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上人:看一个人有没有修行,就看他怎么吃东西!
若修道的人
他一定不会在饮食之间用功夫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
格物,革除什么物?就革除一切的物欲。
譬如
我们人有财欲,你把财欲这个思想革除去了,这没有财欲了。
色欲,你把色欲的思想革除去,就没有色欲了。
名有名欲,你把这个名的思想革除去了,就没有名欲了。
人人都想吃好东西,所以会不会修行,有没有修行,你不要看旁的,你就看他吃东西,他是不是每一用刀的时候,他用刀叉是不是尽向好吃的那个东西叉?是不是那不好吃的东西,他就不叉了?
用筷子,是不是他每一筷子都夹那个好吃的东西,那不好吃的东西,他就不想吃;好吃的东西,他把它挪到他的旁边去,那不好吃的东西,他把它推得远远的?由这一点,你就能看出这个人是不是一个修道的人。
若修道的人,他一定不会在这个饮食之间用功夫,所以他是好的也可以吃,不好的也可以吃;那么有味的,没有味的,都可以吃,他不选择,不择食。
这就看出,不论你是修道的人也好,是读书的人也好,是干什么,研究学问的人也好,他若专门那么很馋的,那一定没有什么真功夫的。
有真功夫,对这些东西都不动心了。这是食欲。
睡欲,贪睡眠,不够睡了,就不行了,受不了了。
他革除这五欲了,这才能谈到一个格物。
格物然后才能致知,才能有智慧,触类旁通,“事来则应,事去则净”。这一种智慧,就像那个镜子似的,什么东西来了,它就现出来了,就照出来;去了,就没有了。所以这是一个智慧的观察力,你才能致知。
致知,然后要诚意。
诚意,就是做任何的事情,都是毕恭毕敬,主敬存诚,丝毫不苟且,丝毫不马虎,能以诚心诚意的这样子。
诚意,过去就要正心。你心里不要有邪念,不要今天想这一个五颜六色的东西,明天又想那个,总是在那儿想入非非。
这个正心,心里要有正知正见,要正念,《六祖坛经》上说邪迷之时魔在舍,正见之时佛在堂:“正念之时,佛在室;邪念之时,魔在堂。”
真正一个修道的人,不苟言笑,不能随随便便地这么轻举妄动,一定是三千威仪、八万细行,都要具足了。
所以不能同乎流俗,合乎污世,不能做这个乡愿,德中之贼,不能这样子,所以要诚意正心。
你能正心了,然后才能齐家;你若不能正心,你做事情都是那么偏私,不能大公无私,你家庭里都不佩服,那焉能治国呢?所以就不能治国;不能治国,就不能令天下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