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来 | 提出好问题,就是报佛恩!阿难的问题救了全娑婆的众生!
释宗道 i善导书屋
小编
三号
唉,我对学习佛法越来越没信心了!
为什么?
小编
一号
小编
三号
因为一起上课的佛新师兄什么都会,对答如流,而我什么都不会,什么都答不上来,真是太丢脸了!
宗道
法师
呵呵,其实,会回答问题的人固然很优秀,能提出问题的人更加厉害。
善问是有功德的,一个好问题比十个好答案还重要。爱因斯坦就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很多问题能提出来,其实是不容易的,能提出问题,就离答案不远了。
过去有人问佛,“什么人能报佛的恩德?”佛说有两种人,一是善于回答众生问题的菩萨,他们能报佛恩;二是能向佛提出问题的菩萨,他们也能报佛恩。
哇,师父,这是真的吗?
小编
二号
宗道
法师
当然是真的。阿难就是会提问题的人,他的问题救了全娑婆的众生啊!
【道来】提出好问题,就是报佛恩!阿难的问题救了全娑婆的众生来自i善导书屋
朗读丨佛平
今天我们来学习《无量寿经》中的这一句:“于是世尊告阿难曰:‘云何阿难?诸天教汝来问佛耶?自以慧见问威颜乎?’”
佛没有直接回答阿难的问题,而是反问阿难,“云何阿难?诸天教汝来问佛耶?”“阿难,你问我这个问题,是诸天教你来问我的吗?是不是另有其人,给你发了什么信号,暗中敲了一下你的脑袋?”“自以慧见问威颜乎?”“还是以你自己的智慧,看到不一样的地方,所以才来问我?”佛反问了阿难。
佛为什么要问阿难这个问题呢?
首先,阿难到底是被诸天提醒而问的还是自己问的,难道佛不知道吗?不可能不知道,佛是“一切智”,哪有不知道的事?尤其佛有他心通,众生什么心念不知道?所以,佛明显是明知故问,故意这样问。
古德注释说“知而故问,将褒来问”,“褒”是褒奖。如果佛不问,认定是阿难自己问的,就会赞扬阿难很了不起。如果佛这样问一下,“是诸天让你来问的,还是你自己问的?”如果是诸天让阿难来问的,功德百分之百属于诸天,不是阿难的;如果是阿难自己主动问的,则一切功德都属于阿难。所以,“将褒来问”,褒奖的程度就有所不同。
因为在佛门里,天人经常扮演导演的角色,佛八相成道的时候,天人经常在背后做导演。比如,佛夜半踰城,到了山林里,净居天子就告诉一个猎人说:“有一个太子,准备出家,你去跟他换衣服。”猎人就去了。另外,佛六年苦行之后,准备放弃苦行,将要成道,就找了一棵菩提树,准备在树下坐七七四十九天。这时候,就有天人告诉一个牧羊女,应该供养佛一些食物。包括佛打坐时用的草,也是天人事先告诉一个割草的人,让他供养佛的。所以,天人在佛教里经常扮演这样一个角色。
所以,这里也一样,有可能阿难自己并不知道,而是受了天人的启发,或者天人提醒他,“佛今天不一样,你赶紧去问佛,大法将出啊!”有这个可能。
那么,佛反问阿难之后,阿难否定了天人叫他来问的事,那就证明没有这件事。
如果换一种情况,不是阿难以自己的智慧所问的,确实是天人提醒阿难的,那说明什么?起码说明佛“诸根悦豫,威光赫奕”的程度不够。因为天人有神通,佛的情况,他们以天眼所见,跟我们肉眼所见不一样,天眼能见到,肉眼可能见不到。如果肉眼都能见到,就说明佛“威光赫奕,诸根悦豫”的程度更深。
但是,这也只能靠阿难,他是佛的侍者,跟在佛身边几十年,他最能看出不同的地方,“未曾瞻睹殊妙如今”,从来没见过佛这样。
什么叫“慧见”?就是智慧所见,不是肉眼所见。虽然肉眼也见,但其他人不觉得怎样,就提不出这样的问题。因为阿难有很深邃的智慧,而且他是依佛慧而见。什么叫“依佛慧而见”?就是佛加持的结果。假如不是佛加持他,他未必能见到,未必有这个问,也就没有这部《无量寿经》了。
“威颜”,“颜”是指眉目之间。
阿难白佛:“无有诸天来教我者,自以所见问斯义耳。”
阿难否定了,说“不是诸天教我问的,是我自己看到,自己想问的”。
佛言:“善哉阿难,所问甚快!发深智慧,真妙辩才,愍念众生,问斯慧义。
“善哉”是“好啊”,佛经里经常出现“善哉”。
佛讲“善哉阿难”的时候,心情非常开心,非常高兴,非常欢喜,非常痛快,“太好了!太好了!”古大德注释说:“阿难所问,称机及法,而合时宜,故云‘甚快’”,阿难问这个问题,问得恰到好处,时机刚好,正是下面的人要听的,这个法正合适。其实,这是经过了佛之前几十年的调化,到了这个时间点,才称机合时。
“所问甚快”,“快”的本义是高兴、痛快,后来才有了“速度快”的意思。有个词叫“大快人心”,“快”就是高兴。为什么“所问甚快”?佛为什么这么高兴?如果用我们凡夫的动作,就是需要狠狠拍一下大腿,因为正中下怀。佛来到娑婆世界这么久了,入胎,出胎,做太子,出家,修道苦行,这么辛苦,总算成佛了,成佛之后又辛苦地布教,剃度弟子,讲小乘、大乘。释迦牟尼佛这么辛苦,就是图此一问啊,就等着阿难这一天来问。可以说,从佛入胎的时候,他就已经为这一天作准备了。所谓“一切过往,皆是序曲”,古典音乐前面都有个序曲,序曲演奏完之后,正曲就开始了,现在正曲要开始了。所以,阿难这样一问,佛能不高兴吗?
下面佛就赞叹阿难,“发深智慧”,“阿难,你真是开大智慧了”。
“真妙辩才”,“你的辩才了不得,真有辩才啊”。
“愍念众生,问斯慧义”,佛很清楚,阿难不是为自己问的。像我们有时候问问题,就是因为自己好奇。阿难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他知道有大法要出,所以他“愍念众生,问斯慧义”,才问出这么有智慧的问题。
“发深智慧,真妙辩才”,如果阿难没有很深的智慧,他能讲出“今日世尊,住奇特之法;今日世雄,住诸佛所住;今日世眼,住导师之行;今日世英,住最胜之道;今日天尊,行如来之德”这样的话吗?当然讲不出。如果他没有真妙辩才,既讲不出这样的话,也问不出来。
古大德注释“真妙辩才”的时候,说“问辞幽玄,能称佛德”。“真”就是真实,不是虚假的戏论。很多人的辩才也很好,特别能说,但都是讲一些没有意义的话。阿难不同,他讲的是真实的,是能发挥真实作用的话,能说到点儿上。
所谓辩才,我们总觉得就是跟对方争辩,争执,特别能说,把对方怼得一句话都说不出来,觉得这样就是辩才无碍。其实,辩才不一定是能说,有时候可能只有一句话,但说到点儿上了,这也是辩才。所以,真正的辩才,一句顶一万句,不用说太多。
有时候说得太多,反而是辩才不够的表现,因为看问题没看到本质,所以才不停地说。《周易》里有一句话,叫“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话少的人比较吉祥,话太多的人,内心比较躁妄,躁动。
好的辩才叫“言简刚中”,“刚”是有力,“中”是说到点儿上。这是古人讲会说话的标准。阿难赞佛的五句话,就是言简刚中,特别到位,一句不多,一句不少。而且,阿难的提问也是言简刚中,“去、来、现在,佛佛相念”,说得特别到位,“佛是不是在念佛啊?”一下就问到点儿上了。所以,会问问题也是一种辩才。
“发深智慧,真妙辩才”,这是阿难的自修自德,是他自证、自利的部分。“愍念众生”,这属于利他,内有德,外能利他。
后面的经文说“今所问者,多所饶益”,佛再次赞叹阿难,说“你今天问的问题太好了,有无数众生会因为你问的问题得到利益”。“饶”是丰厚,“饶益”就是丰厚的利益。这个提问,给予众生的利益太丰厚了。
“开化一切诸天人民”,后世的一切人都要靠这个问题完成解脱成佛的事。所以,我们的命都是阿难这个问给的,不然我们也会像舍利弗一样号泣,然后回到三恶道,那就惨了。就因为有阿难这一问,我们都是被饶益的对象。
在《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无量寿经》同本异译)里,说“若问佛者,胜于供养一天下阿罗汉、辟支佛,布施诸天人民及蜎飞蠕动之类,累劫百千万亿倍矣”,就是说,阿难这一问,功德有多大呢?比供养一天下的阿罗汉、辟支佛,还有所有的飞虫、蚊子、苍蝇、蛆蚓,甚至细菌,把好东西都布施给他们,累劫功德加在一起,都不如阿难这一问,连百千万亿分之一都不到。
哇!师父!你讲得真是太好啦!我也要向阿难学习!
小编
二号
是啊是啊!我也要提出好问题,做功德,报佛恩!
小编
三号
宗道
法师
呵呵,那你们就问吧!
那个……那个……师父,这个国庆节,我们放几天假呀?
小编
三号
宗道
法师
哼!我就知道你们会问这个!今年国庆不放假,书屋照常开放中!欢迎大家来书屋借阅图书、参加活动噢!
摘自书屋讲座
《无量寿经大意》第8课
释宗道讲于2020年9月
《道来》(《无量寿经大意》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