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存五观修自心 为成道业受此食
过堂是中国汉传佛教丛林中特有的仪制。“佛制比丘,食存五观,散心杂话,信施难消”济群法师曾开示:“我们要在生活的每一个当下,训练跟觉醒、解脱相应的心理,让这种心理成为生命中的主导力量。”法师们把吃饭当作重要的修行方式,当作觉醒的一个契机和走向解脱的一种力量。
结夏安居期间,西园寺过堂仪式如常。用斋前需打法器,依次是叫香、鱼梆、云板和引磬,前后相接。
临近过堂前夕,只见全寺的僧众在大殿东侧的长廊中依次排班,当叫香声响起,师父们走向五观堂的脚步轻盈、安静。
叫香是提醒时辰已到,然后接鱼梆,鱼昼夜常醒,每敲一下都在警策人人都要常保精进;
最后敲击云板,其声清脆悠长,法师们列队依序进入五观堂,举步行止皆有威仪,脚步轻悄进入堂内,坐到熟悉的座位上。
行堂人员由沙弥师父和准备出家的净人组成,他们双手恭敬合十,站立迎候。有条不紊作好行堂准备,带着清净的利他心来为大众服务。
僧众全部就位后,在维那师带领下一起作斋前供养,随着清脆的引磬声,一声调子深长的“供—养—”破空而来,包含无限感恩之情和供养之心。“供养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圆满报身卢舍那佛,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大众用心地齐声念诵供养偈,十方三世诸佛菩萨的功德如对目前,恭敬与赞叹自内心深处自然流淌。
行堂人员的行仪安静祥和,服务周到,师父们拿碗筷的动作、吃饭的动作皆轻柔自然,体现内心的寂静。吃饭的时候,进食速度不快不慢,觉知当下,于食知量,知味,不起贪欲,心生慈悲。吃饭不只是普通的吃饭,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吃,它本身即是极好的修行机会。带着没有染污的心吃饭,连金子般的硬物都能够消化,如果贪嗔痴三心太重,即使喝水,也会无法将它消化。
法师们用完斋,站起来重新整理衣衫,动作轻巧、柔和、熟练。每人都是自己洗碗,将碗筷放在固定的位置,然后带着感恩心不急不缓地离开。
整个用斋过程,僧众们都能保持正知正念,一个人的正念可以影响周围的人,集体的正念能够互相影响,互相加持和摄受,这种加持的力量是十分强大的。在僧伽中,每一个人都不是独存的实体,而是僧伽的一个富有活力的细胞,当整个僧伽处于相同的频率时,共同的精进让良好的道风绵延相续。在这个僧伽团体的沃土中,精进修行,珍惜和守护心中每一粒菩提种子,勤浇水,多培福,久而久之就能枝繁叶茂,绿叶婆娑,成长为“丛林”中的参天大树。
(一) 计功多少,量彼来处;
(二) 忖己德行,全缺应供;
(三) 防心离过,贪等为宗;
(四) 正事良药,为疗形苦;
(五) 为成道业,应受此食。
五观的大意为:
(一) 是思念食物来之不易;
(二) 是思己德行有无亏缺;
(三) 是防止对美味起贪念;
(四) 是对饭食只作疗饥想;
(五) 是为修道业而受此食。
撰稿 | 心谈 美编 | 慧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