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观音,木雕着色,辽代,纳尔逊美术馆
佛经记载人间的第一尊佛像即是用旃檀木雕刻而成的,木雕可谓佛教造像中最重要的一种表现方式。中国自古重视木雕传统工艺,木雕佛像伴随着佛教的发展,一直以来为国人所珍视。而中国的木雕佛教造像也大量的流传到海外,被各大博物馆争相收藏。
狮吼观音,木雕彩绘,明代,大都会博物馆
佛教造像、佛画同佛教本身一样,源于印度,兴于西域,而盛于唐土。鸠摩罗什、法显和玄奘法师的东来与西行,同佛经一起,从古印度请回为数众多的佛像和佛画,终得引慈云于西极,注法雨于东垂。佛画、佛像也作为以像传教的形象性道具,由遣唐僧等携至东瀛,传智灯之长焰,皎幽暗而恒明。
观音像,木雕彩绘镀金,金代或元代,宾州大学博物馆
约为宋至元时期的漆金加彩佛造像,风格略见方正雄浑。身形长直壮硕,脸形雕刻成刚毅四方,天庭饱满,地阁方圆,具男相特质。发髻成后仰状,发髻前方装饰类似卷草纹冠;双目微垂、神态安详,法相端庄。
观音像,木雕金漆彩绘,金代,波士顿美术馆
水月观音,木雕彩绘,辽代,大都会博物馆
整体雄健庄严。身体帙帛斜披肩上且缠绕手臂,而在腰际处的帙帛则系结于前,披帙帛与手臂穿插层次立体,下身着双层式纱裙,且上层的裙带长帛层次丰富,与帙帛相映。衣纹带雕刻线条流畅、飘逸脱俗。
观音像,木雕彩绘,亚洲艺术博物馆
观音像,木雕彩绘,北宋,圣路易斯美术馆
工匠减几分繁细缛饰,仅见肩膀处游戏简洁的璎珞宝环装饰,却增多分刀痕,雕刻层次凸出,显现立体及肌肉壮硕感,裸空雕搭配深刻,刀法凌厉,尤其是脸部雕刻特征明显,自成一格。
文殊菩萨,木雕彩绘,北宋,大都会博物馆
观音像,木雕彩绘,明代,费城美术馆
宋元时期漆金加彩菩萨,整体造型大气,体量饱满,因雕工流畅更见细部完美,久经岁月漆金仍展露出佛性华光。菩萨高束发髻,亦有髪飘逸而长垂两肩。
水月观音,木雕彩绘,12世纪早期,圣地亚哥艺术博物馆
观音像,木雕彩绘,金代,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
面相丰满圆润,右手印,左手置胸前做说法印。双目低垂,似俯视众生。颈佩璎珞项圈,胸部饱满,肩搭飘带,外披僧衣内著僧裙,身体微向侧倾,且随雕刻线条流畅的衣饰,呈现出灵动的一面,其立于俯莲台座法相庄严中见宁静内省,又见有股灵韵之气贯通全身。
观音像,木雕彩绘,金代,耶鲁大学艺术博物馆
菩萨在古印度佛教中为男子形象,流传到中国后,随着菩萨信仰的深入人心及其对世人而言所具有的深切的人情味,便逐渐转为温柔慈祥的女性形象。
牛津大学阿什莫尔博物馆收藏 规格:172.7×93×85 cm
佛教雕塑中,菩萨多以古代印度和中国贵族服饰装扮,显得格外华丽而优雅。在佛教初创的小乘时期,仅把释迦牟尼累世修行的前身和尚未成佛的悉达多王子称为菩萨。大乘佛教创立后,根据“人人具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的理论,把凡是立下宏愿,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都称之为菩萨。因而菩萨的刻画,会带有现世黎民的特征。
北宋 彩绘木雕观音像 高127.5cm
宋元期间的加彩木雕观音像,因为长期受空气湿度、光线、温度和社会动荡等因素影响,当经历岁月流逝,多件彩色斑驳、剥落、木质遭损等,然有幸留存在世的造像,多得岁月之磨练,更见古拙味。
如此菩萨那边,木刻家十分重视自然表情和姿势,刀纹线条劲健,呈眉目疏朗、“曹衣出水”。大部分幸存于世的宋元时期木雕佛像大多流失海外,成为世界各大博物馆收藏的珍品,主要分布于日本、欧美等国。
(直接点击下方文字即可查看)
【寺庙设计】柏孜克里克石窟全集
【免费电子书】《日莲论》;试论《清净道论》的禅法——佛教苦乐观与慈悲观综论
【寺庙设计】中国四大佛教名山求什么最灵?
【免费电子书】《心性与佛性》中国佛教心性论及其相关问题研究
【寺庙设计】重现大唐风华,智慧渤海胜境,宁安市渤海禅寺总体规划
【免费电子书】《缘起论的基本问题》解释自然、社会、人生及各种精神现象的最基本的理论
声明:图片素材来源网络,版权归属原作者,若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