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念不捨彌陀佛名
念念不捨彌陀佛名

僧语 | 阿弥陀佛开给娑婆众生的“疗妒汤”

2020-11-18 念念不捨彌陀佛名

亲! 等您很久了...

繁体 地图 目录 教程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宗道法师 编辑部de故事 


朗读 : 佛平来自编辑部de故事

想要买一辆车,奈何手头钱不够,恰好此时隔壁邻居买了一辆车,且恰好正是自己要买的牌子,于是心中便隐隐地不舒服。倘若不是自己想买,只是平时的状况下,邻居买了车,很可能心中没有什么感觉;抑或是而邻居不是买了同款车,而是买了新房子,而在你这,房子并非迫切想要得到之物,于是心中便没有任何感觉。

那种隐隐的、酸溜溜的不爽的感觉,叫作嫉妒,这是人性的弱点与丑陋。

嫉妒的来源只有一个,就是贪执。自己所贪执的东西没有得到,而旁边人却得到了,而旁人的“得到”,就像一面雪亮的镜子,登时照见了自己手中的“空乏”。也在有意无意的比较之中,照见了自己的卑弱,无力,失落,这是素所自认为强大有力的“我”,所绝对不能接受的。于是,酸楚,愤懑,挣扎,失落……乃至仇恨,各种情绪,一时俱至,那滋味就如同火上煎迫一般。

贪执重的人,嫉妒心也强,当然,因为每个人贪执的点各有不同,故而引发嫉妒心的状况也大相径庭,对于感情执著的人,往往因感情问题妒心频发,钱财的自他或得或失或许并不至于令其心生扰乱。经历同一件事,有些人满心嫉妒,有些人却丝毫无感。

人们所贪执的东西很广,故而能够引发嫉妒的人事也很广,可以是铅笔、玩具,也可以是旁人的一句赞美、一个眼神,还可以是一张曼妙精致的脸,或是一件漂亮昂贵的衣服,当然,更可以是多数人热衷的事业、财富,或者是某种关系、某些感情。总之,但凡是触发到你所贪执的那个点的,都可以点燃嫉妒的引信。

何以“同行是冤家”?因为同行者背景相当,做的事一样,贪求的领域方向也一致,最容易相互引发嫉恨;何以同门中容易引发嫉妒?因为同门最初学习的东西都一样,所追求的目标也高度一致,资历年龄等等都相仿,这种情况下,对方的“得到”,真真会把那个可怜的“我”当体击垮,甚至粉碎无遗。当初庞涓不是把孙膑的腿砍下来而后快吗?嫉妒往往发生于层次境界差不多的人群中,当然也有例外,提婆达多便蜀犬吠日般地嫉妒佛的威德,这显露的是他的傲慢与贪执利养心念之强烈,强烈到完全失去理智。

嫉妒心起的当下,往往在潜意识中把自己的“不能得到”,怪罪于对方的“得到”,以为就是对方的得到,让我失去了什么。其实大部分情况是:各乘各的福报,人家的“得到”并不与你丝毫相干。然而此时你胸中早憋足了火,心胸开阔些的,寻机释放而了,心胸狭窄者,终而郁火成毒,如同心灵长了一个肿瘤,久久难释,乃至赌志寻机报复。相传梁武帝夫人性善嫉妒,甚至为报复对方极尽残忍之能事,死后竟托生为一条蟒蛇。

 

诸般嫉妒中,由感情引发的嫉妒尤其深、尤其难解,良由情植根于欲,而全体欲界众生,无欲不来,加之感情的无常变幻,时时隐藏着种种之不确定性,一点风吹草动都可以让深陷感情中的人在妒火中烧,情的本质即是非理智的存在,所以,几乎有感情,便有嫉妒,要想没嫉妒,除非没感情。《红楼梦》里宝玉发现眼中几乎所有女性都像得病一样因嫉妒痛苦不堪,便问唱言万病皆治的卖膏药的王道士,如何治得女人的“嫉妒”?于是王道士开以“疗妒汤”——梨、陈皮、冰糖,三样东西煮起来酸酸甜甜的,今天治不好,明天继续喝,今年治不好,明年继续喝,“人横竖是要死的,等死了,还妒什么?”曹雪芹借道士的口,真是把人类嫉妒的永不可免的本质说得透透的,写得入木三分!

佛教里对治嫉妒的是随喜,面对对方的得到或成功,由衷地内心欢喜,其实并不在乎口中是否呼出“随喜功德”四个字,只在于在看到对方得到,是否真的心生欢喜。这其实本是一个发了菩提心的菩萨行者自然的心理反应,既发了菩提心,便是真正想要一切有缘都离苦得乐,现在对方得到“乐”了,对方得乐,自己愿心得遂,自然欢喜,哪有自己反不高兴的道理?只是发菩提心本身不那么简单,确切地说,是太难了,往往在见境生嫉的当下,便撕破了所谓的菩提心的虚伪面具,才发现底下全都是自私与贪婪。

有句话叫“无欲则刚”,对于一个无欲无求的人来说,没有任何人的任何“得到”,可以刺激得到他。人家得到的我不稀罕,我所失去的我也不在乎,这样便心平,心平则有力量,如同钢铁一般,无物能役。

念佛人真心希求的惟有一件事——往生极乐,除此,娑婆世界尽大地之人之物,尽让与一切有缘,争抢由他,贪比由他,我自“南无阿弥陀佛”,乃至如“黑白不辨之童子,是非不分之愚人”。此时的一个“活死人”,还妒什么妒?这倒是一个普通人都能做到的疗妒的好办法,虽然没有发菩提心,但毕竟“潜通佛智,暗合道妙”。

彻底放弃娑婆,笃志愿生西方,这才是阿弥陀佛开给娑婆众生的“疗妒汤”吧?

宗道

2018.12.2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