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佛、学佛后,还能对佛法心存怀疑吗?
佛教新
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
我们总被教导要有怀疑精神
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
而对很多宗教信仰来说
疑 作为 信 的对立面,是被压制的
那么佛教是如何看待“疑”的呢?
本期讲堂,我们就来深入聊一聊这个话题
佛法看问题的出发点
探讨佛法对“疑”的态度
首先需了解佛陀为众生
宣说正法的“出发点”是什么
希望将众生导向何方
《法华经》中
佛陀对舍利弗尊者说的这段话
充分显示了诸佛菩萨
出现在这世间所为的“大事因缘”
是为众生开、示、悟、入佛的知见
即,引导众生开启、发现、证悟、成就
佛陀那样圆满的智慧和慈悲
因为这种圆满生命品质
在每个众生心中本自具足
无论流转至哪一道
真如本性从未增减、染净、生灭
当这一宝藏被开发出来
生命便恢复清净、自在的本来面目
从无尽轮回之苦中解脱出来
因此,佛法中对某个问题的
抉择、取舍标准就是:
对众生的觉醒、解脱是否有利
疑:根本烦恼之一
佛法告诉我们
众生有六种根本烦恼
贪、嗔、痴、慢、疑、不正见
这六种烦恼会扰乱、障碍我们的心
体认生命和世界的实相
并推动我们不断造恶业、受苦果
沉溺在没完没了的生死轮回中,不得出离
这里的“疑”,是有特定内涵的
指我们深陷在自我的固有认识中
只相信自己的感觉
与这些感觉不相应的
就无法接受,进而怀疑
尤其是对佛法所说的
缘起、因果、四谛、三宝等
未搞清其中的含义,便轻易否定
或执为“迷信”,或不屑一顾
当我们进入这样一种状态
那么,佛法智慧再好
也无法对我们产生作用
因此,这样的“疑”是一种烦恼
会障碍我们开启智慧
获得觉醒和解脱
是需要对治的
疑:智慧的敲门砖
“疑”还有另一种
即禅宗所说的
这种“疑”,可谓是智慧的敲门砖
令我们面对生命和世界
像一个充满好奇心的孩子一般
不受固有认知、世俗观念的束缚
一路探寻,不断追问,层层扫荡
打破砂锅,直至问题本源
比如,佛法说“无我”
即不存在独存、主宰
不依赖条件存在事物
可我们明明觉得外在一切
尤其是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很实在,是独立的客观存在
而且,这个会哭会笑的五蕴身
也很实在,代表着实实在在的“我”
那么,真相究竟是如我认为的那样
还是如佛法所说的那样呢?
一旦对这个问题起了疑问
我们便会转换视角
尝试用智慧去观照自认为实在的一切
尤其是自己特别在乎的
一旦发生变化
便会对我们造成伤害的事物
逐步认识到一切,包括这个身体
都是众缘和合的
存在本身就是无常的
无法被主宰、控制
也无需去主宰、控制
当我们内心逐步放下根深蒂固的执著
便会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轻松感
学会随缘自在、智慧进取
善起疑情,开启智慧
佛法中的“信”和“疑”
不是非黑即白的对立关系
唯有通过信、解、行、证四个步骤
亲身体证到佛法正见与现实的紧密联系
这样的“证信”才具有坚固的力量
不会受外境影响,轻易动摇
因此,佛法中对于“疑”
并非一味批判,或一味肯定
而是取决于疑的对象、内容及思维方式
佛法,是经过佛陀
及无数祖师大德亲证的究竟智慧
不怕被考察、推敲
就怕我们不考察、不推敲
便贴上“迷信”标签或以为自己懂了、信了
从此,活在自以为是的无明里,白白受苦
无论是“信佛”,还是“不信佛”
欢迎大家多多了解佛法
善起疑情,开启智慧
扫码联系编辑投稿
做更好的佛教文化传播平台
中国佛教报道网优选活动
点击图片阅读详情
▼
来源 | 内容来自网络
投稿 | 248293256@qq.com
投稿 | 52571637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