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罪不忏悔,修行就修不上去!
本文来源:佛学小Q
有罪不忏悔,修行就修不上去!
智敏上师
假使自己有特别的罪业,应特别忏悔,假使你自己看到某一方面的罪特别厉害的,那要特别地忏悔。某一些罪,要障碍我们的成就的,甚至妨碍我们修行的。你们去看好了,有罪不忏悔,修行就修不上去。这个我们这里也不少嘛,居士里边也有,出家人里边也有嘛,自己不知罪、不知堕、不知忏悔,那就完了。
不忏悔呢决定不能成道,甚至于现世还要一些不好的报。
忏悔么有四种,这个海公上师就细了,“有罪无罪,见罪不见罪”,有罪的 自知有罪,那自己有罪呢,这是粗的自己看,哦,这是做错了,有罪了。
“无罪者,谓自不知而造之罪,自谓无罪,而实有极微细之罪,其罪由俱生惑而起,刹那之间,举心动念,虽未见诸身口七支,而起心造罪,此心已缘境起思,造成意业,熏成种子而不自知,即此种子,便是丢不掉之罪业,生死之根本”
这是海公上师说的,自己错的么看到了;有的罪自己还不知道,自以为自己没有犯什么罪,实际上是有罪。海公上师指的是微细罪,看不出来的。但是我们现实也看到,有些人犯了很粗的罪,人家一眼就看到的,他自己就是见不到。
江南有句俗语说,“瘌痢头的儿子,还是最好的”,就是自己的孩子呢,哪怕头是生了癞疮,头发都没有了,也认为是最宝贝的。这个人家一看就看到的,我们说瘌痢头嘛,是最难看的嘛,头都生疮了,头发都掉了,还有什么好呢?他说这个儿子是我的,尽管他是瘌痢头,但是他是最好看的。
这就是说,自己要看自己的罪是最难的,哪怕你很粗的、很明显的,自己看看好像是没有,我们说不会没有,是有啊!
那么微细的更不要说了,海公上师说的是微细的了,那是俱生惑,就是前面说的四百四十种病的俱生惑。这是潜伏在心的内部,不是明显意识里能观察得到的,在现代心理学称为潜意识,在看不到的意识之流里边。这些罪埋在里边,“刹那之间,起心动念”,虽没有身三口四表现出来,而心里边经常要翻出来造罪的,这是意业。假使缘了境、起了思,思就是意业的体,学过《俱舍》知道。你这个意业造的,本来俱生惑还没有造罪,假使对境起了思,这个思心所一起呢,意业造了;意业造了之后,再碰到缘,身口就会行动起来了。所以说尽管它很微细,但是它的害处却是不觉不知之间可以出现的。
那么“熏成”,造了意业,这是现行了,现行么熏种子了,不断地熏呢,越来越多,“熏成种子而不自知”,自己也不知道,“即此种子,便是丢不了之罪”,无始以来不善罪恶等,就是这些东西 丢不掉的,投到哪里跟你到哪里去,生死的根本。
海公上师就举例了:“譬如见人捕鱼 而一念随喜,闻打仗杀人 多喜战争,速得解决,皆自命无罪之事,故吾人终日在无罪之罪中生活”。有的人看到捕鱼,满满的一网,很高兴。这是什么?见闻随喜。随喜人家杀嘛。打仗,这一次是消灭了多少敌人,打了一个绝对的胜仗,克服了多少地方,好像是很高兴。你不知道,消灭多少敌人,成千上万的人死掉的杀罪你随喜了。这些自以为是没有罪,却是犯了大罪,就是随喜的罪了。
所以说我们“终日在无罪之罪中”,你自己以为无罪,实在是在造罪。所以说古人说,“一切众生起心动念,无非是罪”,这个话一点也不错,就是这个意思。
“若因果之理未忘,廉耻之心犹在,或为法律所制,或为力所不及,此罪之作用,或暂伏不发,一遇机缘即生作用,造粗大之罪”
那么这个罪全部在心里边了,假使说你还懂因果的,害怕因果,那就可以克制它,不给它起来了,不造罪了;或者呢,儒家讲廉耻嘛,羞耻之心人皆有之,佛教里也讲惭愧嘛,这个廉耻之心还存在,做这个事情怕人家说闲话、丢脸,那么也暂时不做,心里是想做了,这么克制在里面;或者法律所制,这个事情做了犯法的,你怕吃官司,关起来,乃至枪毙,那么也不敢做;或为力所不及,你想做,但是能力不够做不到。
那么这些罪呢,作用是没有起,但是这个因,动机却是没有除掉,暂时是不做,以后碰到机会了,假使说其他的因缘来了,把你的廉耻的心丢掉了,法律的事情忘掉了,或者是自己强有力了,或者把因果的道理解错了,或者遇到外道了,那么你粗大的罪就造起来了。有些事情一般人想都不敢想的,但是有的人竟然会做起来,脸也撕破了不要了。这是什么呢?恶魔着心了。
所以我上次就说,心里有什么打不开的,最好要说,对善知识、善友,好好地把这些事情说出来,让他们来分析,如何解除。不说的话,瞒在里边,表面上道貌岸然,实际上心里却是边男盗女娼,最后甚至于不要脸,就动口了,这是没有办法了。你平时不肯发露,又不肯跟善知识、善友说,甚至有些人呢,还拿一些经书上的话来给自己做门面,还要装饰门面,那就完了。这么碰到机会就要做坏事了。
所以“要习定者,即为除去此物”,我们说戒仅仅是限制他,不准他做出来了,他这个动机还在,蠢蠢欲动,一遇机会就要冒出来了,所以单是戒还不够。戒使他知道这是错误的,使他粗大的罪不造出来,持戒么,戒律不允许么。
但是要把这个起心动念除去呢,这要修定了,定才能够把它压下去,不给它动嘛。
我们说戒就是捉贼了;定就是把它捆起来了,捆起来它作用起不来了,捆住了;慧呢,把它杀掉了。
单是捆起来,一旦绳子松了,你定力失掉了,它还起作用嘛,你把它命断掉了,由什么刀断它的命呢?由般若的空的刀,这个智慧的刀——照见五蕴皆空,烦恼没有自性的,烦恼本身就不存在的,怎么来?那就空掉了,烦恼就断了。
所以说烦恼呢,般若来断的;定,是把它捆住,除去这个蠢蠢欲动的心。
“众生之心 藏垢纳污,若未剔除净尽,现在虽不作恶,将来决能作恶”
我们众生的心,无始以来都是烦恼,脏得不得了,你说你干净,你干净怎么生到五浊恶世来呢?你自己问嘛,你怎么投生的,你看看《俱舍》,人的投生是怎么来的,都是那些烦恼心。你在五浊恶世的世界里投生,你说你没有烦恼的,骗哪个?这些东西,既然晓得是那么多脏,一定要把它除掉嘛!
这些不除的话,暂时有其他的因缘,就是前面所说的,或者是力不及;或者因果的道理未忘,暂时不做,但是将来呢一旦爆发起来,还是会做的。
“譬如恶人病发之时虽不害人,一旦病起有力仍能害人也”,假使一个坏人,这个杀人的土匪了,他害了病,力气也没有了,躺在床上不能动了,他当然不能害人了。但是一旦他身体好了,气力恢复了,他又做坏事去了,杀人放火、抢劫了又来了。不能看他一时没有力气,就以为天下太平了。
就是我们现在虽然没有造恶,但是在心边的那些种子、烦恼了都存在的,你不能说太平无事了,什么时候造罪你还不知道,“但此等无条件之细罪”,我们说的细罪就是还没有出现行的了,“未得止者,尚不能见”,这种微细的罪,没有得定的人,看都看不到,只能善知识告诉你,经书上告诉你,你见都见不到,怎么来防护呢?
佛有方便嘛,“故应依有条件之戒,制心为入手处”,这些微细的罪,不得定的人看不到的,如何防护它不起来呢?佛的方便就是持戒嘛,持戒的时候,它要起来,你戒条把它顶住了,就不敢犯,所以说要制伏自己的心呢,从戒下手,就是初步的呢,绝对是从戒下手。
——选自敏公上师《上师供》讲记
智敏上师
定业以下四类的业决定是受果的定业:
1、“重惑净心”,极重的烦恼,或者是极清净的善心,发心重。
2、“恒所造”,虽然不是很重的烦恼,但是经常做的,天天如此的。
3、“功德田起”,虽然不是重的烦恼、不是恒所造,但对方是大功德田,三宝、得了殊胜果位的。
4、“害父母业定”,父母身边,做损害。
推荐阅读
活在当下,一念生花
一首治愈抑郁症的佛乐
念佛人生病怎么办?是念佛还是看医生?
情绪是送信人,每一封都来自我们的内心
接纳无常,坦然地面对生命中的得与失
忠明法师:养生养心之良方,即是生起慈悲喜舍四无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