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桥旦曾堪布
太桥旦曾堪布

《修心七要》广释(上)一一总摄窍诀要,应修习五力(三)

2020-12-12 太桥旦曾堪布

亲! 等您很久了...

繁体 地图 目录 教程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作者:太桥旦曾堪布


(四)第四力——破斥力


什么是破斥力?就是要破斥自私之心,破斥贪执自我之心。简练地说:破除我执,就是破斥力。


无始以来,我们一直在轮回中漂泊,遭受了无穷无尽的苦难。佛经里说:“如果把我们在轮回中曾经拥有的身体堆积起来,会像须弥山一样高大;如果把我们在轮回中痛苦哀泣的泪水汇聚一处,会比大海还要深广。”汉地的古德也说过:“大千尘点,难穷往返之身;四海波涛,孰计别离之泪。”我们曾拥有过那么多身体,流淌过那么多眼泪,现在得到了什么结果?就是眼前这个脆弱、可怜、前途渺茫的生命。

那么,这一切悲剧究竟是谁造成的?是造--主制造的吗?是上-天安排的吗?是哪位神灵在惩罚我们吗?都不是。原因只有一个——我执。

什么是我执?如果用佛法的智慧去观察,无论从肉体还是精神的角度,从头到脚、从左到右、从外到内、从上到下,都找不出一个能够指出的“我”,即使用最先进的显微镜去观察,也找不到一个具体存在的“我”。而我们凡夫却执着于这个并不存在的“我”,这就是我执。我执的特点是没有具体形象。如果它有具体形象就好办了,我们可以用烈火烧毁它,拿剪子剪掉它,做手术切除它。很遗憾,即使我们把身体烧成灰烬,把自己粉身碎骨,我执依然存在,而且完整无缺。去除我执唯一的方法就是佛法的真理,这就是破斥力。

什么时候我们用破斥力把我执消灭了,轮回的一系列苦难就会烟消云散,再没有任何事情能阻挡我们获得解脱、成就佛果。只要我执没有根除,我们依旧会深陷轮回,那些惨痛的悲剧会继续重演。我执像一棵毒树的树根,毒根不拔除,即使摘掉再多的毒果、砍掉再多的毒枝,毒树还会不断生长。我执也像一堵墙,墙上的图画就像轮回。如果墙体本身坍塌了,墙上的图画也会分崩离析。

我执很强的人,遇到一点小小的挫折就会痛苦悲观;我执较轻的人,遇到巨大的危难也能淡定乐观。痛苦的大小并不取决于危难本身,而取决于我执的强弱。世界上如果真有仇敌,那就是我执;如果真有魔鬼,那也是我执。佛法就是破除我执的教育方法。如果我们学佛越久,我执越强,那么教育就彻底失败了。

破除我执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俗语说“病去如抽丝”,当我执强烈生起的时候,即使我们不能用破斥力立刻断除,也应该意识到:现在的念头属于我执。然后不要再听从它的指挥,不要再让它恣意妄为。以前,我们把我执当作总司令,它让我们干什么我们就干什么。现在,我们明白了这个总司令是敌人的间谍,从此以后,不仅不能再执行它的命令,还要把它揪出来处决。

消灭我执是我们对自己的责任,也是对一切如母众生的责任。从现在开始,我们要时时刻刻减弱自私之心,对于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念头都要保持警觉,不要让它发展,而要加以破斥——排斥它、破坏它。要这样反反复复地训练,培养自己的破斥力。

(五)第五力——祈愿力

祈愿力就是指这样的誓愿:“我要承担起令一切众生解脱成佛的事业。无论何时何地都不离开这个誓愿,哪怕在梦中也不忘失世俗菩提心和胜义菩提心的修持。

无论在修持菩提心的道路上遇到什么逆缘,愿我能将一切逆缘转为道用。

无论将来我流转成六道中的哪一类生命,哪怕投生为一只卑微的小虫,愿我永远不离开菩提心的修持。”

在噶举传承经常念诵的仪轨里,有两个祈愿文非常殊胜。第一个是:“愿以此善利众生,圆满福慧二资粮,功德智慧所有生,愿得胜妙智二身。”第二个是:“愿胜菩提心妙宝,尚未生者令生起,已生勿令其退失,日益进升得增长。”这两段祈愿文也属于祈愿力。

在我们有生之年,如果每天都能发自内心地如是祈愿,依靠祈愿力的力量,我们的愿望就能够成为现实,菩提心就能融入自心、永不忘失。如果具备了菩提心,一切违缘都能转为道用。如《善缘解脱道》所说:“只要生起菩提心,资粮因它而积聚,覆障因它而清净,障碍因它而止息。”

(六)“五力”归结了有生之年的修持

“五力”把一切佛法浓缩起来,归结了修行人在有生之年的修持。下面我们用驾驶汽车的譬喻来加以总结:

什么是引发力?就像启动汽车。

什么是串习力?就像不停地踩油门。

什么是善种力?开车之前必须要准备好汽油、备胎、行驶证、驾驶本等必备物品,没有这些就不能开车。这些相当于善种力。

什么是破斥力?驾驶汽车必须有所禁忌——不能喝酒、不能疲劳,更不能一边开车一边玩微信。要专心驾驶,要对自己和乘客的生命负责,遇到危险要及时刹车,这就像破斥力。

什么是祈愿力?开车一定会有一个目的地,司机内心会保持这样的愿望:希望我快速、平安地到达目的地。这就相当于祈愿力。

佛陀的法教和窍诀浩瀚如海,如果没有“五力”这样的归纳总结,我们实修时无从下手。阿底峡尊者、恰卡瓦大师、蒋贡康楚仁波切这些前辈大德们,为我们把浩繁深广的佛法归结为简单易行的“五力”。就像母亲为孩子做好饭菜一样,孩子不需要去挣钱,也不需要去买菜、烹调,只要坐在餐桌前拿起筷子吃就可以了,饭菜不仅美味可口,而且营养丰富。孩子是多么幸福啊!但是,如果母亲这么精心准备的饭菜,孩子不去吃,那孩子不仅对不起母亲的辛苦,自己的身体也无法健康成长。我们要本着这样的观念来实修“五力”。

(太桥旦曾堪布开示录,欢迎大家转载与分享,转载请注明作者与出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