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宗艺术 | 欲尽孝养,应托父母于阿弥陀佛——韦均造西方三圣像】
佛怀 编辑部de故事
此西方三圣浮雕龛像为唐朝武周长安三年(公元703年)所造,石灰岩材质,高104.2公分,原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宝庆寺七宝台,早先置于光宅寺,后寺毁,移至宝庆寺,清末流散至海外。
龛楣雕饰莲花纹样,两侧有飞天飘舞。主尊阿弥陀佛结跏趺坐于束腰仰覆莲座上,二胁侍观世音、大势至菩萨均立于仰覆莲台上,三尊皆带莲瓣形头光。
佛面相圆润,神态安详,体躯壮硕,右手作无畏印,左手平放膝上。二菩萨头戴高冠,斜披络腋,佩胸饰,着长裙,帔帛自双肩垂落,飘举体侧,自然流畅,委婉柔丽,极具动感。
此龛像有铭记,记录如下:
原夫六尘不染,五蕴皆空,将导群迷,爰登正觉。大雄见世,既开方便之门;真谛乘时,更显因缘之路。是以耆山广演,火宅斯分,给园宏誓,樊笼自释,圣人之德,不可思议。弟子通直郎行雍州富平县丞韦均,比为慈亲不豫,敬发菩提之心。今者所苦已瘳,须表证明之力。遐徵琬琰,近备雕镌,谨造像一铺,敬为铭曰:
大哉至圣,妙矣能仁。
济世无德,归功有因,
潜开觉路,暗引迷津。
愿回光于孝道,永锡寿于慈亲。
这段文,文词优美,语意畅达,显示了作者不凡的佛学修养。大意说的是唐朝一位名叫韦均的官员,因为慈母(慈父)生病,于是发菩提心,敬奉佛法,而感得病愈。韦均为了感念佛法恩德,而发心塑造了此西方三圣像。
“潜开觉路,暗引迷津。愿回光于孝道,永锡寿于慈亲”,一片孝心,跃然碑上,令人动容。
中国人历来最重孝道,如何才是真正尽孝呢?
净土宗高僧法然上人,曾有如下开示:
欲尽孝养,以父母为重之人,应先托父母于阿弥陀佛。
我得人身,愿生极乐,称念弥陀者,偏蒙父母之养育故,我今念佛功德,必蒙垂怜,迎我父母往生极乐,而灭其罪;作此想者,阿弥陀佛必迎父母于极乐也。
中国有妙云比丘尼者,幼亡父母,三十年念佛,为祈父母往生故,父母终得共脱地狱之苦,同生极乐世界。
这一段法语是说,为人子孙孝顺父母,想要彻尽孝道的话,首先就应该把父母托付给阿弥陀佛照顾,请阿弥陀佛救度。要达到这一点,从现在开始就要把父母托付给阿弥陀佛,不管父母仍在世或去世多久,乃至已堕落三恶道,只要把他们都托付给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大慈大悲大智慧的佛、大愿大力大神通的佛,他就会不负我们所托,必满我们所愿。所以法然上人这里就说“应先托父母于阿弥陀佛”。
我们能得这个人身,是来自于父母生养的恩德,以我们之身念佛超度父母,就能够消灭父母的罪,因为父母、子女本来就有骨肉最亲的血缘,最容易达到直接的效果。
法然上人最后就引用一段典故说,在中国古代有一位妙云比丘尼,小时候父母就去世了,她年轻时也献身佛门出家,三十年虔诚念佛,期盼父母能往生极乐世界,终于她的父母依此功德而共脱地狱之苦,同生极乐世界。可见即使父母、祖先堕落最苦最重的地狱,也能够由于我们念佛而往生极乐世界。
古代很多佛弟子深明此理,故而为父母造弥陀像或三圣像祈福,以此令父母与弥陀结下深厚的缘分,希冀其最终同生净土,一家人永远团聚在弥陀的慈光之中。
普愿有情皆念佛,临终往生极乐邦。
家亲眷属永团聚,光寿如同大愿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