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仰止——李叔同事略(三)
文章恭摘 平湖市李叔同纪念馆 王维军
做老师
他授业解惑,神州斯文孰起衰,是一个博学先生
1912年至1918年间,李叔同应邀受聘于浙江两级师范学校即后来的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担任图画、音乐教师,1915年又同时兼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图画和音乐课的教学工作。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人在教育中的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为人师表的李叔同,用他丰富的知识背景、认真的教学态度、温而厉的教育方法、器识为先的教育理念,在学校推行“德智体美”和“人格教育”,以他特有的人格魅力,感染着每一个学生,使学生如沐春风,乐于受教;
1915年李叔同的学生刘质平因病休学,回家乡海宁养病。离开了学校、离开了同学、离开了老师,病中的刘质平情绪低落,忧心忡忡。时任浙一师和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两校图音老师的李叔同,虽辛苦于两地奔波授课,但依旧牵挂着病中的学生刘质平,屡屡去信开导学生要加强修养、调整心态,安心养病、早日康复归校:“人生多艰,不如意事常八九。吾人于此当镇定精神,勉于苦中寻乐。若处处拘泥,徒劳脑力,无济于事,适自苦耳!吾弟卧病多暇,可取古人修养格言(如《论语》之类)读之,胸中必另有一番境界,下半年仍来杭校甚善”,在老师的鼓励下,刘质平走出了病痛的阴影,最终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浙一师的学业。
毕业后的刘质平在老师的鼓励教导下考入东京音乐学校,后因家境困难无力支付留学费用,李叔同知道后,马上给刘质平写信,决意以自己的薪水资助其完成学业,“如君学费断绝,困难之时,不佞可以量力助君”、“此款系以我辈之交谊,赠君用之”、“将来不必偿还”。
直到临出家时,还在为学生筹措学资奔波,考虑着自己出家后如何解决学生的学费问题。为了让学生在日本能安心学习,不因学费之事而分心,李叔同给刘质平去信写道:“君所需至毕业为止之学费,约日金千馀元,顷已设法借华金千元,以供此费。余虽修道念切,然决不忍置君事于度外。此款倘可借到,余再入山。如不能借到,余仍就职至君毕业时止。君以后可以安心求学,勿再过虑,至要至要!!”。
当时已发心出家的李叔同,妻儿家庭可以放下,名闻利养可以放下,朋友自己可以放下,而唯独让他牵挂并放不下的是他的学生,为了替学生筹措学资,他宁愿推迟出家修行的时间,爱生如此,他的学生刘质平怎能不感慨道:“我和李先生,不是父子,却情胜父子”。
他的学生们这样回忆他们的老师:
我们上他的音乐课时,有一种特殊的感觉:严肃、新鲜。摇过预备铃,我们走向音乐教室,推进门去,先吃一惊:李先生早已端坐在讲台上,讲桌上放着点名簿、讲义,以及他的教课笔记簿、粉笔。钢琴衣解开着,琴盖开着,谱表摆着,琴头上又放着一只时表。黑板(是上下两块可以推动的)上早已清楚地写好本课内所应写的东西(两块都写好,上块盖着下块,用下块时把上块推开)。在这样布置的讲台上,李先生端坐着。坐到上课铃响出(后来我们知道他这脾气,上音乐课必早到。故上课铃响时,同学早已到齐),他站起身来,深深地一鞠躬,课就开始了。
有一次下音乐课,最后出去的人无心把门一拉,碰得太重,发出很大的声音。他走了数十步之后,李先生走出门来,满面和气地叫他转来。等他到了,李先生又叫他进教室来。进了教室,李先生用很轻而严肃的声音向他和气地说:下次走出教室,轻轻地关门。说完对他一鞠躬,送他出门,自己轻轻地把门关上。李先生这种“温而厉”的教育方法让每一个学生为之折服。
就人格讲,他的当教师不为名利,为当教师而当教师,用全副精力去当教师。就学问讲,他博学多能,其国文比国文先生更高,其英文比英文先生更高,其历史比历史先生更高,其常识比博物先生更富,又是书法金石的专家,中国话剧的鼻祖。他不是只能教图画音乐,他是拿许多别的学问为背景而教他的图画音乐。——丰子恺
弘一法师的诲人,少说话,是行不言之教。凡受过他的教诲的人,大概都可以感到。虽平时十分顽皮的一见了他老人家,一入了他的教室,便自然而然地会严肃恭敬起来。但他对学生并不严厉,却是非常和蔼的,这真可说是人格感化了。——吴梦非
从教七年,李叔同的成就是全方位的。李叔同与浙一师校友一起创办发行了《白阳》,创刊号封面由李叔同设计,全部文字,也由其用毛笔书写石印,成就我国第一本由一人主持编纂的校刊;
创作了我国音乐史上第一首三声部合唱曲《春游》;
撰写《西洋乐器种类概说》、《水彩画法说明略》等艺术论文,在中国近代艺术教育史上具有积极的启蒙意义;
所撰《石膏模型用法》更是国内最早介绍这类教具的教案;
创作《近世欧洲文学之概观》,成为最早撰写欧洲文学史的中国人之一;
《西洋美术史》手稿,是中国最早研究西洋美术史的专著之一;
在学堂乐歌的创作上更是贡献诸多,《送别》、《忆儿时》、《采莲》、《春游》等堪为世纪经典;
1914年,李叔同在浙一师集友朋、弟子、治金石之学者组织成立“乐石社”,从事金石研究和木刻创作,并出版《乐石集》《木板画集》等,这段实践,使李叔同成为中国现代木刻倡导和教育创作实践的第一人;1915年,李叔同又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成立“宁社”,交流书画印创作心得,提倡艺术,不遗余力。还分别为浙一师和南高师创作校歌,传唱至今。
李叔同在中国美术教学中首开野外写生课,改变了传统教学一味临摹的教学模式;并在美术教学中开人体写生之先河,是中国使用裸体模特进行美术教学的第一人,推动中国美术教育史的进程,李叔同为中国美术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先后培养出了一大批杰出人才,如刘质平、丰子恺、吴梦非、李鸿梁、黄寄慈、沈本千、曹聚仁、潘天寿等,无一不成为日后文艺领域中的佼佼者。
1922年,他在给侄儿李圣章的信中表露了自己对教育事业尽心尽力之后的欣慰之情:任杭教职六年,兼任南京高师顾问者二年,及门数千,遍及江浙。英才蔚出,足以承绍家业者,指不胜屈,私心大慰。
欢迎转载 自利利他
点击 :“阅读原文”可请弘一大师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