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法师讲净土
大安法师讲净土

明明德,止至善 | 人的本质内涵是什么?怎么才能做好一个人呢?

2020-11-20 大安法师讲净土

亲! 等您很久了...

繁体 地图 目录 教程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明明德,止至善

——《世间善法》系列 80


视频播放地址:点击播放

明明德,止至善

于是训于人曰:

这个“于是”就是承上启下的一个词。如果它承的是前面的“未尝虐民”,这个“训”就是开导的意思、教诲的意思,教诲人要止恶。《文昌帝君阴骘文》结尾有个句子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就为以后这个文句的“诸恶莫作”做一个铺垫。

如果这个“于是”是承着关于修善的几句,就是“救人之难,济人之急,悯人之孤,容人之过……”这六句话而来的话,那就有教诲我们劝善的意思了,这就为全文最后的“众善奉行”做一个铺垫。

这句话实际上微言大义非常深广。文昌帝君为什么要苦口婆心、谆谆教诲,要留下这样的教诲呢?那么这里重点要注意“人”这个字,他教诲的是人。人者天下之贵也,人为万物之灵。这个“人”,一撇一捺,是一个象形字。

我们生为人身,对自己作为人的生命有多少了解呢?人的本质内涵是什么呢?怎么才能做好一个人呢?这是一门大学问,在哲学上称为“人学”,专门研究人的学问。

我们可能从一出生下来心都往外面跑,都在研究外面的东西,可能很少研究人自身——你自己,而真正的学问是研究人自身!就像苏格拉底说的:“认识你自己。”你认识不了自己,也就不能认识外部的世界。但往往我们是本末倒置,把自己作为人的这桩大事忘了,专门去研究外面的事情了。

所以我们把“人”认清楚了,我们才能做好这个“人”,才不辜负作为人的生命的尊严和价值。如果认识不清楚,我们就会迷惑颠倒,迷惑颠倒就会造作种种的恶业,下一辈子就要到三恶道里面去,今生就失去了为人的资格,衣冠禽兽、行尸走肉而已!

那具备什么样的资格才能被称为“人”呢?我们儒家的圣人很强调人格的尊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提出作为人,你要明自己光明的德性,也要帮助他人显发这个“明德”,要使自己和他人都安立在“至善”的境界。

这个至善的境界就是“诚”,有“诚”才有“明”,“诚则明矣,明则诚矣”,“诚明”。“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是天之道——天道;那作为人的生命要追求“诚”的境界,这是人的生命应该做的事情,这叫“诚之者,人之道也”。

要研究人本身,这是非常深邃复杂的,因为人性就是复杂的。我们说与生俱来有佛性,但是与生俱来我们也有魔性,有种种的我执法执,有种种的劣根性,贪瞋痴慢疑具足。但是我们却有圣人之性,所以这里面善法恶法就错综复杂地绞合在一起。

从我作为人的生命来看,它本质上是“人者,仁也”。人有时候又解释为“仁”,“仁义礼智信”的这个“仁”。这个“仁”,从语义上来说,是果实的核心,果仁。所以谈人实际上还是谈“心”的问题。

《孟子》谈到“四心”,把它作为人的本质内涵的界定:“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就是说人要有四心。恻隐之心,就是仁爱的心;羞恶之心就是正义的心,这个事情做得合适不合适;辞让之心就是礼的心,恭敬礼仪的心;是非之心就是智慧的心,你要知道邪正是非。所以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和是非之心是人皆有之的,它们就是我们本性当中具足的。

换句话来说,就是“仁、义、礼、智”这四个德能,是人本性具有的,不是由外面所获得的,“我固有之”。是我们没有“反身而诚”,没有去思维这桩事情。所以孟子谈修心,他是单刀直入的。由于你作为人“仁义礼智”就是固有的,所以“求则得之,舍则失之”。你只要求马上就能得到,但你遗失了这个事情,不去求你就失去了。那失去了这四心,失去了“仁义礼智”,也就失去了做人的资格,你就不是人了。

- END -


往期推荐

功名利禄学问等世间福报,该怎么得?

言语是人心的一种表达,该如何正确说话?

婢女跌杀了自己暮年所得的聪明儿子,反而放她逃走,这是什么心?

你这家伙刺我一刀,我要看准你,生生世世不会忘记你

庐山东林寺官方公众号

九品寶蓮  在腳跟底

不念彌陀  辜負自己

官方网站:www.donglin.org
东林寺客堂:199 7929 0048
净土咨询热线:0792 889113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