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佛教
大公佛教

一位禅者的纪念 | 铃木大拙馆-谷口吉生

2021-01-21 大公佛教

亲! 等您很久了...

繁体 地图 目录 教程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是铃木大拙将东方的禅学带到西方发扬光大。

铃木大拙(1870~1966),世界禅学权威,日本著名禅宗研究者与思想家。曾任东京帝国大学讲师、大谷大学教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客座教授等职。在镰仓圆觉寺从著名禅师今洪北川开始学禅,曾从事佛教典籍的英译和西方哲学、神学著作的日译,熟悉西方近代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成就。多次到美国和欧洲各国教学、演讲。晚年赴中国进行佛教实地考察。

一生著述宏富,除日文著作外,并用英文写作了大量有关禅宗的著作,在西方思想界引起了强烈反响。研究内容除禅宗思想外,还包括华严、净土等佛教思想。1970年在其百年诞辰时,日本编辑出版了共有32卷《铃木大拙全集》由于他对禅学的宣扬,使得西方世界开始对东方本佛教产生兴趣,也刺激了东方人对佛教的再度关注。


隐身庶民间的禅学


设计铃木大拙纪念馆的建筑师谷口吉生,本身也出身金泽。

谷口吉生的建筑作品呈现出一种极简主义的准确性与纯粹性,在简单中却不失优雅与丰富,许多人都认为他的作品展现了极简主义大师密斯少即是多的真谛。因此纽约当代美术馆新馆特别找他来设计,他也为纽约市设计了一座极简又精彩的美术馆,成为纽约重要的观光景点。由谷口吉生来担任铃木大拙馆的设计建筑师,可以说是一时之选,因为谷口吉生与铃木大拙一样,都曾浸淫美国社会生活多年,将东方文化传播到西方社会,两个人在西方社会的声望都很高,也都是西方人所熟知的东方杰出人才。

铃木大拙通晓多国语言,毕生致力于禅学的研究与宣扬,因此被尊称为“世界的禅者”。他精通心理学,试图在西方心理学与东方禅学之间搭建桥梁;谷口吉生受西方建筑教育,精通西方现代建筑极简主义的精髓,却试图以此来诠释东方哲理,就这方面而言,谷口吉生与铃木大拙的确有异曲同工之趣。


谷口吉生所设计的“铃木大拙纪念馆”,则充满着现代的空间禅意。这座纪念馆离金泽 21 世纪美术馆不远,精巧的建筑坐落在小区之中,却别有洞天。仿佛告诉世人:所谓的禅学,并不需要在什么大山大水的名胜景点中才能领略;禅学其实就隐藏在寻常生活中,人人都可以在生活中静心领悟。不过谷口吉生的设计,在寻常的庶民感中依旧存在着大器,铃木大拙馆前适当的留白广场,就已经预告了这座建筑内所要展现的是何等伟大的心灵。

从入口进去,简单的接待柜台和明亮的落地窗透出枯山水庭园的素雅。然后参观者被引导进入一条幽暗的长廊,好像离开人世的喧嚣,被压缩到一个简单素净的空间,然后才能到达铃木大拙的思想中心(他的文件展示区)。这条幽暗狭窄的长廊,有如一条洗涤尘世烦恼的水管,强迫着参观者涤尽思虑,暂时放下一切,让心思进入一种空无的境界。

空间与光线的确会对人的心境有极大的影响,这种狭小与幽暗的空间,并不是一般公共空间会使用的设计,但是谷口吉生的做法,有如日本传统茶屋的空间想法:千利修的日本茶屋通常都很狭小,入口有如小洞一般,必须摘下衣冠佩剑才能进入。而幽暗的室内空间,让人有如进入了另一个宇宙,一个超乎现实的宇宙;所有的世俗烦恼思虑,都被抛在外面的世界,无法带进茶屋的世界里。所以日本人在茶屋的小空间里,得到暂时的心灵歇息。


“空”与“寂”


如同西田几多郎馆的“空之庭”,铃木大拙馆也有一座内庭。看完他的禅学人生之后,参观者被带到一个开阔的内庭,内庭的水池平静,犹如禅学心灵宁静的内在心境。借着巧妙的空间设计,谷口吉生让参观者领略禅学幽远的深意。那座水庭让许多参观者内心安静下来,它唤醒了长久被尘世蒙蔽的心灵,重新在安静中苏醒,重新得力!水庭中央的方形建筑,是一座称为“思索空间”的建筑,让我联想到西田几多郎哲学纪念馆的“思索之道”。一为静态的思考,一为动态的思考,不同的思想家,有着不同的思考方式,实在有意思!

铃木大拙纪念馆外围设有通往茶室的林荫小径,谷口吉生特别在水庭围墙上,设计几个缺口,让外人也可以偶尔一窥水庭内部,好让我们这些俗世之人,也有窥探禅学奥义的机会。这让我想到孔庙建筑都有所谓的“万仞宫墙”,象征着孔家思想博大精深,很难让人一窥其堂奥;相较之下,谷口吉生眼中的铃木大拙禅学就亲民多了,人人都可以窥见,都可以亲近。事实上,铃木大拙最令人称许的就是他对于禅学的推广,不仅是在日本推广,更将禅学推广到异文化的领域。


水庭外墙的缺口处,有深入水庭的平台设计,让人不只是观看寂静的水庭而已,还可以穿越外墙缺口,走入水庭内,让整个人独立站在空无一人的水池中。那种置身空灵水池里的经验,十分独特!或是我们可以说,谷口吉生所设计的水庭,除了呈现“空”之外,更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寂”在其中,或许这样的空间精神与谷口吉生的极简主义风格有关。从水庭外墙回顾走过的路径,似乎也在水池的倒影上,看见了自己一生的反映。

作为一座哲学家的纪念性建筑,设计师谷口吉生让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都重新省视了自己的生命。



在走向新世纪的今天 , 世界建筑领域的各种思潮、流派、宣言此起彼伏 , 扑朔迷离 , 建筑形态亦是气象万千 , 传统的形式美法则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被任意曲解和篡改。就是在这样一个纷乱迷茫的时代 , 有一位日本建筑家却在默默耕耘, 潜心创造一种宁静、和谐的美 , 执著地追求属于自己的一片恬静的天地 , 仿佛丝毫未感受到尘世的喧嚣, 他就是寡言少语、勤奋敬业的谷口吉生。


谷口吉生1937年出生于东京 , 1960 年庆应义塾大学工学部机械学科毕业 , 1964 年哈佛大学建筑学院研究生毕业 , 获建筑学硕士学位 , 1964 ~ 1972年间 , 在东京大学都市工学科丹下研究室及丹下都市设计研究所修业 , 1975 年建立自 己的设计工作室 , 1979年建立谷口建筑设计研究所至今。


谷口吉生出身建筑世家 , 其父谷口吉郎曾是战前日本包豪斯学派的代表人物。可以说谷口吉生受其父亲的言传身教 ,具有良好的建筑天赋和扎实的设计功底。

谷口吉生很少在出版物上大谈其哲学思想和设计手法 ,只是对其作品作精练简要的说明 , 没有故作深奥的玄妙语汇。但当你走进他创造的建筑环境中时 , 就会被一种难以言表的静谧、祥和所打动。你难以想像在如此喧闹的尘世中竟然会有这样一方令人心动的静土, 纤尘不染 , 足以荡涤净化自己的心灵。



谷口的建筑作品带有很强烈的正方型切割风格,常用大片玻璃或是薄形的结构,造型相当简洁,其中最有名的几乎都为日本博物馆或美术馆。如东京国立博物馆法隆寺宝物馆、葛西临海公园休息屋水晶视野屋、葛西临海水族馆、土门拳纪念馆、丰田市美术馆等。1997年纽约现代美术馆计划扩馆并进行国际的建筑竞图,谷口吉生的设计从多位知名的国际建筑师中脱颖而出,博物馆方认为谷口的设计加强了馆内展示空间。也能以建筑特色带来新的营收。新馆在2004年开幕,有6层楼高。


一个“虚无”的空间
体现佛教哲学家铃木的世界
著名的佛教哲学家铃木大拙(D.T. Suzuki)出生于金泽,铃木博物馆是为了传达铃木大拙(1870─1966)的生平故事和思想而建的,创造一个让游客可以进行自我冥想的空间。这栋建筑由一个门厅、一个展览空间和一个与通道相连的观景空间组成,它以柔和的绿色斜坡为背景,作为“借景”,由前庭,展览空间和与通道相连的沉思空间组成。前庭花园及其樟树,从展览空间可见的露地花园,以及完全包围沉思空间的水镜花园,创造建筑构成,让游客感受时间的温缓流动和舒缓的景色中,并引导他们进入了铃木的世界。



体验之路——流线
“对于禅来说,体验证实其一切,可以说没有体验就没有禅。”正如铃木的基本禅学思想”,建筑用流线串联起一条可供游人充分感受铃木禅学意境的体验之路。实体的回廊串联玄关东栋、展示栋、思索空间栋三个主要建筑空间,并围合构成玄关之庭、露地之庭、水镜之庭三庭院,形成一条完整的参观流线。这也是谷口所惯用的回游性空间手法的再运用。



水镜之庭也是整座建筑最核心的空间,面对一池清水,明镜一般透彻,让参观者内心安静下来,领悟禅学幽远的深意。水池的平静,让人在宁静中苏醒重新得力。


禅意风景——景观
对景观的熟练控制是谷口建筑最大的特点之一,也是在已建成的一些列展览建筑中也多次运用的设计策略。大拙馆通过巧妙的控制视线达到控制观者感知空间的设计意图。



哲学象征——隐喻
钤木大拙认为(圆形、三角形、方形)是宇宙生成的起点要素,谷口通过隐喻手法将此三者融入进大拙馆设计中,以达到对禅思想的再现。水镜之庭中浅水面中央设置的水波装置.每隔一定时间就会在水面上制造一轮轮的水波代表(网形);玄关之庭中种植的离大的楠木的树形、以及内部回廊中的玻璃凸窗分别在立面与平面上代表三角形;思索空间则代表方形。除此之外,水镜之庭的手水钵融合三种形状,意喻着源头和此三者的某种禅学联系。



动图转自FROM40 水镜之庭——铃木大拙馆观水



往期回顾閱讀

第一届大公国学年度盛典暨玄奘奖颁奖典礼

第二届大公国学年度盛典暨玄奘奖颁奖典礼
伟大抗疫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汪洋青海调研强调在引导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上做实功
习近平:要向全世界讲好中国历史故事
汪洋:新一届中国佛教协会要革故鼎新 使佛教具有鲜明的中国气派!
中央统战部表态:统战部的活动都是在阳光下堂堂正正开展的!
生活禅钥 | 牧心如牛(上)——略说《十牛图颂》
生活禅钥 | 牧心如牛(下)——略说《十牛图颂》
北京155个宗教活动场所暂停对外开放、暂停集体宗教活动
佛教漫谈 | 你知道佛教的四大吉花吗?
全国统战部长会议在京召开 汪洋出席并讲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