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Buddhism
藏传佛教Buddhism

希阿荣博堪布:学佛和做人!

2020-12-02 藏传佛教Buddhism

亲! 等您很久了...

繁体 地图 目录 教程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我们说学佛和做人的问题,一般是说一个学佛的人如何处理学佛和做人两者的关系。简单地说,一个是“学”,一个是“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两者最后的目的都是一样的。

学佛的目的是为了他人和自己能够成就佛的果位;做人则是通过实践,广种福田、修养自身,达到成就别人、成就自己的目的。我们不能分开地看待学佛和做人的其中任何一个方面。

因为学佛就是学习佛教的思想,并用佛教的思想来指导自己做人的每一步,在任何情况下都依法而行,身、口、意三业总以佛法为引导,将正确的佛教思想在生活中表现出来。所以学佛和做人是一个问题,并不是学佛是一套,做人又是一套。

 我在汉地的时候,很多人求我开许他出家,但即使一个人已经出家修行,许多世间的思想仍会侵入,比如金钱、名誉、贪爱等等。如果是这样,就表示他自己尚未确立起佛法的中心思想。

在这中心思想稳固之前,不能够启发出对佛法的彻底了解,也很难将佛法在生活中表现出来。如果这一切确实都做到了,那么这一切所作所为都是与佛法相应的,一点也不会违背。

若能在生活中,经常将心安住在佛法上,这个坚固的中心思想便确立了,对佛陀的教诲便会逐渐地明白。所以我们学佛的人要注意不要学佛是一套,做人时又是另外一套。

 在中国汉地,有些热爱学佛但暂时还不能出家的孩子,学佛时很精进,但在实践中又是另外一回事,而且有的人性格有些孤僻,不愿温和、贤善地与人相处。

这与有些学佛,但天天只玩弄世间法,而没有出离心一样,是学佛过程中的另一个弊端。他们不知道,众生才是我们学佛人的福田。只有在坚定的正见引导下,真正地在生活中遵守正见,温和、贤善地与众生相处,我们所作所为才能与佛法相应,这才是真正信仰佛教的人。

在学佛的人里面还有一种人被称之为“佛教油子”,这种人没有真正地实践自己的信仰。他们虽然已听闻善法的利益、罪业的过患、佛陀的功德,但并不把佛教的中心思想作为自己应该在各方面遵守的法,仅仅在表面上求法、修法。

这样的人天天围着高僧大德转,希望得到各种各样的大法,但坚定的正见从来没有透过他们的行为体现过,在他们的相续中根本生不起少许的定解和信心。这样的人哪怕是佛陀亲临,也无法调伏。

莲花生大士也曾说过:“切莫摄受佛教油子之眷属”。这就是所谓的佛法可以调伏恶人,却无法调伏佛教油子;酥油可以浸软坚硬的皮革铠甲,却不能浸软酥油的皮壳。

佛教的中心思想透过人的行为,在世间法上显现为高尚的人格;高尚的人格反过来也是学佛的根基。它不仅使学佛的人在修行上精进、不懈怠、不放弃,而且可以防止产生修行上的障碍。假如在做人方面出了问题,对我们学佛会产生很大的违缘。

麦彭仁波切在《二规教言论》里说:“世法即是佛法根”。所以,如果换个角度,可以说高尚的人格是学佛的基础,使我们能精进地探究佛法的真义,使我们建立起佛法正见,或者说佛教中心思想;而佛教的中心思想又透过我们的行为在世间法上显现为高尚的人格。

善良、稳重、高尚的世间人品,对我们学佛的人最终走向解脱有极大的帮助。比如龙树菩萨曾经说过:“一般人的性情不稳,现在所想的事,一会儿就变了,如同在水面上写字、画画,马上就会消失,没有什么可靠的,很不稳重。

有一类人的性格比较稳重,如在土上划的花纹,虽然比在水上画的花纹稳定得多,但仍经不住风雨的考验。

最好是性格如同石刻的人,性格最稳重的人,他就如同雕刻家在石头上刻的文字图画一样,经过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风吹雨打,仍然是一笔一划,清晰可辨。如当年阿育王在石柱上所刻的文字,离现在已有二千多年了,但还是仍然存在着。

这里以水、土、石上的字作比喻,说明人的心也是有不稳重、稳重、非常稳重三种。自己属于哪一种人,仔细观察就可以知道,不需要去问空行母、瑜伽士。

如果自己内心不稳重,今天学佛法,明天就可能跑去学外道,最后内外道都没学成,徒自烦恼,所以学法一定要稳重。如果我们这样看问题的话,可见高尚的人品对学佛的人有多么重要。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愿所有众生都能离苦得乐

=== 随喜分享朋友圈法布施功德无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