”。
对现在来说,君子可以远庖厨,但应该清楚厨房里发生了什么。
在吃的同时,更应该学会——
尊重食物。
比如:
别浪费,珍惜盘中的每一粒肉;
适度为宜,没必要暴饮暴食超出健康需要的肉类;(回头减肥也很累啊,对不对?)
改善养殖模式,尽量为家禽和牲畜提供适合它们的生长环境。
也许有人嫌这太啰嗦,太矫情。
但想想看,动物已经为我们付出了全部的生命。
我们为它们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不应该吗?
别忘了——
人之为人,不是以凌驾于其他生灵的为所欲为。
而是那份独特的,慈悲与同情。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