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律在家备览-入寺法式》(八)女众进入男众道场,女众应该注意什么?
本文恭摘弘一大师遗著《南山律在家备览》第四篇“别行篇”
第二章 入寺法式
太姥山平兴寺 法耀法师讲解
所以这第一章就是“中国旧法”,分了这两大科:“入寺法”和“出寺法”。
第一科。首先第一科“入寺法”又分两科:
第一科是“清信士法”,
第二科是“清信女法”。
清信士是谁啊?就是男居士。为什么用“清信”来描述?什么叫居士?居士是他具备清净信心的才叫居士。清净信心,不是染污的啊。清信士就是指男居士,清信女就是女居士。有这两个法。这两科就表现出,男居士和女居士在寺院里是不一样的。法度有相同的部分,有不同的部分。
再接下来我们就进行第一科,就是“清信士法”。清信士法呢,又分了两小科,
第一小科就是“示正法”——你应该怎么做;
第二科就是“斥非法”——这些做法是错误的,告诉你。两科啊,首先第一科:在寺院里边,应该怎么正确的做,就是这个清信士。
男居士在寺院里边应该怎么做。这个当然就是对男众道场了;如果女众道场呢,那就反过来。这个地方直接讲的是进入男众道场里边,男居士应该注意什么;女众进入男众道场,女众应该注意什么。这个原则清楚了,那反过去你以后有因缘进入女众道场,那当然反过来就对了。
这个大家注意啊。这个第一科“示正法”,又分了三科来讲:
第一科,是在讲“礼敬舍恶等法”——进入寺院的话,应该礼敬。如何礼敬,哪些恶法我们该遮止的,这是第一科。
第二科呢,是在讲“想念慎护等法”——心如何的保护,你的心应该如何保护,应该如何的谨慎提防,也就是如何用心。这是第二科要告诉我们的。
第三科就是,如果有因缘,你像我们现在参加共修啊,打佛七,就是住在寺院里的。如果有因缘住在寺院里,应该注意什么。你看这个很重要了。就是分这三科。
我们接下来就一科一科的来看。
第一科,“礼敬舍恶等法”。我先读一下这个文,大家可以听一下:
“今依祇洹旧法出。中国士民。凡至寺门外。整服一拜。入门复礼一拜。安详直进。不左右顾眄。先至佛所。礼三拜竟。围绕三匝。呗赞三契。礼佛已。方至僧房户外。礼一拜。然后入见上座。次第至下。各礼一拜。若见是非之事。不得讥诃。若发言嫌责者。自失善利。非入寺之行。且初入寺。背僧取异。云何得作出家因缘。经云。夫入寺者。弃舍刀杖杂物。然后乃入。顺佛而行。不得逆行。设缘碍左绕。恒想佛在我右。入出之时。悉转面向佛。”
好,这是第一科。礼敬舍恶等法。南山大师是这样教诫我们的。在这段教诫文里边,又分了五小科,首先第一科:是入寺门应该怎么入。是讲入寺门的两拜,它是总礼三宝。
这个文是这么说的:“中国士民”也就是当时印度那些男居士,那些清信士,他们进入祇洹精舍的时候是怎么做的:他进入寺门的时候,一来到寺院的门外,这寺院的大门外,一个居士的话,先“整服”——穿上很整齐的衣服,然后呢,先顶礼一拜——“整服一拜”。
在寺门外顶礼一拜。这什么意思呢?是总礼佛法僧三宝。所以你在寺门外“理服”,整理好衣服——有海青的穿上——在寺门外,然后在你礼一拜的时候,心里念:“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这是总礼三宝。入了大门以后,“再礼一拜”。也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总礼三宝啊。然后礼完以后,是“安详直进”,非常安详的。为什么还安详啊?——可到家了。那个后边那个家是火宅啊,来到寺院里,“可到家了”。
所以才“安详直进”。大家能体会吧。这是总礼三宝,真正的具备皈依的居士应该是这样子。“不得左右顾眄”。“不得左右顾眄”是什么意思?东看看,西瞧瞧,这是“左右顾眄”。“安详直进”,不能这样子。应该低着头,如果我们仔细体会的话,还得猫着腰,合着掌。是这样的安详直进——“可到家了”,是这样的。
接下来第二科就是礼佛。进入寺院以后第一步是礼佛。
文是怎么说的?“先至佛所。礼三拜竟”。到大雄宝殿,礼三拜佛,那肯定是“皈依佛,皈依佛,皈依佛”。礼佛。专门礼佛三拜。礼完了以后呢,“围绕三匝”绕佛三匝,绕佛三圈。然后呢?“呗赞三契”赞叹佛。赞叹佛的偈颂很多“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是吧?赞叹佛的偈颂很多了。
然后赞叹,或者念佛的名号,这都是赞叹佛。“如来、应供、正遍知……”各种名号,都是赞叹佛。然后忆念佛的功德,就是“绕佛三匝,呗赞三契”,赞叹佛。如果你会唱赞的话,拜完佛以后,你可以唱炉香赞,炉香赞就是赞叹佛的。我们有很多的在家同修,其实炉香赞唱的很好的了,你可以唱炉香赞。围绕佛,来赞佛,三遍:绕三匝,赞三遍。你说这样有什么好处,你来寺院不是为了修行,来积集功德的吗?对吧?
再有一个你见到父母了——佛陀是我们的父母,皈救处——你当然要先赞叹:围绕着,像孩子一样绕着父母转圈,欢喜赞叹。
下边有一个小注,就是南山大师有个小注,特别叮咛我们:“若未见佛供养”呢——如果我们进到寺院里边,还没有见到佛供养的话,还没有顶礼佛,还没有绕佛三匝、呗赞三契的话,如果设见众僧,见到我们出家人、出家师父呢?
不先与语。不要先跟他们讲话。有主次之分,要“不先与语”,这是祖师大德在小注里边特别叮咛我们的。
【按】继续转载中······
欢迎转载 自利利他
点击 :“阅读原文”可请弘一大师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