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福报就像大水库,用这三个方法积累,就怕增长起来太快了!
有人说是运气,有人说是钱财,也有人说是功德,而从佛教角度来看,包括金钱、运气、机遇、助缘、功德等一切令事物良性运作的内在推动力,其实都是福报的不同显现。
大到建功立业、生老病死,小到一次呼吸,一口饮食,所有事情的达成都是取决于你自身的“福报”是否足够。
我们的福报就像是一个大水库,通过管道输送给你自身,只要你的“福报”越多,管道越通顺,那么你的福禄寿自然也就会越来越好。
然而有时候,我们的“福报池”总是会出现两个大问题,一是池水不够(福报少),二是管道堵塞(业障重)。因此要想真正的“享用”这些福报,我们就要从根源入手和解决。
从世俗角度来说就五个字——加水和疏通;从佛教角度来说就八个字——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而诸多善法善举之中,以下三个是我们最为常见和最易实施的积福消业好办法。
《大智度论》有云:“诸功德中不杀第一”。《阿含经》记载,有一位小沙弥,本来应该夭寿的,因为一念慈悲,救了许多受困水塘的蚂蚁而延寿。
一念善心,可以消除罪业;一念慈悲,能够增加功德。有人“拾金不昧”而获得福报,有人“不贪不义之财”而得到善缘,有人“救苦救难”而消灾免难,可见能够慈悲喜舍,福报就会到来。
而且依据佛教缘起的观点,整个世界其实都是处于一种共生互动,相互依存的平衡状态,通过我们吃素护生等一系列的行为,用善心善行转化成被救动物的剩余生命,便是一次能量(因果)的交换。
比如刀口救命行无畏施,出资购买行财布施,念经回向行法布施。不管隔多少远,多少世,曾经结下的生命之缘(救命功德)始终存在,且积累在你的福德池中,便在某一时刻成为福报回馈给你,完成能量的再次平衡。
父母恩情似海深,人生莫忘父母恩,孝亲敬老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所以孝亲为修福第一要务,人间第一福德。文昌帝君曾作《元旦劝孝文》称孝为人间第一事,舍此一事,并无功业。
佛教很多法师也多次提到孝亲尊师的重要性,并称为根基,而《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亦有云:孝养父母,若人供佛,福等无异。佛经上讲,孝养众生,孝亲是为自己培植福报最快的方法。
而且佛教认为,在以往无数次的轮回之中,所有的众生都曾做过我们的父母,所以我们对人对事对物都要常怀恭敬。
对好人、善人,要常常亲近、侍奉、学习,自然得利益;对坏人恶人要恭敬地远离,把他看作佛菩萨的化身来教化我们,不让我们导其复辙,所谓敬而远之;对事恭敬,就是务求竭尽全力,尽善尽美,不留遗憾,对物恭敬,就是要珍惜、爱护、小心使用,惜物也便是惜福。
《四十二章经》有云:“饭凡人百,不如饭一善人。饭善人千,不如饭持五戒者一人……教千亿,不如饭一佛,学愿求佛,欲济众生也。饭善人,福最深重。僧人长久修行,自带功德威力,供养三宝,自然是福德满钵,用之不竭。
在往昔,佛陀于过去生作沙弥时,因托钵时晚耽误修行而潸然落泪。一长者听后发心每日供养,以便让沙弥专心修行。此长者即为后世阿难尊者,因过去生虔诚护持修行人,得于佛陀座下听闻法音,一字不失,是为“多闻第一”。
是故,施者应该趁着有因缘福报时,多供僧播福。清净供僧的功德不仅能生出巨大的世俗福报,更能使施者得到究竟的解脱,这是不可思议的。
而且供养三宝,也便是在做法布施,而在所有的布施当中,法施的功德最大,因为你布施所有众生财富,虽然可以让他们一时免除饥饿寒冷之苦,但是东西有用完之时。
你给他布施佛法的话,他听了法能够觉悟了,他按照这个法上的觉悟去修行,他就有可能证果证道,了解生死,出离三界,这个功德是出世间的功德,是其它财布施的功德无法比拟的。
所以末学在此真诚的希望各位善友们,能够多多行善止恶,弘扬善法,不仅对自己是百利而无一害,对众生也更是福泽绵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