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漏器之过?什么原因引起?如何弥补?
但是,人们往往被慢心遮障,即便实际上每一次都没有得法,他的心仍然很放松、很无所谓。看起来好像在听,也似乎什么都懂,其实根本没有领会法义,没有有意地执取此次所闻佛法的最关键处是哪里,同时也不去检查自己有没有掌握,或者即使没能掌握也不去弥补。
一、慧力不够,不能明晰地取得法义。
二、自我评价过高,以为自己懂,于是每一次听完都放置不顾,结果多年以后,对于最基本的法义都还仍然没有吃透。
譬如《前行》,很多人以为自己老早就学过了,但被问到什么叫等起时,才发现根本说不清楚。
广大意乐的菩提心如何发起?不清楚。
或者更细致一些——菩提心到底是如何引起的?它的缘起如何?他就更说不出悲的一分是从何引起,智的一分又是从何引起,乃至悲的一分要怎样修知母、念恩、报恩,以及力求将诸母有情安置在佛果等等,内心统统没有概念。
或者,三殊胜的必要性何在?为什么最初要以发心来摄持?何谓正行无缘殊胜?上中下三种的要求如何?自己应该如何行持?末后的回向印持又该如何做?对于这些他一概不曾领会。
往后一级一级地进行下去,每一段法义都有其中心要点。即使不能全部获取,我们至少也应该吸取其中的要义,使内心明确:今天法师讲了什么,法义的要点在哪里,应该如何操作,以便落实在自心上去修持等等。也就是首先在见解上了达,然后转入修行。
这一问题在当今时代非常严重,一般人听完就忘,几乎根本无法记持,这种程度的失念与过去时代完全不同。过去虽然没有任何录音设备,甚至连书都没有,但人们反而记得清清楚楚。如今科技发达的时代,自有书籍送到手上,每个字都清清楚楚地现量见到,每个人也都拥有非常完备的录音设备,但是往往录了一大批,过后基本都不听,因此内心根本记不得法义。下课以后被追问时根本不知道内容,是典型的漏器之过——不但漏,而且漏得精光。其实假使能有少许的复习、研讨、思维等,也不致如此。或者是说,可以通过复习、研讨、思维的方式来弥补漏器之过。
不仅要采取弥补措施,而且也不可太杂太乱地学法,每一次听闻至少抓住要点,记住它最关键的几点。
譬如:学习密乘广大方便的等起,就要知道该如何观修。起码需要把握的一点是,实相里没有此等不清净法,一切都是佛。之后观法师是佛,眷属是佛,住处是净土,时间是常相续轮,法是了义的大乘法,清楚这五点要义,并且懂得如何操作,才叫做记持了此次所学法。
听的时候觉得蛮不错,听闻以后觉得很热闹,但内心把握不住任何法义,其实就是已经漏光。长此以往,即使学习很多年,连基本的法理也无法在心中受持,更不用说每一个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