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佛教
大公佛教

达摩祖师圣诞,一花开五叶 - 结果自然成

2020-11-19 大公佛教

亲! 等您很久了...

繁体 地图 目录 教程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今日农历十月初五,恭迎达摩祖师圣诞!

达摩在中国始传禅宗,经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等大力弘扬,成为中国佛教最大宗门。

南无大智达摩祖师!南无大智达摩祖师!南无大智达摩祖师!

达摩是谁?

菩提达摩,通称达摩。生于南天竺(印度),是南天竺国香至王的第三子,刹帝利种姓。原本叫菩提多罗,成年之后依照习俗更名为达摩多罗,是印度禅宗第二十七代祖师般若多尊者的大弟子,印度禅宗第二十八代祖师。

菩提达摩自小就聪明过人,因为香至王对佛法十分虔诚,因此从小菩提达摩就能够遍览佛经,而且在交谈中有精辟的见解。

般若多尊者在游历天竺国时,一路弘扬佛法教化众生。菩提达摩被般若多尊者普度众生的理想,以及丰富的佛学智慧所吸引,就拜在般若多尊者的门下,成为禅宗的门徒,而且发愿要将当时印度分裂的佛法思想统一起来,使佛法在印度重新振兴。后来菩提达摩继承了师父的衣钵,在天竺国内弘扬佛法。

有一天,他听到自己的侄子,继承南天竺王位的异见王,为了自己的国家不受外邦的欺凌,要采取禁止信仰的法令。于是,菩提达摩便派弟子婆罗提前往劝谏,波罗提不辱师命,成功地扭转了异见王的禁教政策,使异见王成为虔诚的佛教徒。


达摩东来

一天,达摩向他的师父求教:“我得到佛法以后,应到何地传化?”般若多罗说:“你应该去震旦(即中国)”。又说:“你到震旦以后,不要住在南方,那里的君主喜好功业,不能领悟佛理”。

达摩遵照师父的嘱咐,准备好行李,驾起一叶扁舟,乘风破浪,飘洋过海,用了三年时间,历尽艰难曲折,来到了中国。达摩到中国以后,广州刺史得知此事,急忙禀报金陵,梁武帝萧衍立即派使臣把达摩接到京都,为其接风洗尘,宾客相待。


达摩祖师与梁武帝

达摩祖师见到梁武帝之后,梁武帝就问达摩祖师说:“大师,自从我登基以来,修佛寺,抄写经文,供养僧人无数,请问我有什么功德”?

达摩祖师很坦然地说:“无功无德,就像物件的影子,你说它有,但是却没有。”梁武帝听了很不高兴,于是又问达摩祖师说:“那要怎么样才算是有功德呢”?

祖师就说:“要洁净完满的得道者才有,但是这种人很难找!”梁武帝又问:“那么请问,这个世界上有没有佛的存在呢?” 达摩祖师就说:“没有!”梁武帝听了很生气,又说:“身为僧人,你知道你是谁吗?”这时候,祖师冷静的说:“不知道!”于是梁武帝就把达摩祖师赶走了!

后来,梁武帝结识了志公大师,就谈起了达摩祖师的对话:“志公大师,曾经我问达摩祖师,我修寺院,抄写经文,供养僧人无数,问他我有什么功德?而他却说我没有?”

志公大师回答说:“达摩祖师答得对呀!皇上,你要知道,你本来是有功德的,但是老是挂在嘴上,要人称赞,这就是刻意贪求功德,功过相抵,那也就没有了。”

梁武帝听了,有点醒悟了,于是又问:“当时我问他有没有佛的存在,他居然回答我说没有!”

志公大师回答说:“达摩祖师答得也有道理啊!皇上,你要知道,佛本来没有形式,只存在心中,既然皇上怀疑有没有佛得存在,那证明皇上心中无佛,既然心中无佛,那么又怎么会又佛的存在呢?”

梁武帝被志公大师短短几句话就惊醒了,但是还是有点不服气,又说:“那他也不应该说,自己是谁都不知道啊!”

这时候,志公大师说了一句话:“未生我时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梁武帝这次真的后悔了,他亲自赶走了一位真正的得道高僧!


一苇渡江

中国有个高僧,名叫神光,是河南省荥阳县人。当时神光在南京雨花台讲经说法,当地群众称:"神光讲经,委婉动听,地生金莲,顽石点头"。

围观听讲的人是里三层,外三层,水泄不通,达摩离开梁武帝北上,路过雨花台,见到神光在那里讲经说法,他就顺便挤在人群中,侧耳倾听。

达摩听讲,听到有些地方点点头,听到有些地方摇摇头。点头表示赞同神光讲的观点,摇头表示对神光讲的观点不赞同。

神光在讲解中,发现达摩摇头,认为这是对自己的最大不尊,便问达摩:"你为什么摇头?"对佛学的认识二人因有分歧意见,达摩便主动让步,离开雨花台渡江北上去了。

达摩去后,听讲的群众有人对神光说:"刚才那个人你知道他是谁?他就是印度高僧菩提达摩,精通佛法,学识渊博。"神光听了以后,感到惭愧之极,师父到了跟前,刚才自己太没礼貌了。于是他就赶快追达摩,赔礼道歉。

达摩在前边走,神光在后面紧追,一直追到长江岸。达摩急着过江,停立江岸,只见水域茫茫即没有桥,也没有船,连个人影也不见。这怎么过江呢?达摩十分焦虑。谁知“天无绝人之路”。

正在这无可奈何之际,达摩突然发现岸边不远的地方坐着一个老太太,身边放了一捆苇草,看样子好象也是在等船过江。达摩暗自盘算:这位若大的年纪,为何孤苦伶仃,无人护送照料?也罢!只好向她老人家求助了。

于是他迈步走上前去,恭恭敬敬地向老人施了一礼,说道:"老菩萨,我要过江,怎奈无船,请您老人家化棵芦苇给我,以便代步"。

老人抬起头来,仔细地端详达摩。见他两只突鼓的眼睛炯炯有神,满脸络腮胡子,卷曲盘旋,身材魁梧,举止坦然,形象端壮,仪表非凡。老人暗自点头称许,随顺手抽出一根芦苇与达摩。

达摩双手接过芦苇,向老人告谢而去,及至江边,他把芦苇放在江面上,只见一朵芦苇花,昂首高扬,五片芦叶,平展伸开,达摩双脚踏于芦苇之上,飘飘然渡过了长江。

神光不顾疲劳,尾追达摩,及到江边,看到达摩一苇渡江,就气急败坏地跑到老人面前不问青红皂白,抱起老人身边一捆芦苇,扑通一听,扔到水中,双脚跳上芦苇捆子,匆忙过江。

谁知说也奇怪,这捆芦苇不但不向前行进,反而很快沉入水中。神光见势不妙,急忙涉水而出,险些溺入水中。神光带着浑身泥水,冲向老人,轻听责问:"你给他一根芦苇就渡过江,我拿你一捆芦苇为什么还过不去呢"?

老人不慌不忙从容不迫地答道:"他是化我的芦苇,助人有份;你是抢我的芦苇,物各有缘,无缘无故,岂能相助?"

老人说罢,转瞬间悠然不见,浩瀚的江面上空无一人。这时神光自知有失,惭叹不已,呼天不灵,呼地不应,悲凄非常,懊悔而归。

达摩过江以后,手持禅仗,信步而行,见山朝拜,遇寺坐禅,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27年)到达了嵩山少林寺。达摩看到这里群山环抱,树林茂密,山色秀丽,环境清幽,佛业兴旺,谈吐吻洽。心想,这真是一块难得的佛门净土。于是,他就把少林寺作为他落迹传教的道场。广集僧徒,首传禅宗。

自此以后,达摩便成为中国佛教禅宗的初祖,少林寺被称为中国佛教禅宗祖庭。现在少林寺碑廊里还有达摩一苇渡江图像碑。古人有诗赞日:

路行跨水复逢着, 独自凄凄暗渡江。
日下可怜双象马, 二株嫩桂久昌昌。


面壁九年

五乳峰中峰的上部,离峰顶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天然石洞,这个石洞高宽不过3米,长度约有2丈。方方的洞门,正好向阳敞开,冬暖夏凉,空气清爽。洞前有一块紧凑的小草坪,周围浓荫蔽日,不见天空。真是:"此地无盛夏,空山听鸟鸣"。

达摩祖师来到少林寺后,就把这个天然石洞做为他修性坐禅的地方。相传达摩祖师在这个石洞里,整日面对石壁,盘膝静坐。从公元527年到536年,整整面壁了九年(或云十年)。后来就成为佛教史上的美谈。

达摩祖师在石洞里面壁九年,当他离开石洞的时候,他坐禅面对的那块石头上,竞留下了一个达摩面壁姿态的形象,衣褶纹,隐约可见,宛如一幅淡色的水墨画像。人们把这块石头称为"达摩面壁影石"。把这个天然石洞,称之为"达摩面壁洞"。直至今日,遗址犹存。

达摩祖师面壁九年的事迹,为历代人民所敬仰。寺僧们将影石开击下来,放在寺内,瞻礼供养。明万历年间,人们在面壁洞外边,建立了一座双柱单孔的石碑坊。前额刻:"默玄处",后额刻:"东来启迹"。


断臂立雪

传说达摩渡江到少林寺以后,在南京讲经说法的神光,历尽千辛万苦,想方设法,终于渡过长江,追赶达摩到达少林。

神光到少林寺以后,一心一意拜达摩为师,向达摩求教。达摩在南京雨花台和神光会见时,神光傲气十足,极不谦虚。现在神光提出向达摩求教,达摩不知他有无诚心,便婉言拒绝。

神光并不灰心丧气,仍步步紧跟达摩。达摩在洞里面壁坐禅,神光合十,侍立其后,精心照料,形影不离。

神光跟随达摩九年之久,对禅师的一举一动,真是心悦诚服。达摩离开面壁洞,走下五乳峰,回到少林寺,料理日常的佛事活动,神光在跟随师父从山洞回到寺院。

时值寒冬,达摩在后院达摩亭坐禅,神光依矗立在亭外,合十以待。谁知天有不测风云,夜晚入定以后,鹅毛大雪铺天盖地压了下来,不一会儿,积雪逾尺。

这时,大雪淹没了神光的双膝,浑身上下好似披了一层厚厚的毛茸雪毯,但是神光仍然双手合十,兀立不动,虔诚地站在雪窝里。

第二天一早,达摩开定了,他走到门口一看,神光在雪地里站着。达摩问道:“你站在雪地里干什么?”神光答道:“向佛祖求法”。达摩沉思片刻说:“要我给你传法,除非天降红雪。”

神光解意,他意识到这里圣僧指点他禅悟的诀奥,毫不犹豫地抽出随身携带的戒刀,向左臂砍去,只听:“咔嚓”一声,一只冻僵了的胳膊落在地上,鲜血飞溅,染红了地下的积雪和神光的衣衫。

谁知这虔诚的刀声穿云拨雾,飞报西天,晾动佛祖如来,随手脱下袈裟,抛向东土。霎时,整个少林,红光笼罩,彩霞四射,鹅毛似的大雪片被鲜血映得彤红,粉扬而来。

神光放下手里的戒刀,弯腰拿起鲜血淋离的左臂,围绕达摩亭转了一圈,仍侍立于红雪之中,亭周围的积雪也被染成红的。

此情此景,达摩看得一清二楚。他感到神光为了向他求教,长期侍立身后,今又立雪断臂,原来的骄傲自满情绪已经克服,信仰禅宗态度虔诚。达摩逐传衣钵、法器予神光,并取法名:“慧可”。

慧可断臂以后,表现出高度的刚毅,他忍受着剧烈的伤痛,双膝跪在雪窝里,用仅有的右手,恭敬地接了“法”。顶礼拜谢而退。从此,慧可就接替了达摩,成为少林寺禅宗的第二代,称之为“二祖”。

为了纪念二祖立雪断臂,寺僧们将“达摩亭”改为“立雪亭”。清乾隆皇帝瞻游中岳时,对“立雪断臂”的故事颇有感触,逐挥毫撰写“雪印心珠”匾一块,悬挂于立雪亭佛翕上方,以戒后生:佛业来之不易。


只履西归

传说达摩将衣钵法器传给慧可以后,便离开少林去禹门(今洛阳龙门),禅栖在千圣寺,于东魏孝静帝天平三年端坐而逝。达摩死后,他的尸体按照佛教的礼仪装殓入棺,十二月隆重地移葬在熊耳山,在河南省陕县的定林寺内为他建造了一个墓塔,以作纪念。

达摩是北魏时期影响最大的禅师之一。达摩之死,对禅宗界来说,好象陨落了一颗明亮的星石。

达摩之死,世所共知。东魏使臣宋云因事出使西域久而未归,对于达摩辞世的事一无所知。

达摩死后两年,宋云从西域返回洛京。在途经葱岭的时候,迎见达摩一手拄着锡杖,一手掂着一只鞋子,身穿僧衣,赤着双脚,由东往西而来。

二人相遇后,宋云急忙停步问道:“师父你往哪里去?”达摩回答说:“我往西天去”。接着又说:“你回京以后,不要说见到了我,否则将有灾祸。”二人道罢,各奔东西。

宋云以为达摩给他说的是戏言,丝毫没有介意。回到京城以后,向皇帝复命交旨时,顺便提到了他途经葱岭遇见达摩老祖回西天的事情。

谁知话音未落,东魏孝静帝就发了火,怒斥宋云:“人所共知,达摩死于禹门,葬于熊耳山,造塔定林寺,你怎么说在葱岭遇见了达摩,死人怎能复活?这分明是欺君骗联,岂有此理?”说罢,便令殿角侍卫把宋云扭出殿外,五花大绑投入南监。

事隔数日之久,一天,孝静帝坐朝审理宋云欺君一案。将宋云传上殿以后,孝静帝问道:“你在葱岭遇见达摩的事情,究竟是怎么回事,你要如实说来”。

宋云先叩头,后说话:“皇上容禀:葱岭见达摩,祖师光着脚,一手拄锡杖,一手提只履。僧衣随风飘,翩翩向西行。他说回西天,不让我吭声,假若说出去,灾祸必报应。臣觉是戏言,顺便奏主君。如今从实说,句句都是真。不敢欺皇上,万望是非分。”

孝静帝听了以后,半信半疑,真假难辩,无所敌从。群臣们在殿角下,也是议论纷纷,有的说:“达摩离世,人所共知,哪有死人还阳魂?宋云犯的是欺君之罪,应当依法处置。”有的说:“达摩西归宋云见,监禁岂敢再欺天,既然真假是非难辩,可以开棺验证”。

孝静帝采纳了后一条建议,逐把达摩墓穴挖开,撬开棺盖一看,果然棺内没有尸体,只剩下一只鞋子了。宋云蒙受的不白之冤逐平反照雪。

现在少林寺碑廊内,还有一块《达摩只履西归圆碑》,上边刻有四句话:

达摩入灭太和年,熊耳山中塔庙全。
不是宋云葱岭见,谁知只履去西天。

在达摩圆寂600多年后,禅宗最终成为中国佛教的主流,几乎达到无寺不禅的地步。吃茶去、当头棒喝、顺水推舟…等词汇也都从禅法机锋变成了日常用语。

之后,禅宗在4-6世纪传入日本、东南亚,20世纪又经由日本传入欧美,成为现代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佛教宗派之一。每当我们追根溯源时,会发现这个隐忍的“面壁者”对佛教文化、中原文化乃至世界文化都有着深入骨髓的影响。


电影《达摩祖师传》


传法偈
释迦佛入涅盘说无常偈曰: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世尊释迦牟尼佛传法之偈: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西方一祖迦叶尊者传法偈:法法本来法,无法无非法。何于一法中,有法有不法?
西方二祖阿难尊者传法偈:本来付有法,付了言无法。各各须自悟,悟了无无法。
三祖商那和修尊者传法偈:非法亦非心,无心亦无法。说是心法时,是法非心法。
四祖优波鞠多尊者传法偈:心自本来心,本心非有法。有法有本心,非心非本法。
五祖提多迦尊者传法偈:通达本法心,无法无非法。悟了同未悟,无心亦无法。
六祖弥遮迦尊者传法偈:无心无可得,说得不名法。若了心非心,始解心心法。
七祖婆须蜜尊者传法偈:心同虚空界,示等虚空法。证得虚空时,无是无非法。
八祖佛陀难提尊者传法偈:虚空无内外,心法亦如此。若了虚空故,是达真如理。
九祖伏驮蜜多尊者传法偈:真理本无名,因名显真理。受得真实法,非真亦非伪。
十祖胁尊者传法偈:真体自然真,因真说有理。领得真真法,无行亦无止。
十一祖富那夜奢尊者法偈:迷悟如隐显,明暗不相离。今付隐显法,非一亦非二。
十二祖马鸣尊者传法偈:隐显即本法,明暗元不二。今付悟了法,非取亦非离。
十三祖迦毗摩罗尊者法偈:非隐非显法,说是真实际。悟此隐显法,非愚亦非智。
十四祖龙树尊者传法偈:为明隐显法,方说解脱理。于法心不证,无瞋亦无喜。
十五祖迦那提婆尊者法偈:本对传法人,为说解脱理。于法实无证,无终亦无始。
十六祖罗侯罗多尊者法偈:于法实无证,不取亦不离。法非有无相,内外云何起?
十七祖僧伽难提尊者法偈:心地本无生,因地従缘起。缘种不相妨,华果亦复尔。
十八祖伽耶舍多尊者法偈:有种有心地,因缘能发萌。于缘不相碍,当生生不生。
十九祖鸠摩罗多尊者法偈:性上本无生,为对求人说。于法既无得,何怀决不决。
二十祖阇夜多尊者传法偈:言不合无生,同于法界性。若能如是解,通达事理竟。
二十一祖婆修盘头尊者偈:泡幻同无碍,如何不了悟,达法在其中,非今亦非古。
二十二祖摩蝗罗尊者法偈:心随万境转,转处实能幽。随流认得性,无喜复无忧。
二十三祖鹤勒那尊者法偈:一法一切法,一切一法摄。吾身非有无,何分一切塔?
二十四祖师子尊者传法偈:正说知见时,知见俱是心。当心即知见,知见即于今。
二十五祖婆舍斯多尊者偈:圣人说知见,当境无是非。我今悟真性,无道亦无理。
二十六祖不如密多尊者偈:真性心地藏,无头亦无尾。应缘而化物,方便呼为智。
二十七祖般若多罗尊者偈:心地生诸种,因事复生理。果满菩提圆,华开世界起。
二十八祖菩提达磨祖师偈:吾本来兹土,传法救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往期回顾閱讀


第一届大公国学年度盛典暨玄奘奖颁奖典礼

第二届大公国学年度盛典暨玄奘奖颁奖典礼
寻根与创新 班禅拉萨社会活动行程的两方面蕴意
伟大抗疫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汪洋青海调研强调在引导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上做实功
全国性宗教团体联席会议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最新:35年披荆斩棘!圣辉会长寄语湖南佛教再启新征程!
漫画大家蔡志忠在少林寺出家了!曾自述平生:人生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
共话唯识 | 2020峨眉山法相唯识学学术研讨会暨第四届东方唯识学研究会年会展示多元学术成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