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家七宗——法眼宗
法眼宗是禅宗“五家七宗”之一,因本宗开创者文益禅师(885-958)圆寂后,南唐中主李璟谥为“法眼大禅师”,后世因称此宗为“法眼宗”。
法眼宗宋初极盛,宋中叶后衰微。法眼宗是中国佛教禅宗“五家七宗”中最后产生的一个宗派,历经文益(885-958年)、德韶(891-972年)、延寿(904-975年)三祖,活跃于唐末宋初的五代时期。作为宗派,法眼宗的传承历史不长,但它的几位祖师都是吴越地区学修并重的高僧。
文益禅师简介
文益(885~958),是青原下第八世,余杭人,俗姓鲁,七岁依新定智通院全伟出家,于越州开元寺,受具足戒后,到明州育王寺从律师希觉学律,兼探究儒家的典籍。既而改习宗乘,到福州,参谒雪峰义存的法嗣长庆慧棱,住了不久,即为大众所推许。后结伴到各处参学,路过漳州,为雪所阻,暂时住在城西的地藏院,因而参谒玄沙师备的法嗣罗汉桂琛。
桂琛问他:“到什么地方去?”
文益说:“行脚。”
桂琛说:“行脚事作么生?”
文益说:“不知。”
桂琛说:“不知最亲切。”
后桂琛问:“上座寻常说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乃指庭下片石云),且道此石在心内,在心外?”
文益说:“在心内。”
桂琛云:“行脚人着什么来由,安片石在心头。”
文益窘无以对,即放下衣包依桂琛求抉择。
近一月余,日呈见解,说道理。桂琛说:“佛法不凭么。”
文益说:“某甲词穷理绝也。”
桂琛云:“若论佛法,一切现成。”
文益于言下有悟。
后来历览长江以南的丛林,到临川,住在崇寿院,开堂接众。南唐始祖李昪建国,迎请他到金陵,住报恩禅寺,署号净慧禅师。既而迁住清凉寺,前后三次住锡道场,诸方丛林都遵循他的风化,甚至有僧人因为仰慕他的声望从异域跋涉而来。
法眼文益对华严的造诣颇深,尤其精于六相的原理和解释。某次,文益问道潜曾看什么经,道潜告诉他曾看《华严经》。于是他便说:“总、别、同、异、成、坏等六相,在华严经中是属于那个部分?”
道潜回答说:“在该经的十地品中,照理说:出世和世间的一切法都具有六相。”
法眼又问:“空是否还有六相呢?”
这话问得道潜懵然不知所对。
接着法眼又说:“如果你问我这个问题,我会告诉你。”
道潜便依照他的话问:“空是否也具有六相呢?”
法眼立刻回答说:“是空。”
听了这话,道潜恍然大悟。高兴得不禁雀跃,向法眼行礼道谢。
于是法眼又问:“你是怎样了解?”
道潜立刻回答说:“空。”
法眼大为赞许。
文益法嗣六十三人,而以天台德韶为上首。其余如报慈文遂、报慈行言、报恩法安、报恩慧明、清凉泰钦、灵隐清耸、归宗义柔、百丈道常、永明道潜、净德智筠等,均接众甚广,大扬一家的禅风,但德韶一支尤为繁荣。关于文益的言行,有《金陵清凉院文益禅师语录》一卷及文益自撰《宗门十规论》等。
法眼宗之学说和禅法
文益在《宗门十规论》〈自叙〉中说:“宗门指病,简辩十条,用诠诸妄之言,以救一时之弊。”在论中阐明“明事不二,贵在圆融”与“不着他求,尽由心造”之旨。他又著《华严六相义颂》,说明理事圆融的道理,著《三界唯心颂》说明尽由心造之旨。
德韶继承其“一切现成”的宗旨,也说:“佛法现成,一切具足,古人道∶圆同太虚,无欠无余。”又说:
大道廓然,讵齐古今,
无名无相,是法是修。
良由法界无边,心亦无际;
无事不彰,无言不显;
如是会得,唤作般若现前,
理极同真际,一切山河大地、
森罗万象、墙壁瓦砾,
并无丝毫可得亏缺。
北宋 福州东禅寺等觉禅院
刻崇宁藏《宗镜录》
后来,文益的再传弟子延寿发挥师祖的“不着他求,尽由心造”之旨,乃“举一心为宗,照万法如镜”,著《宗镜录》一书,博引教乘,说明一切法界十方诸佛、菩萨、缘觉、声闻乃至一切众生皆同此心。所以此一心法,理事圆备,是大悲父、般若母、法宝藏、万行原,假如了悟自心就顿成佛慧。又说:
佛佛手授授斯旨,祖祖相传传此心。
“法眼四机”为法眼宗指导学人所用之四种机法:
(一)箭锋相拄
谓师家之接化,针对学人上中下等各种机根而弯弓投矢,机锋相当,接化与领受之双方,紧密相契,无有间隙。
(二)泯绝有无
谓令学人超越有与无二元对立之分别见解,而不令执着于父母未生以前之自己。
(三)就身拈出
谓佛性真如原本即显现于世间各种千差万别之现象界中,师家遂藉此种具显于人人眼前之现成佛性,信手拈来,一一皆可随缘点化。
(四)随流得妙
谓师家依学人根器,灵巧运用接化之机法,而令学人体得佛性之殊妙。
“般若无知”、“一切现成”为法眼宗风。
法眼宗的宗风,简明处似云门,隐密处类曹洞。其接化之语句似颇平凡,而句下自藏机锋,有当机觌面而能使学人转凡入圣者。
《五家参详要路门》说:“法眼宗先利济。”直论箭锋相拄,是其家风。一句下便见,当阳便透。随对方人之机宜,接得自在,故说为“先利济”。
《人天眼目》卷四说:“法眼宗者,箭锋相拄,句意合机;始则行行如也,终则激发。渐服人心,消除情解,调机顺物,斥滞磨昏。”此亦先利济的意思。
《五家宗旨纂要》说:“法眼宗家风,则闻声悟道,见色明心。句里藏锋,言中有响。三界唯心为宗,拂子明之。”
在禅宗五家七宗中,法眼宗对佛教经典尤为看重,并以熔铸经典义理而形成自己的宗风特色。据宋晦岩智昭所著《人天眼目》中所说,“此宗家风,对病施药,相身裁衣,随其器量,扫除情解”。
法眼宗通过汲取楞严三昧、金刚般若、圆觉了义、维摩不二、楞伽妙谛、华严法界等教乘菁英,铸成其“法眼”,形成了法眼宗独特的感悟。
法眼宗为中国佛教从教禅竞弘转入诸宗融合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禅宗五家七宗之中,法眼宗的理论著作最为宏富。
从达摩“二入四行”的宗旨,到惠能“应无所住”的底蕴,从“石头路滑”,到“赵州吃茶去”,他们的本色应是:当下彻见心性平等,立马入世普度众生;所谓直捷明了,不落偏执。法眼宗不落偏执,在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都表现出了自己的精神。
扫码关注
五家七宗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