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佛教
凤凰佛教

法师眼中的“人之初,性本善”,看完之后醍醐灌顶

2020-12-28 凤凰佛教

亲! 等您很久了...

繁体 地图 目录 教程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法师眼中的“人之初,性本善”,看完之后醍醐灌顶

凤凰网华人佛教2020-12-26 20:09:30

人之初,性本善,作为中国三大启蒙读物之一《三字经》的开篇之句被广为流传。那么,佛教是如何解读的呢?来看看如孝法师的阐释。

传统文化经典《三字经》首句“人之初,性本善”流传至今,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佛教如何看待“人之初,性本善”,又如何落实到日常修行呢?

人之初,性本善

佛陀在菩提树下发现众生皆有佛性,这是一个非常伟大的发现,他在说“人之初”——什么是生命的原始状态?什么是生命的先天状态和后天状态呢?

“人本来是佛”指先天当中最为纯粹、从不失去的部分,这是佛陀成佛的意义所在。

“性本善”,善是美好、温暖的,有一种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纯粹赤子情怀,不仅仅“善”“恶”两个名词能够说得了。

“赤子”即“人之初”,只是在因聚集很多缘之后,人生逐渐进入“后天说了算”的“人之后”状态了。

佛陀用很多的概念与名词说明生命的纯粹,总结来讲称作法性或者佛性,或者自性。

我们将其中理性的部分称为法性的平等性,将能够自我觉察的这一部分力量称为自性。

“人之初,性本善”,这是很美好的,相当于本性的部分。本性也是因,是佛陀发现的平等的生命的源头。

“性本善”,所谓“性”是恒常不变的,我们可以用各种名言去说,但是永远不是它,只是语言文字的游戏。

可是换了几种角度以后,它却更加丰富了。

从这一角度来讲,“人之初,性本善”是正向的,可以解读为人们应该积极、肯定自我的生命价值。

对于宇宙来讲,“善”还有不可思议、与宇宙同步的法性的周流部分,这是自然与天地大美的本分,产生万物,如此美好让人感动。

因缘际会

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的体验者。从最究竟的层面讲,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佛陀对这一点如此肯定。

圣人立言、立德、立功皆有天助,但是圣人无心,称性发挥。比如“王道”有所依据,才会有所感动、有所作为。

又如孔子本意并非成为一名教育家,只是出于对生命的感恩与感动,觉得这件事情太重要了,一定要分享。他有所发现所以有所言说,而百姓日用而不知。

包括释迦牟尼佛在成佛的当下就陷入涅盘,四大天王才请佛住世转法轮。法是双向周流的,如果众生没有佛性,四大天王怎么会请佛讲法呢?

佛陀预言佛教在世间会存在多少年,虽然世间会有一段黑暗期,但不代表法性从此失传了,之后弥勒佛会再来。

诸佛如此从容,如如不动,无所从来,亦无所去。诸佛在法性当中与众生连接、对接,尽自己的本分,但发挥作用也需要因缘和合。

打个比方,佛陀观察诸法,尊重因缘,在因缘当中“所立”并未增加什么,只不过“划了一条线”使之“明显化”,让众生得到参照,致知格物。

实际上,有很多因缘也在等待我们有所历练,有所突破,将佛法变成自己的修证。

当我们知道一切为自己所用时,不在于明白多少,而在于受用多少。这是一种减法,是六祖慧能希望我们受用的东西。

我们会从“入海算沙”的错误当中得到属于自己的“珍宝”——自性含藏佛性,自性含藏法性,要有“自性”的原点才能知道本性。

万法之变不离其宗,无非分合,比如无作、无愿及无相相合,或者万法与法身、报身三归一,圆融一体。修行中,最重要的是圆融。

收藏

举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