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造像文化中的观音菩萨是个重要的存在,作为中华民族最美女性的形象代表,其容颜之美好,保留在历代佛教造像遗存中,其塑绘方法在工匠师徒中代代相传。
众多造像者在学习佛教造像的时候,重心都放在尺度比例、开脸中的眼耳鼻口、璎珞、配饰、宝冠华服、法器坐骑等方面,而对于观音眉间白毫,虽说必须要有,但是并没有多少关注。
《佛说造像量度经》对于眉间白毫的描述为:“发际下三指处印堂安白毫,白毫右转,尾部向上,底盘圆宽一指。”说明了白毫的位置在前额的眼眶上脊到发际线的四分之一处,白毫并非肉髻肉痣,而是柔软清净的右旋转汗毛,末尾向上的聚拢成直径为一指宽的圆弧锥形体积。
但是在现实的塑绘中,造像者更多的会根据时代审美、风俗习惯、环境条件、个人喜好等进行主观的处理,而非依照经文典籍的描述进行塑造。比如,将白毫转化成第三只眼睛;还有白毫的位置改变,要么是偏高,要么偏低;其体量或大或小,材质除了本身材质,还多用其他材料镶嵌替代,以显华贵。如此一来与《量度经》所规定的耳冠与眉峰连线的高度多少、体量大小都会有所偏差,这也就形成了观音形象的丰富性多样性。
不同类型的观音,眉心白毫位置也有相应的改变更能彰显每尊观音的特点。比如主尊观音的白毫之位略高于眉峰连线。如此位置,能将让观音的面部看起来更修长一些。作为圆通殿之主,对于前来拜谒的善男信女,具有回归母亲怀抱的感觉,慈悲中蕴含庄严之气。
而对于微服私访状态中的观音应身像,其眉心白毫大多在眉峰连线的中心位置。此位置会让面部微微偏圆润,慈眉善目更适合结缘众生,展开教化普渡工作。
水月观音的眉心白毫则通常是低于眉峰连线,此位置能将眉眼口鼻距离拉近,让额头更为饱满,面部上下变短更显圆满类似儿童之相,会给人一种稚气之美。此类水月观音在重文抑武的宋代,得到了文人墨客的极大赞誉,成为观音像群像中的唯美少女版。
观音菩萨的形象是所有善面菩萨的集中体现,是东方女性的最佳代表,其容颜更是深入人心,正所谓“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
观音菩萨对于佛教造像系统来说是绕不开的一个重要节点,汇集了传统佛教造像的各种因素,对于历代造像者来说都是重要课题,值得推敲揣摩,细细掂量。
观音是有变化之身的能力,能化现成佛身、天王身、菩萨身天龙八部各种形象。行走红尘中,只要遇到善良美好女性,可能是外婆、奶奶、妈妈,婆姨姐妹,孩提幼童都有可能是观音自在化现普渡有情众生而来,且珍惜,且善待。(直接点击下方文字即可查看)
【寺庙设计】江南古建筑常用木材介绍及规制
【免费电子书】《景德传灯录》(四部丛刊版)
【寺庙设计】婆罗浮屠的佛教宇宙观
【免费电子书】《大藏全咒》(全十八册)
【寺庙设计】清代北京中轴线的修缮与建设
【免费电子书】《白话圆觉经》——对译加注释、解说并配图的形式全新地诠释了《圆觉经》
【寺庙设计】中国陶瓷历史上的巅峰之作——宋瓷
【免费电子书】《法华经》——以莲花(莲华)出自淤泥而不沾染,比喻佛法的洁白、清净
声明:图片素材来源网络,版权归属原作者,若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