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庙规划设计
寺庙规划设计

【寺庙设计】佛入中土之 “栖居”——宝交饰

2020-12-05 寺庙规划设计

亲! 等您很久了...

繁体 地图 目录 教程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南北朝之后,“博山”从窟顶图案中逐渐消失,莫高窟第380窟(隋一唐)窟顶图案似可作为过渡期的一例。而佛帐或佛龛上方的博山,则渐次演变为“山 花蕉叶”。莫高窟第74窟西壁的帷帐式佛龛,帷帐两侧低垂瓔珞流苏,帐顶前端所绘 仰阳板上的一溜装饰纹样乃是摩尼宝与传统的圭式博山相间,此窟的时代为盛唐。“山花蕉叶”之称虽然见于文献是在北宋李诫的《营造法式》,但纹样于唐代 便大致定型,宋代样式已与它区別不大。


莫高窟第380窟窟顶(隋 ~ 唐)


莫高窟第74窟西壁佛龛局部壁画(盛唐)

窟顶图案中的羽纹,这时候也同原初的意象脱离,或变形为花瓣式、莲瓣式, 又或在花瓣的轮廓内填充图案化的花草。石窟窟顶的构图已不再取象干宫室建筑中 错叠相斗的藻井,因此中心便不再统一安排近乎写实的一大朵莲花,而是多半取用流行纹样宝相花的造型,又或合抱如花朵的缠枝葡萄。花心或为卧狮,或为怀抱 乐器的伽陵频迦,又或盘旋着的三只奔兔,尤其显示了融会异域因素不枸一格的创 造发挥。


莫高窟第454窟西顶多宝塔局部壁画(宋)

作为窟顶的主题图案,此际所依仿者只是幄帐,以至于把幄帐四角的莲花帐钩和作为支撑的帐竿也表现得清清楚楚,如莫高宦第386窟(隋)、第394 窟(隋),第60窟(初唐)、第203窟(初唐),等等。南京市博物馆藏一 组南朝帷帐铜构件,适可作为壁画取样的对照。壁画中的帐竿则施以联珠、 团花之类的妆点而成为图案的组成部分。窟顶中心纹样的设计便更多借鉴于同时代的 织锦,富丽妍美,更富于装饰趣味。


莫高窟第394窟窟顶(隋)


南京市博物馆藏帷帐铜构件(南朝)

与北朝时期不同,这时候佛帐已从日常生活中独立出来,而有了比较固定的样式,因此不同地域,不同表现形式的佛帐,式样却是大体一致的。如陕西临潼唐庆山 寺塔地宫出土额枋上刻着“释迦如来舍利宝帐”八个金字的一具石雕帐,扶风法门寺地宫出土彩绘浮雕汉白玉灵帐,又以整个帷帐装饰浮雕于表面 的安阳修定寺塔,均可代表唐代佛帐的基本式样。后两例则恰好显示着 唐代佛帐装饰的一大特色,即帐幔之表珠宝玲珑,交错为饰。以佛帐为式的敦煌 唐窟窟内佛龛与窟顶图案也正是如此。如盛唐时期的第171窟、第175窟、第117 窟,等等。而自盛唐流行之后便延续下来,直到西夏和元。络绎的珠宝瓔 珞之下,又或衬以网幔,此式初唐已见于华盖,如莫高窟第220窟北壁,又第329 窟东壁北侧。后者为说法图上方菩提双树间张起的一具缠枝卷草纹华盖,华盖下端披垂网幔,上覆珠宝相间的瓔珞。窟顶图案中的一例,见于时属盛唐后期的 第172窟,而网幔所覆珠宝瓔珞更为繁丽。取式于佛帐的窟顶图案,严格 说来,已不宜称作藻井。


陕西临潼唐庆山寺出土释迦如来舍利宝帐


法门寺地宫出土彩绘汉白玉灵帐


河南安阳修定寺塔(唐)


莫高窟第117窟窟顶(盛唐)

唐代帷帐完整的实物,至今尚未发现,但帷帐构件并不鲜见,如大英博物馆藏出自敦煌的一副帷帐部件:帐额、垂额以及与垂额相间的彩带,帷帐主要部分均存,与 敦煌壁画中的帷帐形制是一致的。作为帷帐装饰的珠宝瓔珞,在扶风法门 寺唐代地宫的出土物中也有线索可循。这里发现不少散落的水晶珠和水晶球:白水晶,黄水晶,大小不一。又有银为花萼的水晶莲蕾,还有被称作“鎏金 银花饰”的各式小构件,其中做出八道凸棱者式如伞盖,边缘小孔内穿系小环,有的 小环尚存留铎铃式银坠。伞盖中心有孔,自然是为着贯链悬系。又有式如玉璜者而中 央部分与饰件连做,璜上三孔,顶端用作穿链悬系,两边用来贯环,环系各式坠件。同出的玛瑙、琥珀、玉石等顶端有一个小孔的滴珠式坠件,应即 帘押。以敦煌石窟中的图案为比照,如莫高窟第394窟(隋)北壁西側说法图中的宝 盖,可知这一类小件便是装饰佛帐或宝盖的珠宝瓔珞、各式流苏,并且是 使用了很久的传统方法。

莫高窟第329窟东壁北侧(初唐)

莫高窟第172窟窟顶(盛唐)

帷帐或帷幔覆以珠宝瓔珞,释典中称作宝交露幔、珠交露幔、宝网幔,宝铃帐、 珠帐,铃网、宝瓔珞网。西晋竺法护译《佛说德光太子经》:“其浴池边复有八百庄饰 宝树,一切诸宝树间各复有十二宝树,各以八十八宝缕转相连结,风起吹树转相敲, 概出百千种音声。诸浴池上皆有七宝交露帐,……殿上有明月珠帐,垂八万明月珠, 出其光明,普有所照。”刘宋天竺三藏法师求那跋陀罗译《佛说菩萨行方便境界神 通变化经》卷下:“复有百千髙大台观,七种琉璃大宝所成。有百千万阎浮檀金网,以 为庄严而遍覆之。……百千万铃网,出于和适软妙音声,遍满其中。”陈朝慧思撰 《南岳思大禅师立誓愿文》:“于时发愿:我为是等及一切众生,誓造金字《摩诃衍般若 波罗蜜》一部,以净瑠璃七宝作函奉盛经卷,众宝高座,七宝帐盖珠交露幔,华香瓔珞,种种供具,供养《般若波罗蜜》”。唐实叉难陀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二十二 关于宝帐名称及宝帐的各种装饰,尤其形容备至,如宝铃帐、宝华帐、真金帐、瑠璃 帐,铃网、摩尼网、宝瓔珞网,等等。

大英博物馆藏敦煌出土帷帐部件

法门寺地宫出土水晶珠和水晶球

法门寺地宫出土银饰件

法门寺地宫出土银蒂水晶莲蕾

所谓“宝交露幔”,慧琳《一切经音义》卷二十七“宝交露幔”条曰:“幔以承 露,以宝交饰,又幔或露或覆,俱以宝交饰,又以宝交杂覆露于幔,又显露定幔以宝 交饰,皆得名‘宝交露幔’也。”又同卷“珠交露幔”:“《说文》:‘幔,幕也。从巾曼 声’。在傍曰帷,在上曰幕。幕,覆也,覆露也。诸经‘珠交露盖’、‘珠交露车’,同 其事也。”又“网幔”条:“在旁曰帷,在上曰幔。……幔上网以宝,饰之如幢之庄严, 名宝网幔也。”唐窥基《普曜经》卷八:“宝交露幔者,幔以承露,以宝交杂饰于露幔, 又以宝交饰或显露,或以幔覆之。又以宝交杂覆露于幔,皆名露幔。”唐智度述《天 台法华疏义缵》卷三:“珠交露幔者,露谓不覆,幔谓覆。”

法门寺地宫出土玉石坠件

莫高窟第394窟北壁西側说法图中宝盖(隋)

关于“幔”,在以上的释义中,是谓与幕同义。而反复申说之“露”与“幔”,似 觉夹缠,其实均为针对幔与帷的形制而言。在这里,译经者对帷和幔的分别在于:全 部垂落者,帷;连绵相延又分段挽结者,幔。这也是合乎中土文献之古义的。——《释 名•释牀帐》:“帷,围也,所以自障围也。”“幔,漫也,漫漫相连缀之言也。”佛教艺术中所表现的帷幔形制大多如此。那么帷帐之表、如波浪般挽结在上之幔,其系结 处相对于垂“覆”的部分,便是所谓“露”。因此宝交露幔、珠交露幔,便是珠宝铃 铎交相连缀如璎珞,满覆于“漫漫相连缀”的幔之上。若珠宝铃铎络绎如丝网满覆于 幔,则即名作“宝网幔”。

朝鲜古属汉乐浪郡出土彩绘漆箧局部

印度阿旃陀第16窟壁画

印度阿旃陀第16窟壁画

莫高窟第79窟窟顶(盛唐)

流苏,释典通常写作“旒苏”。唐菩提流志译《大宝积经》卷六十四:“于彼龙花微妙堂中,化作九亿种种杂色众花旒苏,悬于堂上”;“复出种种杂花旒苏,亦有种种 杂香旒苏,复有种种杂宝旒苏,复出种种真珠旒苏”。又卷六十五:“彼诸重阁,…… 复以种种宝花旒苏、种种杂色缯彩旒苏而为庄饰”。慧琳《音义》卷十四“旒苏” 条:“上音流。《考声》云:旒苏,旗脚也。今以垂珠带为旒苏,象冕旒也。”“垂珠带 为旒苏”,其式仿若冕之前后披垂的珠串,这里阐发流苏的式样,最为明确。而若杂 宝瓔珞与旒苏交缠相牵,便总名之为“宝交饰”。

莫高窟第9窟窟顶(晚唐)

莫高窟第359窟窟顶(中唐)

莫高窟第31窟窟顶

以珠宝流苏作为室内装饰,中土和印度各自有着自己的传统。《汉书》卷九十六 (下)《西域传》赞中说到,开通西域之后,汉廷广开上林,“兴造甲乙之帐,落以随 珠和璧,天子负黼依,袭翠被,凭玉几,而处其中”,这里的“落”,与“络”相同。朝鲜古属汉乐浪郡的墓葬中曾出土一件细竹蔑编制的彩绘漆箧,箧的盖与身周边及四 隅,均绘有历史人物和孝子故事。纣帝和伯夷、孝惠帝和商山四皓等画面中,垂幔间 都低垂着珠和璧。印度之例,表现明确者如阿旃陀第16窟壁画中的柱间装饰。如此,对于译经者来说,词汇的选择便会比较从容。而对于佛教艺术的设计者来说,则一方面有着释典的依据,一方面又可以植根于本土的传统,珠宝璎珞,环佩玉珩,可得运用自如之便,因此颇有发挥创造的空间。

莫高窟第201窟(中唐)

莫高窟第196窟窟顶局部(晚唐)

莫高窟第129窟西壁佛龛内壁画(盛唐)

莫高窟第129窟西壁佛龛内壁画(盛唐)


莫高窟第172窟西壁佛龛内壁画(盛唐)

敦煌唐窟窟顶图案的丰富 多样,为各个时期之最。垂覆 于帐幔之表的饰物,出现最多 的是杂宝缯彩流苏、缯彩宝铃 流苏。时属盛唐者,如前面举 出的莫高窟第117窟,又第79 窟、第31窟。中唐如第359窟, 晚唐如第9窟、第196窟。前举盛唐第172窟 窟顶图案,乃珠宝铃铎络绎如 丝网满覆于幔,是为宝网幔。中唐第201窟、第159 窟窟顶帷幔,则杂宝璎珞或杂 花瓔珞与缯彩宝铃流苏交相连 缀,是为宝交饰。与窟顶图案总之,窟顶图案中,垂覆于丝帛之表的各式流苏铃铎和宝交饰不仅使得帐幔璀璨 妖娆,且为静止的造型赋予动感,仿佛如释典所云,微风起处,宝缕珠玉转相敲,于 是百万种软妙音声齐出矣。

莫高窟第61窟窟顶局部(五代)

莫高窟第61窟窟顶局部(五代)

莫高窟第367窟北壁(西夏)



甘肃榆林窟第14窟窟顶图案局部(宋)


以敦煌石窟窟顶图案为例,不难从设计构思随着时代而发展演变的过程,梳理出一条很清晰的脉络,可见设计者始终不离生活的浸润与滋养,而不断从中提取美的因 子,复在此基础上发挥创造。在通常并不太大、有时甚至是很小的空间里,石窟设计 者大约总在尽量避免压抑感,甚至庄严肃穆也不是他的追求,这里更多表现的是热 烈、活泼的生活情趣,而将世间的美善集于一堂。在这一意义上,竟可以说是以化用 世俗因素的办法,使佛国世界更加贴近人心。这里当然包含着对外来图样的化用和对 佛经中的叙述灵活运用。而来自异域的元素,通常是以“化”的形式与传统的艺术语汇融合在一起,最终统一——其实不如说“融化”——在结构绵密的秩序里。在这一过程中,中土装饰传统(造型、纹样、理念等)的强势,几乎贯穿始终。

莫高窟第55窟窟顶(宋)

推荐阅读


(直接点击下方文字即可查看)

【寺庙设计】日本京都:三十三番观音寺巡礼

【免费电子书】《白话圆觉经》——对译加注释、解说并配图的形式全新地诠释了《圆觉经》

【寺庙设计】唐代建筑彩绘:历史中的浓墨重彩

【免费电子书】《大藏全咒》(全十八册)

【寺庙设计】瞿昙寺:高原上的小故宫

【免费电子书】《中国历代禅师传记资料汇编》(上、中、下三册)

【寺庙设计】江孜白居寺壁画:明代藏传佛教艺术

【免费电子书】《敦煌宝藏》(全140册)—— 大型敦煌史料汇编


声明:图片素材来源网络,版权归属原作者,若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