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彌陀經》雲:
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彌陀要解》釋:
声闻缘觉菩提“善根少”,人天有漏福业福德少,皆不可生净土。
“極樂無為涅槃界,隨緣雜善恐難生”,非是人天有漏福業福德,與聲聞緣覺偏空涅槃的少善根,所能往生。必以彌陀果地涅槃功德,方堪相應彌陀涅槃報土。故知,“少”善根,不是在數量上,多與少的有限對比,而是在質量,有限與無量的差別,是在自力與佛力的根本差距。
《觀經疏》“增上緣”:
众生称念,即除“多劫罪”;命欲终时,佛与圣众,自来迎接;诸邪业系无能碍者,故名增上缘。“多劫罪”者,即如《观经》所云:
“下品上生者:或有眾生,作眾惡業;雖不誹謗方等經典,如此愚人多造惡法,無有慚愧。命欲終時,遇善知識,為說大乘十二部經首題名字;以聞如是諸經名故,除卻千劫極重惡業。智者復教合掌叉手,稱“南無阿彌陀佛”稱佛名故,除五十億劫生死之罪。爾時彼佛即遣化佛、化觀世音、化大勢至,至行者前,贊言:“善男子,以汝稱佛名故,諸罪消滅,我來迎汝。”作是語已,行者即見化佛光明遍滿其室;見已歡喜,即便命終,乘寶蓮華,隨化佛“,生寶池中。”
“下品中生者:或有眾生,毀犯五戒、八戒及俱足戒;如此愚人,偷僧只物,盜現前僧物,不淨說法,無有慚愧,以諸惡業而自莊嚴。如此罪人,以惡業故,應墮地獄。命欲終時,地獄眾火一時俱至。遇善知識,以大慈悲,即為讚說阿彌陀佛十力威德,廣贊彼佛光明神力,亦贊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此人聞已,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地獄猛火化為清涼風,吹諸天華。華上皆有化佛菩薩,迎接此人。如一念頃,即得往生。”
“下品下生者:或有眾生,作不善業,五逆十惡具諸不善。如此愚人,以惡業故,應墮惡道,經歷多劫,受苦無窮。如此愚人,臨命終時,遇善知識,種種安慰,為說妙法,教令念佛。彼人苦逼,不遑念佛。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彼佛者,應稱無量壽佛名。”如是至心,令聲不絕,具足十念,稱南無阿彌陀佛。稱佛名故,於念念中,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命終之時,見金蓮華,猶如日輪,住其人前;如一念頃,即得往生極樂世界。”
亦如《普賢行願品》第四願王——懺悔業障:
复次,善男子!言忏除业障者:菩萨自念我于过去无始劫中,由贪瞋痴发身口意,作诸恶业无量无边。若此恶业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
如上所言“五十億劫、八十億劫”生死之罪,以及無始劫中,盡虛空界不能容受無量無邊之惡業,皆是指“諸罪”,包含見惑、思惑、塵沙惑、根本無明惑等,“諸罪”就是“多劫罪”,因為“稱佛名故,諸罪消滅”,可知名號的無量功德,才能消無始無量劫諸罪,所以,此處所指“多”,不是數量的多與少,而是質量上的無限無量。
淨土法門是果地法門,所以凡是在解釋淨土宗的教理,要以佛的高度,不可以站在凡夫的立場,只要是站在凡夫的自力,往生都是條件,但是只要靠上佛力,則往生就成為無條件的救度。
故知,稱名才是多善根,才是無量善根,無量福德因緣,即是乘佛願力,都是阿彌陀佛無條件送給念佛眾生的禮物。
又“淨土宗的一心不亂,是指名號本具一心,名號之外求心,即是二心雜亂,非一心;應知,往生不依九界自力之心,依名號往生。淨土宗的一心不亂,不是境界上的一念不生,也不是功夫上的一心成片,是心態上的信心不亂(一心專念)行持上落實於稱名(一向專稱),一心專念,一向專稱,即是專复專,即是一心不亂。”
且《阿彌陀經》雲:
“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及《称赞净土佛摄受经》云:
“是善男子或善女人臨命終時,無量壽佛與其無量聲聞弟子、菩薩眾俱,前“圍繞,來住其前,慈悲加佑,令心不亂;既捨命已,隨佛眾會,生無量壽極樂世界清淨佛土。”
故知,其人臨命終時,是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無量聲聞弟子、菩薩眾俱,主動先來“前“圍繞,住其人前”,然“經過“慈悲加佑”,最“才能“令心不亂”;不是先有心不顛倒的功夫境界,才能感應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前。
綜上得知《阿彌陀經》所指往生三條件:
1.不可少善根福德因緣
2.若一日、若七日,一心不亂
3.臨命終時,心不顛倒
都已經在'南無阿彌陀佛'六字名號中圓滿具足,只要稱名,即能自然而然得到阿彌陀佛無條件的接引。
故知,稱名之外無往生決定的三心、四修、五念、六度、萬行。但是,只要稱名,自然圓滿具足。三心、四修、五念、六度、萬行。
淨草法師
2020/2/11
轉貼文章來源:淨土宗弘願寺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