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诚罗珠堪布
慈诚罗珠堪布

心外求法,只是死路一条

2021-01-22 慈诚罗珠堪布

亲! 等您很久了...

繁体 地图 目录 教程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心外求法

只是死路一条



如何证明释迦牟尼佛宣讲的内容都是正确的呢?原因有二:

  

第一、释迦牟尼不会欺骗众生,因为他没有为了达到某种个人利益而欺骗众生的因素——贪嗔痴的烦恼。

  

第二、佛陀已经证悟了非常深奥的四圣谛、缘起性空等境界。这是人类有史以来,任何人、神仙都没有悟到的。佛陀不仅证悟,还宣讲了这些甚深的道理。既然佛陀能够证悟和正确地宣讲如此深奥的境界,更何况其他的事情呢?

 

佛教经历了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在这期间,无论是科学家、哲学家,还是其他宗教的智者,都没有找到一种新的理论来否定佛教的核心思想。相信在今后的岁月中,也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可见佛陀的公信度是非常高的,由此也可以断定,佛陀所宣讲的缘起法以外的因果轮回等其他思想,也是正确无误的。


由此可推知

佛陀就是正确无误的引导者

  

《缘起赞》中云:“见如义善说,有随尊学者,衰损皆远离,灭众过根故。”

  

佛陀证悟了缘起的意义,并在证悟的七七四十九天后,开始广转法轮。因为释迦牟尼佛宣讲的佛经内容正确无误,所以对跟随佛陀的后学者来讲,佛陀是一位正确无误的导师。跟着佛陀修学的人,一定会远离所有衰损,不会有任何的损害,其原因,就是因为断除了所有过患的根源。

  

释迦牟尼佛宣讲的所有法门,都不是跟其他人学的,都是他自己证悟并宣说的。在他此生成佛之前,很长时间都没有出现过一尊佛。虽然佛的化身会以不同形式、不同身份而存在并利益帮助众生,但在佛陀示现成佛之前,并没有像佛陀一样成佛后广转法轮、广度众生的佛教教主的出现。

  

“见”与“说”,是非常重要的两点。如果没有见到,没有证悟,就无法宣讲。就像大学教授首先自己要了解所讲课程的内容,之后才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课一样。佛也必须自己先悟道,之后才能讲给众生听。

  

这里的“学者”,是指跟随释迦牟尼佛学习修行的人。追随释迦牟尼佛修学,就可以断除自己的贪嗔痴等烦恼,远离杀盗淫妄、争权夺利、发动战争等灾祸。




  

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所谓的敌人,并不在外面,而是我们内在的嗔恨心、贪欲心等等。所有烦恼的根源,就是愚痴、愚昧。当我们从根本上把愚昧斩灭之后,所有的生老病死等不如意现象,都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如果内在的问题没有解决,无论如何发动战争、扩张势力,都有百害而无一利,更不能战胜烦恼这个敌人。

  

从古到今,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很多国家的君主为了对抗所谓的敌人,发动了无数次战争,同时也夺走了成千上万人的性命,最终却一无所获;有些人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最后连自己的命也保不住;有些人为了一己私利,而贪赃枉法、为非作歹,最后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所以佛陀认为,心外求法,只是死路一条。只有真正解决了内心的问题,才能灭除各种过患的根源,远离一切的增益与损灭。无明的问题解决了,所有的烦恼都会迎刃而解。

  

释迦牟尼佛历来主张平等、尊重真理。其中的平等,是指慈悲心与智慧。而整个宇宙中最透彻的真理,就是因果轮回,这是世间最公正的法律,永远都不会有错。




  

“由背尊圣教,虽久依疲苦,后后过如呼,我见坚固故。”

  

违背佛法的尊圣教,不追求证悟的智慧,则哪怕一辈子不穿衣服,长时间不吃饭等等,历经各种残酷苦行,也如同呼唤一个人来到自己面前一样,只能唤醒各种过患。因为一个最根本的问题没有解决,那就是非常坚固的我执犹在。只要没有证悟缘起的智慧,就不能解决内在的贪嗔痴问题。因为所有的烦恼不是来源于肉体,而是来源于精神。无论我们做好事或是做坏事,都来自于精神。我们的身体,只是意识的奴隶,它没有自己的主张。意识命令它去做什么,它就会去做什么。

  

而很多外道则认为,轮回是由肉体和精神组成的,只要破坏了其中之一,轮回就会终止,这样才能得到解脱。所以他们会以苦行的方式来寻求解脱,但这却是一条错误的路。

  

这里要表明的,并不是说外道或外道的导师有问题,只是在强调,哪怕修行人在长达几百年或者上千年的时间中做苦行僧,用各种残酷的方法来折腾自己的身体,假如关键的问题没有解决,也不会拥有证悟的智慧。因为我见或者我执始终都存在,没有断除。这种情况下的苦行,也成了一种执著。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不能因此而走错路,在没有达到一定境界的时候,就妄说一切平等、不要执著,否则一定会走火入魔。释迦牟尼佛在证悟后,都会以一位普通比丘的形象,正常地托钵乞食、生活、修行,天天都在禅修和讲法,有时还要去问候生病的比丘,还时不时地照顾没人照顾的比丘,亲自为生病的比丘洗衣服,并示现生老病死。任何事情的成功,都有一个过程。佛陀做这些事情的时候,都没有说不执著,不需要遵守戒律,虽然对于佛陀来讲,这一切都是不需要的。释迦佛的言传身教就是为了告诉我们,不要一开始就不执著。

  

小乘佛教认为,释迦牟尼佛的圆寂,才是达到了最高的修行境界。在很多小乘佛教的寺庙中,经常能看到释迦牟尼佛圆寂的佛像。而大乘佛教则认为,佛陀不需要在圆寂时才达到最高的修行境界,佛陀在世时,就已经达到了最高的境界,佛陀的住世、圆寂或苦行,都是一种示现。

 

往期回顾

如来藏就像秋日高原的蓝天纯洁通透

心的本性永远没有离开过本性

缘起,是引导进入空性的极佳门径

佛教最核心、最珍贵的精华:缘起性空狮子吼声

任何事物都离不开缘起与空性

凡是有因有缘而产生的东西都是假的

为什么密宗分九乘次第呢?

识别二维码,关注慈诚罗珠堪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