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生成就”多是密宗的說法,就是指身體還活在這個世間,此生就可以成就的意思。淨土也可以說是“即生成就”,但“成就”的概念不同。密宗講的“即生成就”是即身成佛,活在現世肉身就可以成佛,當然是不是究竟圓滿地成佛另當別論。淨土講的“即生成就”不是指的現世成佛,而是指具足決定成佛的正因、種子。念佛的當下,成佛的種子就成熟了,這也算是成佛,因果同時,所以有“即念念佛,即念成佛”“念佛時即成佛時”等說法。但是真正功德圓滿彰顯是要在往生淨土以後,我們當下得到的是往生的身分和往生的資格,所以是“即生成就”。
打一個比喻,像“太子墮地”,就決定可以當皇帝了,他雖然很小,但一出生就決定了他是當皇帝的命。普通老百姓不會說家裡生了孩子就可以直接做皇帝,連想都不敢想。但是皇宮裡面出生的太子根本不用想,就知道將來是要做皇帝的,這就是身分不一樣。
“即生成就”有兩部經典作為依據。
一是玄奘大師翻譯的《稱讚淨土佛攝受經》有一段文字說明了這個道理:
若善男子,或善女人,于无量寿极乐世界清净佛土功德庄严,若已发愿,若当发愿,若今发愿,必为如是住十方面十殑伽沙诸佛世尊之所摄受。如说行者,一切定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一切定生无量寿佛极乐世界清净佛土。
這裡有幾個詞有點不一樣,“一切定於”、“一切定生”,“定”是決定的意思。
玄奘大師的譯本肯定的語言非常明顯,雖然語言的表達與鳩摩羅什翻譯的《阿彌陀經》不同,但意思是一樣的。
“若已發願,若當發願,若今發願”,他是把當發願放在中間的。
“十殑伽沙”,就是十恒河沙的意思,只是翻譯不同。印度有一條大河叫恒河,玄奘翻譯為“殑伽”,翻譯的音有點差異。
“如說行者”,所有的人只要按照佛說的來行念佛,發願往生西方,“一切定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現生可以不退轉,“一切定生無量壽國土”,臨終決定往生,不用擔心,不用懷疑,不用顧慮。
從這一段經文就可以知道,信仰淨土法門,信受《阿彌陀經》,可以得到兩種利益:現世利益和當來利益。
現世利益:我們現生就住不退轉,決定成佛。就像皇太子一樣,注定是擁有皇帝的身分。
當來利益:臨終決定往生,“一切定生”,是決定往生的。如善導大師所說:“眾生稱念,必得往生。”往生之後,決定成佛,“花開見佛悟無生”,見到阿彌陀佛,自然就成佛了。
二是鳩摩羅什大師翻譯的《阿彌陀經》也直接指出了《阿彌陀經》是即生成就的經典。凡夫認為自己往生的品位不高,得到的利益很淺。有人追踪品位,以為凡夫只能生到所謂的凡聖同居土,而聖人的品位肯定會高一些。但是《阿彌陀經》告訴我們不是這樣的,往生是即生成就,聖人可以成就,凡夫也可以成就,而且成就的果位是一樣的,所謂“與諸上善人,俱會一處”。善導大師判五乘眾生,齊入阿彌陀佛的報土。
淨土法門一念佛就是成佛的命,經中講到:
若有人,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欲生阿弥陀佛国者,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這段文字說明這部經典是可以現生成就、現生不退的,也就是“即生成就”。
還有個概念叫“平生業成”,已經發願、現在發願、當來發願的人,都會不退轉,都決定往生,這叫“平生業成”。
“平生”就是現生,我們還活在世間,往生的大事就已經決定了。如經文所說:
于彼国土,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
這段文字說明:有願必生。只要我们发愿往生西方,就决定往生
。從這裡也可以看出:淨土是“即生成就”的法門。
《無量壽經》講:“聞其名號,信心歡喜,乃至一念,即得往生,住不退轉”,更能彰顯、說明這一道理。
轉貼文章來源:淨土宗弘願寺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