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学无为闲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
星云法师讲《坛经》
机缘品
白话文
(5)
行思禅师,出生在吉州安城地方的刘家。他听说曹溪六祖大师法席隆盛,化导无数,便前来参礼六祖,请示六祖大师说:“应当做什么才能不落入阶级?”
六祖说:“你曾做些什么事?”
行思说:“我连‘圣谛’也不做。”
六祖说:“那你又落什么阶级呢?”
行思说:“圣谛尚且不做,还有什么阶级可落?”
六祖非常器重他,于是命他做寺众的首座。
有一天,六祖对他说:“你应当教化一方,勿使正法断绝。”
行思既已承受了六祖的顿教正法,便回到吉州青原山,大弘正法,绍隆佛教。
怀让禅师,金州札氏人家的儿子。最初到嵩山参谒惠安国师,惠安大师遣他到曹溪参学。怀让到了曹溪,虔诚顶礼,六祖问他:“你从什么地方来?”
怀让答:“从嵩山来。”
六祖问:“什么东西这样来呢?”
怀让说:“说是像一个什么东西就不对了。”
六祖说:“还可以修证吗?”
怀让说:“修证不是没有,污染则不可得。”
六祖说:“就这个不污染,是诸佛所共护念。你既是这样,我也是这样。印度般若多罗曾有预言:‘你门下将出生一匹马驹,纵横天下,人莫敢当。’这预言,你要默记在心,不要太早说出来!”
怀让当下豁然契会,于是就在六祖身边服侍十五年,日渐体达顿教玄妙意旨。后来前往南岳衡山,大阐禅宗顿教法门。
永嘉玄觉禅师,温州戴氏人家的儿子。自幼研习经论,精通天台止观法门。因为阅读《维摩经》,得以发明心地。六祖的弟子玄策禅师偶然相访,和他畅谈,玄觉所说都能契合诸祖的意旨。
玄策问他:“仁者是在哪一位老师门下得法?”
玄觉说:“我听大乘方等经论,每部都各有师承,后来从《维摩经》中悟得佛法相传以心印心的宗旨,只是还没有为我作证明的人。”
玄策说:“在威音王佛未出世以前,还可以说有无师自悟的人;在威音王佛出世以后,无师自悟的人,都是天然外道。”
玄觉说:“希望仁者能为我印证。”
玄策说:“我人微言轻,曹溪有位六祖大师,各方前往参学者众,而且都是领受正法的人。如果你要去,我可以和你一同前往。”
于是玄觉就和玄策一同前来参谒六祖。玄觉绕着六祖走了三圈,振锡杖,而后站立不动。
六祖说:“出家人应该具备三千威仪、八万细行,大德从什么地方来,为何如此傲慢无礼?”
玄觉说:“生死问题是人生的大事,因为生命无常,来去迅速。”
六祖说:“为什么不去体会无生,来了悟生命来去本来就没有所谓迅速不迅速呢?”
玄觉说:“体认自性则自性本就无生无死,既无生死,则无迟速可言。”
六祖说:“诚然是这样!诚然是这样!”
玄觉这时才具备威仪向大师顶礼拜谢,随即告辞。六祖说:“就这样回去不是太快了吗?”
玄觉说:“本来就没有动,那有迟速可言?”
六祖说:“什么人知道本来不动?”
玄觉说:“是仁者自心生起了分别。”
六祖说:“你已深悟得无生的意义了。”
玄觉说:“无生哪里还有什么意义在呢?”
六祖说:“如果没有意义,谁来分别呢?”
玄觉说:“分别本身也没有什么意义。”
六祖说:“很好!请小住一晚吧!”
当时的人就称玄觉为“一宿觉”。后来著有《证道歌》,流传于世。
原典
行思禅师,生吉州安城刘氏。闻曹溪法席盛化,径来参礼,遂问同:“当何所务,即不落阶级?”
师曰:“汝曾作什么来?”
曰:“圣谛亦不为。”
师曰:“落何阶级?”
曰:“圣谛尚不为,何阶级之有?”
师深器之,令思首众。
一日,师谓曰:“汝当分化一方,无令断绝。”
思既得法,遂回吉州青原山,弘法绍化。
怀让禅师,金州杜氏子也。初谒嵩山安国师,安发之曹溪参叩。让至,礼拜,师曰:“甚处来?”
曰:“嵩山?”
师曰:“什么物恁么来?”
曰:“说似一物即不中。”
师曰:“还可修证否?”
曰:“修证即不无,污染即不得。”
师曰:“只此不污染,诸佛之所护念。汝既如是,吾亦如是。西天般若多罗谶汝足下出一马驹,踏杀天下人。应在汝心,不须速说。”
让豁然契会,遂执侍左右一十五载,日臻玄奥。后往南岳,大阐禅宗。
永嘉玄觉禅师,温州戴氏子,少习经论,精天台止观法门。因看《维摩经》,发明心地。偶师弟子玄策桐访,与其剧谈,出言暗合诸祖。策云:“仁者得法师谁?”
曰:“我听方等经论,各有师承,后于《维摩经》悟佛心宗,未有证明者。”
策云:“威音王已前即得,威音王已后无师自悟,尽是天然外道。”
曰:“愿仁者为我证据!”
策云:“我言轻,曹溪有六祖大师,四方云集,并是受法者,若去,则与偕行。”
觉遂同策来参,绕师三匝,振锡而立。
师曰:“夫沙门者,具三千威仪、八万细行。大德自何方而来,生大我慢?”
觉曰:“生死事大,无常迅速。”
师曰:“何不体取无生,了无速乎?”
曰:“体即无生,了本无速。”
师曰:“如是!如是!”
玄觉方具威仪礼拜,须臾告辞,师曰:“返太速乎?”
曰:“本自非动,岂有速耶?”
师曰:“谁知非动?”
曰:“仁者自生分别。”
师曰:“汝甚得无生之意。”
曰:“无生岂有意耶?”
师曰:“无意谁当分别?”
曰:“分别亦非意。”
师曰:“善哉!少留一宿。”
时谓一宿觉,后著《证道歌》,盛行于世。
选自《六祖坛经讲话》