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来书,可谓发大菩提心,以期自他俱利者。然曰自利心淡,利他心切,亦有语病。不能自利,断不能大利于他,二者当以不分亲疏为是。然利他正一愿而已,自利则必须竭尽心力。则自利一边,何可以淡,而妄学大菩萨身分也。这位胡居士给印光大师来信,表达自己要发大菩提心、普度众生的愿望,但是他这封信里边,有个问题让印光大师发现了。发现什么呢?
“自利心淡,利他心切”,这个话有问题了。我们知道佛法学习、修行,都是从基础,一步一步提高,逐渐到了高级。我们知道有人天乘、有小乘、有大乘,一步一步走上去的。没有基础,自己修行不得力,是谈不到利他的。
佛法中告诉我们,什么时候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呢?世尊在《妙法莲华经》里面,专门对阿罗汉讲了这个问题。
法华经
▲
世尊告诉他的弟子,成就阿罗汉是很高的成就了,引导他的弟子修四谛法。慢慢成就了以后,在机缘合适的情况下再告诉弟子们——阿罗汉只是个中间站,是化城而已,不是究竟,不是根本,不是最终的归宿。而应该由此发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回小向大,像菩萨那样承担起普度众生的责任,广学诸法,发出大心,普度众生,最后圆成佛道。佛法修行,它的次第非常清晰明了,但是后世学佛人往往把佛法看轻、看易了,以为我们现在读了几本佛经,看了几本佛书,我们就差不多了,我们就能够像佛菩萨那样,广利众生了。即使勉强去承担起这个责任,我们就会发现,就像瘸腿的板凳,它是放不平的。我们有许多不足,不能够去承担菩萨这样的责任——做一做,要不就烦恼了,要不就伤害了别人了,要不就把方法理解错了,要不就把事办砸锅了。所以印光大师告诉他,恐怕还得把“自利”这个事拿起来啊!“自利”这个事不抓起来,恐怕没用,后面发菩提心的事,其实是空谈。而且现在这些学佛人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呢?都在妄学大菩萨身份啊!都以为自己是大菩萨,都在妄学大菩萨。然后呢,做起来又没有大菩萨的能力,没有大菩萨的智慧,做的是非常糟糕。所以我们一定要明白佛祖、印光大师这些祖师们的苦心,不要好高骛远,老老实实把自己的事办好,把基础打牢,把五戒十善这些最基本的东西逐渐规范好,把我们修行的功课做扎实,把身心彻底改变了,就不得了了。慢慢地我们随缘做一些善事,逐渐提高自己。当我们具备了菩萨的能力了,我们也可以像普贤菩萨、地藏菩萨、观音菩萨、文殊菩萨这些大菩萨们一样,慢慢地做起来,慢慢地承担起责任来。一定要明白,这是有次第的,不是我们想当然就可以的。真的水火不容?——“学佛天天改命改命的,沉迷其中,简直是舍本逐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