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念不捨彌陀佛名
念念不捨彌陀佛名

讲堂 | 《无量寿经》浅讲:智辩无穷愿

2020-12-17 念念不捨彌陀佛名

亲! 等您很久了...

繁体 地图 目录 教程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宗道法師 編輯部de故事 

敦煌壁畫九龍灌頂


《無量壽經》淺講18(四)來自編輯部de故事

朗讀:佛依



           第三十“智辯無窮願”

設我得佛,國中菩薩智慧辯才若可限量者,不取正覺。


可能有人更有疑問了,“第三十願跟第二十九願不是重疊了嗎?都講辯才”。甚至有人說“它跟第二十五願說的一切智有什麼差別呢?”第二十五願說“設我得佛,國中菩薩不能演說一切智者,不取正覺”,這不是跟第二十九願、第三十願一樣嗎?沒什麼差別啊?


其實還是有差別的。第二十五願重點是說菩薩到他方世界之後,又是去他方諸佛前現其德本,又是承佛神力供養諸佛,一食之頃遍至無量無數那由他諸佛國,所以是在這個前提下,去他方國土,度他方眾生,演說一切智。而第二十九、三十願是說本國眾生,就是往生到極樂世界的眾生,他們的辯才是怎樣的。所以,它們的所指是不同的。


第二十九願跟第三十願又有什麼不一樣呢?側重不一樣。第二十九願是說得不得辯才;而第三十願是說辯才高到什麼程度,不可限量。所以,它們是不同的。等於第三十“智慧無窮願”是第二十九願的pro版,就是讓辯才無礙更加強,更加深,一直到無可限量的地步。


《會疏》解釋這一願,說:


述曰:見或國土,菩薩大眾雖有智慧辨才,於其所知尚有限量。如彼維摩詰,難詰諸大聲聞及諸菩薩,各取於屈。又若無垢施女,才十二歲,而能超過菩薩羅漢。雖至人之事難測,熟與無一場之恥?所以願言:我土大眾,智辨平等,無有窮盡也。下文“智慧如大海,三昧如山王,(乃至)不能窮盡”,即此成就也。《大彌陀》通言“諸菩薩阿羅漢”矣。


“述曰:見或國土,菩薩大眾雖有智慧辨才,於其所知尚有限量”,其他佛土的菩薩有智慧辯才,但是有限量。


下面舉了幾個例子。在《維摩詰經》裡,大家應該知道這個故事,維摩詰說他病了,佛就派諸大弟子探病,看望維摩詰居士,然後阿難、舍利弗、大迦葉等人就都去了。當然,他們是單獨去的。但是每個去的人,三句兩句就被維摩詰說得啞口無言。


其实他们见面说话都不是正常说话,不是说“哎呀,你病了,想吃点什么?”不像我们这样说话。他们见面就是斗机锋转语,那可不是平常人说话,三句两句就智慧高下立现,一下就显示出舍利弗不行,因为维摩诘一说,舍利弗就没话可应。然后到了阿难,他也不行;然后大迦叶也不行,富楼那也不行。十大弟子都去了,个个都被比下去了。最后只有文殊菩萨才行,他是智慧第一的大菩萨。


所以,由此就能看出维摩诘居士的智慧了得,跟文殊菩萨是同等的。这间接说明什么呢?说明佛的弟子虽然有智慧辩才,有无碍辩才,但是有限量。限量在哪里?到了维摩诘这里就不行了,过不去了。


下面还有一个无垢施女的公案,这出自什么经?就出自《无垢施女经》。这个小女孩十二岁,她爸爸赫赫有名,就是《观经》里的折指太子阿阇世,他造了很多罪,但是他生的女儿跟维摩诘不相上下,这肯定是菩萨示现的。


这是怎么回事呢?当时,释迦牟尼佛的八个声闻弟子和八个菩萨去王宫,无垢施女穿着玉屐就出来了,“屐”就是拖鞋,是玉做的。这八大菩萨和八大声闻就跟无垢施女对话,对了两句,阿难哑口无言,不能回话,不知道怎么回答。这时候大迦叶就笑话他,说:“你连小女孩都辨说不过,我来。”大迦叶就去了,又是三句两句就哑口无言,也没说过。后来其他的弟子又去,八个菩萨也轮班去,最后都被无垢施女说得哑口无言。


其实,这跟维摩诘居士的情节有点像。经上用了一个词,就是被无垢施女一一“弹呵”。在世间叫“理屈词穷”,你理上屈了,你比不过,就被对方压倒,所以你没话说,这样就理屈词穷。总之,这都说明佛的弟子智慧辩才有限量。


大家不要小看辩才,它对传播佛法和学习佛法都非常有用。辩经在过去是学习佛法的一种特别好的方式,同时也是传播佛法的方式,很多论都是因为辩经,或者在辩经的过程中结成集子,或者就是为了辩经而写的。


中國歷史上有一個人,就是因為辯才為中國人爭了大面子,就是唐朝的玄奘大師,他就是辯才太好了,到了印度的每一個地方從來沒辯輸過。那時候辯經、辯法義都是提著腦袋去辯的。不像我們今天,分為正方、反方,還有裁判,不是那麼簡單的。所謂提著腦袋,就是辯輸了要砍頭,是拿生命來辯的。


當時印度的曲女城有一次特別大型的辯論,玄奘大師獲勝,印度的諸國國王就特別尊重玄奘大師,還給他一個稱號,叫“大乘天”,這就是以辯才為整個中華民族爭了面子。


玄奘大師出境的時候是偷渡出去的,沒人知道,他也沒什麼名氣,但是在他回國之前的很多年前,他的名聲就傳回中國了,傳到長安,傳到唐太宗耳朵裡,他說:“中國居然有這樣的人物,居然是偷渡出去的。”因為他太給中國人爭面子了,從來沒輸過,而且不論到了哪裡,他都是以當地的語言去辯論,語言天分特別好。所以,等玄奘大師回國的時候,跟出去就完全是兩個概念,整個長安城萬人空巷,全都跑到長安的朱雀大街,那是一條特別寬的街,兩邊都跪著百姓,都來迎接他,唐太宗也親自去迎接玄奘大師。這就是靠一張嘴。我們到了極樂世界就有這樣的本領。


智辯有限量,往往體現在三方面:一是知淺不知深,他能說表淺的東西,但深處說不了;二是知粗不知細,他能說比較粗糙的,但是細微的說不出來,到了微細的地方就詞窮了;三是知近不知遠,近處的東西能說,比較遠的、古的就說不了。所以,這就導致了智辯有限量,其實根源還是智慧達不到,智慧有限。


阿彌陀佛讓我們又知深又知淺,又知粗又知細,又知近又知遠,必須是整體提升。比如你跟人辯論,有他心通和沒有他心通能一樣嗎?有他心通的話,對方還沒說話,你就知道他要說什麼了。就像下棋一樣,你後面的七八步我都知道了,那我當然能勝。


這是“智慧無窮願”。


願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

同發菩提心,往生安樂國。


南無阿彌陀佛(三稱)


宗道法師2020年11月21日講於善導書屋


  (※語音程式因本站網業程式問題語音程式無法照原來樣子貼上若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南無阿彌陀佛

赞  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