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十月初七善无畏三藏纪念日
唐代密宗祖师善无畏三藏像
汝初学人。多惧起心动念罢息进求而专守无念以为究竟者。即觅增长不可得也。夫念有二种。一者不善念。二者善念。不善妄念。一向须除。善法正念。不令复灭。真正修行者。要先正念增修。后方至于究竟清净。如人学射久习纯熟。更无心想行住恒与定俱。不怕不畏起心。为患亏于进学。
《无畏三藏禅要》
善无畏是唐代高僧。(公元637~735)唐代高僧。中印度摩伽陀国人。甘露王的后裔,十三岁继承焉荼国王位,后出家,向达磨掬多学习密法。玄宗开元四年到长安。先住兴福寺,后住西明寺。为唐代密宗胎藏界的传入者,与金刚智、不空合称开元三大士。译有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七卷、苏悉地羯经三卷等重要密续典籍。或称为输波迦罗。善无畏(公元六三七|七三五年),梵名 Subhakara-simha,出生于东印度乌荼国,也就是现在的 Orissa,剎帝利种姓。 为释尊的叔父甘露饭王的后裔。十三岁登王位,施行仁政,深得军民爱戴,后因诸兄嫉妒其能而引起内乱。善无畏勇猛镇暴,曾被流箭所伤,但仍大赦其兄,并让出王位。因感悟世间无常,乃毅然出家学道。退位后,善无畏到印度南方海滨参学,修法华三昧,并游历诸国,修行禅观。之后又到中印度摩竭陀国那烂陀寺,礼昙无德 Dharmaguptaka(又译为达摩鞠多,有说即是龙智)为师,专研三藏教理及密教奥义,得受密法灌顶,被尊为三藏阿阇黎。唐玄宗开元四年(公元七一六年),善无畏以八十高龄抵达中国长安,玄宗礼之为国师,奉诏住兴福寺南塔院,后移西明寺。翌年,奉诏于菩提寺译经,译出《虚空藏菩萨能满诸愿最胜心陀罗尼求闻持法》一卷。此后,致力于翻译密教经典,为密教传至中国的先河,与后来的金刚智、不空,并称为开元三大士,共同奠定中国密教的基础。密教的根本经典《大日经》,又名《大毘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共七卷,由善无畏口译,一行记录而成。其后又由一行编纂,加以注释,撰成《大日经疏》二十卷。此外,尚译有《苏婆呼童子经》、《苏悉地羯啰经》各三卷。善无畏于开元二十年上表奏请返回印度,但未得准许。开元二十三年十一月七日示寂,世寿九十九,法腊八十,葬于龙门西山广纪寺。付法弟子有宝思、一行、玄超、义林、智严、喜无畏、不可思议(新罗僧)、道慈(日僧)等。自唐武宗废佛后,密宗在中国也随之衰微,只有善无畏所传的胎藏部密法,由不空传惠果,再传日本空海,和金刚智所传的金刚部密法相并传习,直到今日仍流传于日本。
开元三大士
唐玄宗开元年间三位印度僧人善无畏、金刚智和不空,他们来到中国传教,并创立中国佛教密宗,经发展成为中国佛教八大宗派之一,佛教史上称这三位僧人为开元三大士。《三国佛教略史》曰:八年(唐玄宗开元八年)金刚智三藏率不空三藏至京师,敕居于慈恩寺。智传龙树之密教,所至筑坛度人,时称善无畏、金刚智、不空为开元三大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